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南浔古镇行
每一段旅程都是生命中无法复制的。如果说那些大江大河是沧海桑田,是自然的馈赠,那么这些水乡古镇,则是薪火相传,是文明的积淀。如果说我们在高山流水中感受到壮阔和大美,那我们在小桥古巷中,一定会收获惬意和安然。同里和南浔,何尝不是这样的诗意江南呢?
因为疫情,被困南京近两个月,想出去透气的念头无比强烈!比较容易实现的江南水乡行,成为计划首选。
从9月9日到9月13日,短短5天,从同里到南浔,就这么兴冲冲地随意行走,看小桥流水,杨柳如烟;看家家枕河,灯火璀璨;看白墙黑瓦,青街雨巷;看古朴木屋,花香满袖:看欧式红房,辉映马头墙……饱足了水乡的眼福。
这是我有生之年,第二次独自旅行,充分享受了天马行空的岁月静好。旅途不乏小故事和小插曲,它们打破了生活的单调和庸常,不时给我意外和惊喜,还有一些旅行攻略顺便分享给大家。
同里古镇——一半诗意,一半烟火
这次选同里古镇作目的地,也不是随便的。老年大学上旅游地理,老师在谈到江南水乡民居时说,水乡古镇很多,但最牛逼的还是同里,因为其退思园和整个水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同里便在心里长草。
9月9日中午乘高铁,一个半小时到苏州,出站就打了个滴滴,近一个小时抵达同里古镇。入住酒店时已经3点,前台服务员告诉我,5点钟以后,古镇工作人员下班,就不收门票了,但退思园等景点看不成,可以网上买好门票第二天逛。
简单洗漱又去吃了个饭,终于到5点钟到了……
你好,同里!我来了!
同里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地处太湖之畔。自宋代建镇已有1000多年历史。这里水多、桥多、文人雅士多,有着“小桥,流水,人家”般的诗情画意,被誉为“东方小威尼斯”。
“家家尽枕河”,果然名不虚传!
风尘仆仆留个影。
明清遗风扑面而来!
沿街走去,店铺很多,就看看😁。
迂回曲折的河道环绕着古镇。
留下一段真情,停泊在枫桥边。
建于明清时期的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是同里的风水宝地,被视为消灾避难、吉祥幸福的象征。
每座桥代表一个“口”字,吉利桥在中间,三桥座组成“品”字形,分布在交叉的水道之上,造型独特。此为长庆桥。
太平桥上坐坐,祈平安。
河两岸夜排挡生意兴隆。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
汉服处女拍献给同里
9月10号天气闷得要命,上午流了两斤汗,完成两组旅拍。其中第一次尝试汉服拍照。幸亏摄影师不错,道具又全,感觉我这个演员基本合格。黄昏时跑去看样片,竟不像我,成了范冰冰。最后是用了原片,花了精修的钱。不过,摄影师帮我挑的这套服装不错,腰身很紧,一般人穿不了,颜色也hold住了。这么大老远来折腾下,值了!
到同里拍汉服写真,也是计划外产品。头天晚上去古镇,经过一家汉服店,就进去看了两眼,搭了两句,小姐说她们还有一个店,带我去看画册,谁知店就在我下榻的酒店对面,感觉效果还过得去。晚上睡得还好,所以上午临时起意拍汉服照,下午再去逛古镇。
没想到56岁高龄,还来一个汉服秀,挖出了身体里另一个自己。
心中有丘壑,眉间显山河。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天真无邪,一切皆甜。
沉眸坠星海,一眼一万年。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
闲云野鹤流连水墨同里
下午专门游古镇基本的打卡点。一堆明清建筑:退思园、珍珠塔、耕乐堂、崇本堂,嘉荫堂……有的看上去大同小异,但细细品来,却各有千秋。古镇的文化底蕴一如她的河水,渊远流长。不过再回望,还是退思园最小巧精致,珍珠塔最气派豪华,耕乐堂最欣欣向荣……走马观花,意犹未尽。
顺便说下,古镇民风纯朴,一拉三轮车师傅,热情邀请我坐他车,一路讲解,不时帮我拍照,还找到了计成故居,一共才60元。最后带我到一个饭馆,吃了当地的特色菜。老板烧的虾,虾线都搞得干干净净,菜也可口。
对了,下午又去把古镇的吉祥三桥:长庆桥、太平桥、吉利桥走了一遍,期待把所有的好运带给大家。
午后下了雷阵雨,水墨同里倒影,别有韵味,从这里我们进入退思园。
晚清私家园林的经典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园主人任兰生在清光绪11年后回乡后,请画家和园林家袁龙设计,袁将春、夏、秋、冬和琴、棋、书、画全部融入园中。园名取自《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义。
退思园是小型园林的典范。园林家陈从周曾评价道:“任氏退思园于江南园林中独辟蹊径,具贴水园之特例,山、亭、馆、廊、轩、榭等都贴水面,园如出水上”。设计精巧,结构紧凑。
全园简朴淡雅,绿水荡漾,古色古香,犹如一幅天然水墨画卷。
步移景异,妙不可言。
这是头天黄昏时在门口打的卡。
一路颠簸来到珍珠塔,没看见塔,有园子,是明代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的故居,放眼望去,真的能切实感受到古代大户人家的豪,家里居然还有码头和河道。其实,陈府是由住宅、园林、祠堂三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非常大,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大宅院。
园林特写——桥与河道。
比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面积还要大的一片园林,不过错过噢!
出珍珠塔,师傅让我在这颗杨梅树前一定留个影,说是扬眉吐气!😁
耕乐堂,明代建筑,清代修复。园子跨水而筑,造型别致,里面有一颗历经400余年的老宅见证者——白皮松。
在这样美丽清雅的地方,自然是快乐的。
耕乐堂的古朴与匠心——别有洞天。
这个是不是耕乐堂的景,已经不确定了。三轮车师傅拉着我一个堂接一个堂跑,有些头昏。但看到这些水杉大规模挺拔在院中,还是被震撼了!
作为明代的园林大家计成,就出生于同里。其所作《园冶》,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手法,总结了中国古代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但如今的计成故居破败萧条,沦为居民住所。且同里旅游地图上找不到,当地百姓十有八九不知,最后幸亏三轮车师傅东问西问,找着去,一个很小的门洞和门牌,里面堆满杂物,电线杆丛生。
感谢我的旅游地理老师上课时提到此处,能让我亲临去膜拜缅怀一代大师。
再到古镇最吉祥的三桥走一走。
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以三足鼎立的姿态,互相依傍,伫立在古镇中心。同里人有走三桥的习俗,小孩子满月、升学,新娘新郎嫁娶,老人过寿等喜事都要走三桥。此图为太平桥,只有太平桥的桥洞是方形,其他两座桥是拱形。
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
长庆桥。
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
吉利桥。
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
踏青石板,穿梭在古巷,听桥下流水,看花开花落。
走马观花结束。三轮车师傅带我到一家饭店,不大,很干净,关键老板师傅手艺好,豆瓣酱烧本地虾,大白菜炒油面筋,不咸不淡入味又爽口,老板娘说话轻言细语。她说,这个季节青菜不进门,打农药多。这是我古镇之行吃得最可口的饭菜,没有之一。
9月11号中午离开酒店。这家酒店就在古镇旁,干净舒适。不提供早餐,但刷30块就可以吃得很可口。一楼明亮宽敞,有书吧,还有奶茶店。
——————————————————
南浔古镇——水晶晶里的富贵闲适
本来,就是想到同里慢慢逛几天的。临行前,一盆友发给我一个全国古镇视频,第一个就是南浔,看了一遍,怦然心动。南浔似乎比同里更耐人寻味:水乡风情、丝绸之府、中西合璧,这几个元素叠加在一起,足以勾起我对她的垂涎。于是便有了这次小跨度的江浙古镇自由行。
后百度,原来南浔是首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镇。南浔古镇,自两宋时期开始,就以盛产优质生丝闻名,明清时期成为典型的江南丝绸市镇,出产的辑里湖丝,成为皇家织造的指定原料,风行江湖和通商口岸,可以说南浔因蚕丝而兴旺发达。因此,才有了那些富商巨贾,才有了百间楼和红房子……
从同里打个滴滴到南浔,近一小时就到了。路上,师傅跟我说,你已经跨省了,啊?跨省?我才想起来南浔属于浙江湖州,在江浙沪交界处。他说:跨省本来要加💰的,但你跨得不多就算了。
来到更向往的古镇,迎接我的却是狂风暴雨。不过,无论是第一印象还是再回首,仍然要说:都有小桥流水,但750年历史的南浔古镇,更清朗开阔,更气象万千,更耐人寻味。
到酒店办理入住后,已是下午一点多。徒步往古镇方向去,找了个饭店,点了两个菜,正吃到一半,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传说中的台风真的来了,我是来看雨听风的吗?
写出《哥德巴赫猜想》的徐迟,就是南浔人,而且是南浔的名门望族。这家店真会做生意唉!我一看到“水晶晶”,不由自主走进去吃饭了,然后就打雷下雨。困得要死,酒店有舒服大床不能睡,在小店躲雨半个多小时,幸亏打酒店电话,前台请服务员送了把🌂。
等伞时,就看小店墙上的“水晶晶”。徐迟在晚年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江南小镇》里,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抒写他的故乡南浔,可见他对故乡是多么眷恋和热爱。
回酒店睡了一觉,雨过天晴,再出来,碧空如洗。和同里古镇一样,南浔古镇5点以后随便进,就边走边拍,先考察一下。以下“水晶晶”,多为看图说话。
水晶晶的水,水晶晶的天空。
水晶晶的小桥,水晶晶的垂柳。
水晶晶的古树,水晶晶的倒影。
水晶晶的粉墙,水晶晶的黛瓦。
水晶晶的游船,水晶晶的涟漪。
水晶晶的喜庆,水晶晶的人家。
水晶晶的南浔,水晶晶的欢乐。
水晶晶的灯火,水晶晶的长河。
水晶晶的灯笼,水晶晶的游人。
水晶晶的我,水晶晶的花。
水晶晶的桨声灯影,
水晶晶的日月星辰。
水晶晶的夜色,水晶晶的长街。
水晶晶的辑里,水晶晶的湖丝。
水晶晶的石桥,水晶晶的光环。
水晶晶的水乡,水晶晶的风情。
——————————————————
南浔百间楼——明代尚书大手笔
9月11日下午在探路过程中,得知经典网红打卡点——百间楼在古镇的另外一个方向,可以说跟我看夜景的地方是背道而驰。所以12日上午就专门去探访此景点。
跨过一个公园,过两座桥,走上一段路,约半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眼前一亮,气势恢宏的沿河民居群落,扑面而来,如此规模,震惊!这是江南真正意义上的临水而居,讲述着一段传奇的演义:
曾经的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归隐南浔后,其孙子娶媳妇,对方茅家出100个婢女,嫌董家地方小,老尚书大手一挥:我们就盖100间房给她们住。遂沿河而建,立屋百间,因此,才有了我们今天眼中的百间楼。
400多米的青石板路,边走边拍边看,再过桥到河对岸,800米,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把百间楼巡游完毕。
乌瓦粉墙下,古朴的木栅栏,拱形的卷洞门,三叠式的封火墙,水柱廊屋檐……还有沿河晾晒的衣物,岸边闲坐聊天的老人,三三两两插肩而过的游人,都在晶晶的河面留下了美丽的倒影。不禁想起“声声慢”里的歌词:
青砖伴瓦漆
白马踏新泥
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
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南浔,一个让时光慢下来的地方。
柔软入心的江南水墨画,游人不多,幽静闲适。
穿过长长的走廊,品味时光的印记。当年陪嫁女的闺房,如今成为当地居民的住所,有的用来作民宿。
河道蜿蜒,每走一步,都感受到当年大户人家的底气。
烟熏火燎,岁月浸染,河边绿树,墙上小花,零零碎碎,点点滴滴,依然跳跃着古朴的美好。
百间楼上倚嫦娟,进间楼下水清涟。
宽阔的雕花窗后,故事知多少?
小桥流水大家。
登高望远,一派水乡风光,此间百间,便是人间。
400多年历史的百间楼,一定要留个影。
和着古风古韵,做回江南温婉的女子。
百间楼回眸:粉墙黛瓦联排,河水宽阔,水波清澈,山墙错落,炊烟袅袅,安静惬意。来南浔,一定要到百间楼来走走。
——————————————————
红房子——南浔富可敌国的见证
实话说,真正勾引我来南浔的就是这些传说中的红房子。100多年前,当国人还是长袍马褂时,在南浔这个地方就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
明清时期,民间流传着一句话:“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浔半个镇。”足以见得当时南浔是何其富庶与繁荣,基于蚕丝业的优越,一个多世纪前, 南浔在清代末年就是巨贾云集的蚕丝贸易中心,巨额财富,反哺家园,南浔因此成为江南唯一一个中西合璧的古镇。
来之前,以为南浔只有张石铭旧宅有红房子。逛完百间楼,穿街过巷,有一位热爱摄影的店老板,热心告诉我:你不去刘氏梯号看看?那里的红房子不错。当时不以为然。下午直奔张氏故居,接着到南浔首富刘镛的私家园林——小莲庄,最后冒雨找到刘镛的三子刘安泩的居处——崇德堂,又称刘梯号,俗称红房子。原来它的面积和规模在南浔排第一,张石铭排第二。
这些充满浓郁欧式风情的建筑,足以证明南浔富商的实力,四象八牛可不是浪得虚名。
张石铭旧宅,又名懿德堂,号称“江南第一民宅”,始建于光绪年间。古镇街上,门头长得都差不多,一路问过去,才找到这个心心念念的地方。
庭院深深,一进二进三进四进,才发现这个红楼,红楼还用绳子拦起来,身子扭了又扭,才拍下它的全貌。
假装在欧洲。
据说上世纪末,一位法国建筑家来到了张石铭的旧宅,眼前的一幕让这位建筑家目瞪口呆,他说这完全是法国图卢兹式建筑,想不到在遥远的东方,一个江南水乡能见识到,真是奇迹。
当年的舞厅,从吊灯到瓷砖都是欧式的。
壁炉。房顶闪耀着那个年代少有的洋气!
红房子固然能显示张石铭旧居的前卫新潮,但其整个宅子——懿德堂的富丽堂皇超出人们的想象。
后人用“四绝”来形容它。第一绝便是遍布旧宅内的东阳木雕;第二绝是有墙就会有的精美砖雕;第三绝是工艺复杂的徽州石雕;第四绝是法国进口的彩色玻璃雕。
让人过目不忘的芭蕉厅。
因为在庭前漏明廊窗上雕刻着宽大舒展的芭蕉叶,庭院四周围墙上的漏窗,同样雕刻着芭蕉叶。
从张石铭旧居出来,奔向小莲庄。其为晚清南浔首富刘镛所筑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11年,后经祖孙40年苦心经营,于1924年落成。图为小莲庄门前的河——鹧鸪溪,美如画。
一进去就看到一大片荷叶,绰约多姿。刚拍完,大雨倾盆。据说因刘镛的长孙刘承干羡慕大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故称小莲庄。
南浔首富的庭院。
大象的财产。
倚窗凭栏听风雨。
古树参天的院落。
细雨中,回望小莲庄门前那条河,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从小莲庄出来,过桥,到对面,沿街问过去,才找到刘氏梯号。刘氏梯号即崇德堂,是刘镛三儿子刘安泩所建。
图为典型的中国风书屋。
门窗上这些雕刻虽然不认识,但听说都是吉祥的字符。
穿梭在古色古香的老房,突然从天而降两大栋红房子,画风突变,可谓是惊回首,有钱就是任性啊!
西式红楼旁边就是高高的马头墙,对比强烈,但也毫不违和,中西合璧如此和谐,水乳交融。
其实,这虽然是栋西欧罗马式建筑,却在细节中融入了中式的砖木石雕艺术,内部设计和布局则是很典型的民国风。
红墙小径。
房间一隅。
建筑后面的圆形罗马广场式花园。
建造者不忘在这里保留它的中国风,于是将广场上的西式喷水池的喷水口设计成了一尾大鲤鱼。
又出国了!
——————————————————
再见,南浔!
9月13日中午,大雨,打了一个滴滴到湖州,高铁回宁。天不留人,也许是给我一次再来的机会吧!
在慌张快速的今天,珍惜、品读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无疑也是旅行的应有之义。
临行前,风雨交加,但我一分钟之内就打到了车,而且这位年轻师傅把车开到酒店门口,冒雨、微笑着帮我把行李箱放到后面,令人称 👍。一路聊天,原来他在南京上过学,后到上海工作,再回到南浔,他说有十多年没回南京了。言谈中,透出亲切。
其实,这次旅行虽然志在必得,但开始一直在犹豫,在纠结。因为提前15天看天气预报,几乎是天天下雨,甚至是大到暴雨。实在不想放弃,就赌!最后结果显示:整体运气不错,虽然南浔虎头豹尾、有始有终,以狂风暴雨迎往送来,但也许就是要让我如此深度体验这水晶晶的小镇吧?
旅行,让你看见更广阔的世界!并惭愧自己知之甚少。这次到两个古镇,功课做得不多,所以做美篇时反复查阅资料核实。正所谓: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不去读书,就是一个邮差,风景过眼就忘,就算踏破铁鞋,又有什么用处呢?
南浔——中国江南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