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道德经》“和大怨,必有余怨”?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此章经文再申天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善有善报的直白宣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恶有恶报的直白宣说,二句合起来就是佛教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老子劝世人行善,苦心切切,以至于此。

《道德经》最后十章就是重申天道,再三再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世人不可轻忽。最后几章更可以领会老子宣说《道德经》的宗旨就是宣说天道以劝人为善,以完成济世救人的大愿。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老旨与佛旨若何符契。

为人在世,不可结怨于人结小怨尚可和解,结大怨则不可和解即使表面和解,余怨化为潜意识,不可灭失,有朝一日,必致死灰复燃。如此则冤冤相报,人间永无宁日。更何况结下血海深仇,代代相传,成为世仇。

有些家族几代人、几十代人永不通婚,祖先结下深仇之故。如秦桧枉杀岳飞,岳秦二家之仇几千年亦不可修复。岳飞为光复华夏而浴血奋战,为华夏之伟大殉道士。秦桧不独为岳家世仇,亦为华夏世仇,万世所切齿。

第七十九章

第一段:和大怨,必有余怨;

第二段:安可以为善?【帛甲:焉可以为善?】

第三段: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帛甲:右契。帛乙:左契】

第四段: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第五段: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此章经文分为五段。第一段经文:和大怨,必有余怨。

此章经文老子以契为喻。前二章是以射箭瞄准和以水为喻,《道德经》每一喻都有密意,以契世人之心。道不可见,唯以喻明之,世人渐有所悟。契,合也,故立契以合人我(彼此)。但世人以分别心立契,则反分人我

圣人立契以求同,世人立契以求异。王弼注:“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以至而德和之,其伤不复,故有余怨也。”契约是世间最普通的民事行为,就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合约。

老子总是从世人最熟悉的事务为喻,来宣说天道妙理。华人社会是华夏文明的载体,老子以高举华夏文明的大旗为己任,希天道在华人社会中流行。契本来是为合而立,但不善用契,则反生大怨。

远古结绳记事,没有文书,契亦是记事方式。远古人们互信,立契以助记忆,防止忘记而已,并不是用于追讨无已,逼债务人于死地。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立契,要求割债务人一磅肉,这就是违反立契的本意。

所以王弼说:“不明白立契的本意,恶意追讨,滥用债权人权力,必至于生大怨。大怨就是深仇大恨。当深仇大恨生起以后,再用德来安抚,已经为时已晚。因为内心的创伤已经无法修复,即使表面上恢复和气,但内心的余怨是无法消除的。”

“其伤不复”的意思就是已经造成的创伤是不可能修复如初的。老子的“和大怨”是“以德”和大怨,古人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样的大怨即使用德来安抚也是无济于事的。

老子洞察世事,知道世人内明心没有生起,与人发生小误会是难以避免的,但一定要避免与人结下大怨恨,尤其是置人于死地的怨恨(杀父之仇)。河上公注:“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以相和报。任刑者失人情,必有怨及于良人也。”

杀人者要被处死,伤人者要受相应的刑法,刑法的“报”必然是对等的。滥用刑法的君王丧失了做人的基本人情(不是人了),必然使无辜者受到牵连。然后怨怨相报,一代一代永不灭失。

圣人积德而无怨,世人积怨而无德。何况世人还要结大怨,这是多么可怕啊。余怨的最可怕之处,就是怨恨会永远存在下去,无有尽期。余怨代代相传,永无宁日。

第二段经文:安可以为善?

经文“安可以为善?”一句连接第一段经文和第三段经文。大部分注释家对章内分段不太重视,因此常错会经义。陈柱、严凌峰看到“怨”字,就把六十三章的“以德报怨”移到此句经文前,与“和大怨,必有余怨”相连而合解大误,且无版本依据。

安可以为善?”就是“这怎么可以成为为善之道呢?”不结怨才是为善之道。什么才是为善之道呢?以此引起下句经文“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经文既否定“以德”和大怨的貌似有理的做法(俗谛的为善),又引出下句经文,宣说真谛的为善

世间有很多民间长老善于调解民间怨恨,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今天杭州电视台的《老娘舅》节目很受欢迎,使很多怨恨很深的夫妻父子恢复本来的亲情,使邻里消除误会,真是功德无量。

《老娘舅》从来没有调解血海深仇,一旦产生血海深仇,调解是无力回天的。老子显然充分肯定民间长老(娘舅)的“和怨”功德,但更劝世人避免结下大怨。一旦结下大怨,即使最有能力的长老也无济于事。

“安可以为善”承上启下,这样就理解“以德报怨”是无法插入此句前的。不理解此句经文的承上启下作用,就觉得严凌峰等说合理。承上固然重要,启下更为重要。因为老子是要宣说“最后妙理”(善有善报)。

所以分段时把此句经文分为第二段极为重要,可惜大部分注释家都把它分为第一段。从河上公王弼开始已经认识到《道德经》分章解读极为重要,但分段解读同样重要。《道德经》不仅要正确的分章,还需要正确的分段,这样才能使经义彰显。

老子教理极为严密,经文中有承启句,显示承上启下“安可以为善”就是承启句《道德经》被错会,其中有分段不妥的原因。此句经文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