红色长钢的科技蜕变
钢铁工业是军事工业的基础。太行山、太岳山环绕而成的上党盆地,东倚太行、西屏太岳的山西长治故县,在抗日战争中,曾经是八路军的军工基地。1945 年10 月,上党战役胜利结束,长治重新回到人民手中。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在资源丰富的上党革命根据地建设一座新型铁厂,为大规模的解放战争提供长期、稳定的军火支持。
1948年1月10日,故县铁厂1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
1946年,太行山深处,由一批老红军、老八路和抗大学员组成的英雄群体来到故县,艰苦奋斗,勤俭办企,将生产的迫击炮弹源源不断运往前线。解放战争年代,8 次受到表彰,在中国冶金军工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图片来源:受访图供图)
红色钢铁的摇篮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根据地亲手创建的第一个红色钢铁企业,故县铁厂(首钢长钢公司前身),被誉为新中国红色钢铁的摇篮。故县铁厂的建成,被誉为“太行山上的工业革命”。1956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山西时曾说:“故县铁厂是我党在根据地第一个正式建设的厂,是自力更生勤俭办企业建成的”。
初秋时节,中钢网报道小组走进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芳草如茵、绿树掩映、鲜花盛开,如此胜景宛如一座“花园工厂”。来到长钢厂史展览馆,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文物记载着长钢的辉煌历史。从刚起步时的长钢到今天发展中的长钢,红色长钢、现代长钢深深吸引着每一个报道组成员,大家无不赞叹长钢在新中国成长过程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故县铁厂先后几度更名。1959年1月,更名为“山西省地方国营长治钢铁厂”。2001年至2008 年,长钢掀起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技改建设高潮,共完成骨干技改项目百余个,对旧区实施填平补齐,在新区建设了以H 型钢为终端产品的第二条钢铁生产线,技术装备实现更新换代,企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9年8月8日,长钢与首钢联合重组在山西太原正式签约,同年的12月18日,“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揭牌,标志着长钢公司掀开了历史发展的崭新一页,成为《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颁布后国有钢铁企业首例跨地区联合重组的成功典范。
加盟首钢以后,长钢以独特的工艺优势承接了首钢精品长材生产,成为首钢建材生产基地。经过30 多个关键工序控制点严格把控,筑起了牢固的质量屏障,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及性能均优于国标,实物质量、技术研发、质量把关、服务支撑等各方面在业内享有盛誉。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长钢致力研发高强度钢筋和其他优质钢材,开发生产了矿用高强锚杆钢、硬线钢、弹簧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焊接用钢、冷镦钢、高强钢筋、合金结构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先后用于太原市政工程、长临高速、阳蟒高速、太原市轨道交通等多项重点建设工程。去年,该公司13余万吨的钢材被应用于郑太高铁铁路、桥梁、隧道等基建工程和高铁站台等建设。该公司成功入围雄安新区大宗建材集采服务平台,32万吨的钢材被应用于雄安新区容东安置房等建设。
时光荏苒,如今的长钢,再也不是当年二十吨产量的小高炉了,但它轰轰烈烈的“革命史”仍令人难以忘怀。
科技创新的蜕变
长钢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交通便利:太焦、邯长铁路,G55、G22高速公路,207、208、309、长邯公路贯穿南北西东;作为山西省第二大空港,长治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多条航线。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集采矿、炼焦、炼铁、炼钢、轧材、水泥制造、工程建设、锻压机械制造于一体。
,时长01:46
长钢的钢材钢质纯净、成份稳定,主导产品“上党”牌热轧带肋钢筋曾荣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国家免检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等荣誉。2021年8月,2020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出炉,长钢“多领域高品质特种焊丝用钢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和“超低烟气排放高效烧结工艺开发与应用”两项成果荣获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该奖是山西省科学技术类的最高奖项,由山西省人民政府设立。这是该公司科技成果首次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多领域高品质特种焊丝用钢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成功开发工程机械、耐火耐候等专用板配套焊材用钢,实现了国内首发盘条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并供货全球知名焊材企业,与钢板、焊接技术形成合力,推动了相关板材以及上下游行业的共同发展进步。经山西省金属学会评价委员会评价为国内领先。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超低烟气排放高效烧结工艺开发与应用”开发烧结烟气耦合交叉循环关键技术、烧结低氧烟气循环回用关键技术。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烧结工艺减排、降耗、提质的目标,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535.17万元,烧结外排烟气总量下降32.3%,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经山西省金属学会组织专家评价,该项目的开发与推广应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对于烧结工艺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近年来,长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用一系列正向激励,激发基层技术人员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对为推动长钢科技进步和技术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职工,根据在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节能环保等方面产生的效果,给予3—10万元/项不等的奖励。推动一大批科技成果涌现。据统计,长钢公司近几年科技进步项目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项,冶金科学技术奖1项,首钢科学技术奖22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4项。
绿色发展的标杆
在科技创新的同时,长钢积极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国家对于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要求,高标准推进环保治理,持续拓展绿色发展新路径。累计投入35亿余元用于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和污染排放综合治理,逐渐走出一条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厂中有林、厂中有景、厂中有绿的绿色新工厂。
绿色是实现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最靓丽底色。长钢结合现有工艺设备,秉持环保优先的理念,配备28套环保除尘设施,转炉一次新OG湿法除尘3套,热焖渣湿法除尘1套,转炉南北二次除尘、转炉三次除尘、混铁炉除尘、散装料除尘、高位料仓除尘、连铸南北火焰切割除尘等布袋除尘器15套,高效雾炮10台,实现了炼钢工序全生产流程高效治理。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围绕超低排放治理理念,长钢高度重视环保治理工作,持续加大环保投入。2017年至今,该厂先后实施了转炉南二次除尘项目、转炉北二次除尘和混铁炉除尘提标改造、含油废水处理项目、转炉三次除尘项目、钢渣跨厂房封闭项目等13项环保改造项目,烟气排放由原先的50毫克/立方米降低为10毫克/立方米,钢渣产品实现零外排,拉运车辆实现清洁运输,除尘灰装运二次扬尘得到根本治理,热修包烟尘实现源头治理,超低排放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立足岗位环保人员专业操作技能提升,长钢持续加强环保专业技能和管理培训;制订、完善环保管理制度,严格奖惩,推进环保管控高质量落地;以66个环保管控风险点为基础,织密环保管控责任保障网,为守护钢城碧水蓝天贡献力量。
该公司被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评定为钢铁长流程B-级企业。2021年1月份,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上完成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公示(全国第八家、山西省第二家)。
而今,天高云淡的日子里,一个崭新的绿色钢城跃然眼前。无论是到长钢考察调研参观的人,还是几代生活在长钢的职工家属,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赞扬:首钢长钢旧貌焕新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漳河水的每一丝清冽,都写满了首钢长钢公司践行国企担当的铿锵足迹。而每当长治市民抬头仰望上空那一方蓝天,也必然铭记首钢长钢公司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中,企业发展和环境治理两手抓两手硬,以及数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
如果说2020年两座1000立方米级高炉模式下生产300万吨钢是一场艰难的跋涉,那么2021年首钢长钢则是站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的追求发展。在“十三五”基础管理、安全环保、绿色发展、产品研发、人均劳产率等取得大幅进步的基础上,“十四五”,长钢将围绕集团'3+2'高质量发展战略,前三年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后两年推动实现发展质量转变。重点是做强做优300万吨钢规模,形成以钢筋产品为主,煤矿用钢、型钢、紧固件用钢、焊接用钢、焊线钢为辅的产品结构。推动安全绿色发展,形成相对完善的安全、环保、能源管控体系。进一步提升劳动效率,钢铁主业实物劳产率达到行业水平。推进全员提素,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有序推进“两化”项目建设,促进经营质量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战略转型雏形基本形成,管控体系更加科学规范,创新体系更加充满活力,转型发展方向更加明晰,使长钢成为中西部极具区域竞争力的钢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