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华兴资本已于昨日向港交所交表,正式启动上市流程
昨日(6月22日),华兴资本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A1申请,启动港股上市流程。华兴资本IPO的主承销商为高盛、摩根士丹利、工银国际和华兴资本。港交所将于下周一正式公布A1申请。
来源 | IPO早知道
作者 | C叔
排版 | C叔
华兴资本是一家伴随中国新经济企业成长的投资银行,也是一家具有私募融资、兼并收购、投资管理、证券业务等全方位业务的金融机构。资本市场非常熟悉,也非常认可这家扎根中国本土的国际投行,相信会擦出很多火花。
最懂市场的玩家提前上市时间
华兴资本从今年年初开始筹备上市事宜;由于华兴资本的业务板块很多,审计花费了非常长的时间。在所有筹备上市的公司中,华兴资本因为本身是一家投资银行,是所有公司中对市场嗅觉最灵敏的。
在中美贸易战升级、美元加息、欧洲将结束“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关键性经济指标不理想的大背景下,华兴资本似乎看到了市场拐点可能不远;所以,全力以赴加快流程和冲刺上市。
在华兴资本的主承销商名单中,赫然出现了“华兴资本”自己的名字。这样的安排很有意思,意味着华兴资本自己要承销自己的一部分份额。另外三家承销商,华兴资本也是精挑细选,分别选择了外资和中资中最具专业度和承销经验的投资银行。这三家投资银行,也是华兴资本长期的合作伙伴;包凡更是曾就职于摩根士丹利。
用“关系”做生意的投资银行家
包凡是一个讲江湖义气的创业者,也是一个“J·P摩根式”的投资银行家。包凡抓住了一波新经济爆发式增长的红利,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投资银行时代。包凡可以用十年的时间和关系陪伴一个企业从早期融资走到IPO,也可以将水火不容的竞争对手拉到谈判桌上商讨“在一起”的机会。
总之,无论从江湖地位,还是行事风格,大家都喜欢叫他一声“包老大”;这也许是对他最贴切的称谓和标签。
外资企业在中国做生意,学到的第一个中文词叫做“关系”;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关系”。包凡,这样一个智商和情商都无比高的人,把“关系”发挥到了极致。
从2004年开始,包凡就开始在新经济领域活跃,并建立起了广泛的人脉。在做早期融资的时候,包凡与很多极具成长力的企业,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合作;这些企业中的很多公司,今天已经成长为业界的参天大树和行业领袖。
在华兴成立的第十个年头,也就是2014年,华兴成为京东美国IPO中唯一的中资承销商。在回忆起承销商角逐过程的时候,包凡淡淡地说:“我就给老刘(刘强东)打了个电话,说想参与一下这次IPO,他就爽快地答应了。”
由于长期服务于海外投行,包凡对于全球资本市场和国际投资者也非常熟悉。包凡是一位为数不多的,在“中国新经济行业领袖”和“国际投资机构”两者中,都具有深厚人脉和良好口碑的人。大多数的投资银行家,只有两者中的一个;所以,包凡的双重“关系”是一个巨大的差异点和核心竞争力,也是助力其成为“中国J·P摩根”的重要推动力。
全方位的大金融生态
华兴资本最早的业务是从早期私募融资做起;但是,今天的华兴资本已经不但从“一个点”到“一个面”,而且从“一个面”到“一个生态”。所谓“生态“,重要的不光是商业的触角有多广,而是各个业务板块之间的联动性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和打造出的完美商业闭环。
华兴资本的业务板块主要分为:私募融资、兼并收购、投资管理和证券业务。
私募融资业务主要是帮助成长型公司进行私募融资。中国新经济和互联网领域的头部企业,几乎都是华兴资本的客户,比如滴滴、饿了么。华兴资本已经在优质机构投资者和优秀创业者之间,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信息交换和交易撮合平台。
兼并收购业务主要是帮助企业在战略联盟和收购交易中提供专业服务。在经典的“在一起”案例中,比如美团和大众点评,58同城和赶集网,都可以看到华兴资本的身影。也只有在早期就陪伴这些企业成长的华兴资本,才能让这些互相厮杀的竟争对手坐到谈判桌前,商讨“在一起”的可能性。
投资管理主要是进行直接投资,无论是公司,还是基金。华兴有定位于新经济伟大公司推手的“新经济基金”,也有投入顶级基金的“独角兽母基金”。
这些投资管理,充分利用了华兴资本在私募融资所积累的资源和优势,以及华兴在项目承揽中所积累的专业和判断,投入到一些独特稀缺的投资机会中去。
证券业务主要是分布在国内、香港和美国的券商和投行业务。华兴资本在国内的牌照主体叫做华菁证券,在香港和美国的牌照主体叫做华兴证券。
华兴资本在前三个领域的扎根和布局极大帮助了券商和投行业务的资源整合和业务开拓,包括客户导流、专业输出、业务联动等多个方面。
作为一家“懂世界的中国投行“,华兴资本是一个被中国大国崛起和新经济发展推到风口浪尖的特殊产物。
有人认为,华兴资本在香港的对标是中金,只是体量更小;也有人认为,华兴资本是一个新兴的事物,找不到太有可比性的对标,也具有无限的潜力。所有的判断,都将交由市场去验证;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