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治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慢性前列腺炎
患者,男,29 岁,睾丸胀痛半年。2011 年 1 月出现睾丸胀痛,伴有小便淋漓不尽。西医诊断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经 a-阻滞剂及前列安栓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求治。刻下: 心情郁闷,烦躁易怒; 诊见面色晦暗; 察之舌质暗、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 直肠指诊: 前列腺大小正常,压痛不明显,质地不均,可触及小结节; 前列腺液常规: 卵磷脂小体少许,白细胞( 3 ~ 5 /HP) ; 前列腺液培养: 普通培养( - ) ,支原体( - ) ,衣原体( - ) ; B 型超声( B 超) : 前列腺略大,局部回声欠均匀。西医诊断: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中医诊断: 精浊,气滞血瘀证。治宜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予自拟方。处方: 白芍 12 g、白芷 10 g、柴胡 10 g、川楝子 10 g、川牛膝 10 g、川芎 12 g、茯苓 15 g、桂枝 10 g、橘核 10 g、没药 6 g、乳香 6 g、小茴香 9 g、延胡索 10 g、枳壳 10 g、炙甘草 6 g。服上药 7 剂后,睾丸胀痛明显减轻,小便淋漓不尽有所好转,心情舒畅,但小便有灼热感,夜寐欠安,舌暗,苔白略腻,脉弦。予上方加王不留行 15 g、车前子 12 g、合欢皮12 g。再服 14 剂,诸症消失。
按: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精浊”范畴。李教授认为,本病邪实者多,本虚者少。邪实多为湿热、气滞、血瘀、寒凝,本虚多为肝、脾、肾不足。本案乃病久未得及时有效治疗,病
久入络,脉络瘀阻,气滞血瘀所致,故见睾丸胀痛、小便淋漓不尽、心情郁闷、烦躁易怒等诸症; 面色晦暗、舌质暗、边有瘀斑、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征。宜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为法。方中柴胡、白芍、枳壳、川楝子、橘核疏肝理气止痛; 川芎、川牛膝、延胡索、没药、乳香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桂枝、小茴香、白芷温阳止痛; 茯苓利湿去浊; 炙甘草缓急止痛,并调和诸药。其中柴胡、白芍、乳香、没药乃参《医学衷中参西录》气淋汤之意,治疗“少腹常常下坠作疼,小便频数,淋涩疼痛”,本案少腹下坠及小便疼痛不明显,故去黄芪、知母。全方共奏理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方证相符,取效尤捷。二诊加王不留行、车前子、合欢皮以加强理气活血、利湿安神之功。
前列腺增生
患者,男,65岁,因小便滴沥不通10天,于1999年3月20日就诊。曾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B超示:前列腺4.4cm× 3.8cm×3.4cm。刻下症:尿频滴沥不畅,排尿无力,夜尿增多,且排尿时间延长难尽,逐渐加重,伴腰酸痛,膝软乏力,四肢怕冷,舌质暗淡,脉沉弱。辨证:肾虚不固,痰瘀互结。治以益肾调气,化痰消瘀。方药:乌药15g、益智仁15 g、肉桂6g、覆盆子15 g、山茱萸10 g、五味子6 g、穿山甲12 g、海藻30 g、浙贝母30 g、沉香3 g。水煎服,每日1剂。服6剂后排尿较前通畅,时间缩短,夜尿减少,腰酸膝软,四肢畏寒等症明显减轻。上方加莪术12克、黄芪45克,继服20余剂,排尿基本正常。本案患者年愈六旬,肾气虚亏则腰膝酸软,尿频畏寒;痰瘀互结,尿路阻塞则排尿滴沥不畅,时间延长难尽。方以乌药、益智仁为主,以温肾调气;肉桂、沉香一气一血,以补命门之火而纳肾气司开合;山茱萸、五味子、覆盆子助益智仁益肾固精而缩尿;穿山甲、莪术消瘀散结;海藻、浙贝母化痰软坚。诸药合用,使肾气得温,膀胱开合有度,痰化瘀消故病症得愈。
本文节选自2013 年 10 月第 6 卷第 10 期《环球中医药》之《李曰庆教授男科治验 5 则》;2003年第31卷第10期《中国临床医生》之《李曰庆教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