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不胜寒--孙吴诸帝:个性鲜明的末帝孙皓(下)
孙皓的儿子虽没有确切的统计,由于嫔妃众多,显然也不会少。据《晋书·王濬传》所载,当王濬兵临石头城下时,孙皓“率其伪太子瑾、瑾弟鲁王虔等二十一人,造于垒门”。由此看来,他至少有二三十个儿子,女儿还不包括在内。这些儿子中也只有少数几个偶而出现于典籍中。比如《晋书·周处传子玘附传》说,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时,吴兴人钱璯乘机在南方起兵,自号征西大将军、八州都督,并劫持了孙皓的儿子孙充,大概他认为孙充曾经是皇子,有一定的号召力吧,便立其为“吴王”。可是没过多久,钱璯可能觉得已经用不着这个傀儡了,屠刀一挥,倒霉的吴王孙充就糊里糊涂地掉了脑袋。又据《晋书·元帝纪》所载,东晋初年,孙皓的儿子孙璠亦因谋反而“伏诛”。孙皓还有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孙德、孙谦与孙俊。当孙休封孙皓为乌程侯时,也封孙德为钱唐侯,孙谦为永安侯,孙俊则被拜为骑都尉。孙皓做了皇帝后,由于统治残暴,民不堪命,吴兴人施旦聚众数千造反,并劫持了孙谦。施旦北上攻击到建业时,已经发展到万余人。其时孙皓已迁都于武昌,施旦便以孙谦的名义招降留守建业的东吴将领丁固等。丁固率军反击,施旦兵败被杀,孙谦独自坐在车中,被生擒活捉,丁固不敢加害于他,向孙皓请示。孙皓不但毒死了孙谦,连孙谦的母亲也一并处决。这是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即孙皓称帝两年后的事。不知什么原因,他又迁怒于幼弟孙俊,连他也一并“解决”了。这孙俊“聪明辨惠,为远近所称”(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或许,正因为他很优秀,大哥孙皓才容不得他?只有那钱唐侯孙德没有交待,不知是短命早夭,还是运气特别好,皇帝哥哥竟然放过了他?
孙皓无疑是个暴君,然而你却不得不承认:他果然聪明绝顶。起先,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仅仅比自己大7岁、年富力强的六叔父孙休会溘然而逝,自己虽然贵为皇孙,却并没有多少实权,而现实中的危险,却远比一介平民大得多!被封为乌程侯,已经是皇恩浩荡了,父亲孙和贵为太子又如何?还不是凄惨惨、悲切切地被逼上了黄泉路!这一幕,12岁的孙皓显然是亲眼目睹的,谁说不是对他幼小心灵的惨酷摧残?因此,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此,他谨小慎微,奉公守法;因此,他勤于学习,孜孜不倦。那时候他追求什么?大概就是平平安安地度此一生吧?然而,机会突然来了,高贵的皇家血统再加上阴差阳错的机遇竟然使他一步登天,成了东吴帝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从此,他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了!从此,他不但可以纵情享乐,还可以加倍报复这个社会曾经强加在他身上的种种不公了!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16年的皇帝梦转瞬即逝,当他被邻国大军的战鼓蓦然惊醒时,才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毁尽了先辈基业,葬送了东吴帝国,成了一位亡国之君!而且,他既不同于西汉的亡国之君平帝刘衎、孺子刘婴,也不同于东汉的亡国之君献帝刘协,他们基本上亡于内部的权臣,亡于宫廷政变,而自己呢,却与秦王朝的嬴子婴略有相似,更与蜀汉帝国的刘阿斗成了难兄难弟,都当了敌方的俘虏!
子婴处于危亡之际,只当了46天秦王,已不可能有多少作为,而自己却在金銮宝殿上坐了一十六年啊;刘阿斗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个弱智,自己却是绝顶聪明啊!在这一十六年当中,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当然,他幸运地没有撞上残暴的项羽,而碰到了相对宽厚的晋武帝司马炎,因此,他不但没有身首分离,投降后的待遇还算不错。可能连他自己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熠熠才华与鲜明个性居然充分展现在当了俘虏之后!倘若换一种环境,谁说他不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孙皓投降后仅仅三年就一病而逝,是司马炎的暗算?不大像,可能性很小。或许,这三年之中,他作了深刻的反思?或许,痛悔、懊恼,对帝王生活的追思与现实存在的巨大反差都深深地刺痛了他,致使心高气傲的“归命侯”短短三年就归命于阴曹地府?还是柏杨先生说得好:
“在民主制度下,孙皓先生的干才可能使他成为一个好的首领,在专制制度下,埋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邪恶,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孙皓固然害了东吴帝国,但专制制度也害了孙皓。”
(《高处不胜寒——皇帝与他的后妃儿女们》系列之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