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206《中国美学十五讲》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486天

编辑按:“中国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既有生命之上的超脱,又有物我合一的适意。中国美学富含哲思,它流变道、禅、儒、骚以及气化哲学各家,不变的核心是生命超越;它返璞归真,强调先有知识内化于心,再有于外的万物体验,终达天人合一。周五白色思考日,早读领读晓一为你打开中国美学之门,用智慧玩味万物之美。

#早读#206 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中国美学十五讲》,朱良志

人生在世,何人没有寂寞。生命本身或许就是一个寂寞的等待。无可奈何之境,是一种性灵的怅惘,放不下,又提不起,求不成,又解不得。似悲非悲,似解非解。

庄子的哲学不是”物皆着我之色彩“,而是”物皆无我之色彩“。庄子不是泠然于扁舟孤海中人,而是在相忘于江湖中独守天真。

八大山人有段题画跋道:“镜几明窗,焚香掩卷,每当会心处,欣然独笑,客来相与,脱去形迹,烹苦茗,赏文章,久之霞光零乱,月在高梧,而客在前溪,呼童闭户,收蒲团,坐片时,更觉悠然神远。”我分明在山人的一草一木,一瓜一芋中,看到了霞光零乱、月在高梧。

这本书是我去彼岸书店时,问纳木,想要提高审美的话应该读什么书,他推荐了我这本书,意思是你可以先了解一下中国到底有什么样的美学,从内在逻辑中全面把握中国美学的特点。作者朱良志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美学、中国艺术。全书包括游鱼之乐、不二法门、逝者如斯、骚人遗韵、气化宇宙、落花无言、灵的空间、四时之外、以小见大、大巧若拙、华严境界、饮之太和、妙悟玄门、形神之间和颐养情性这十五讲,其中前五讲分别从道、禅、儒、骚以及气化哲学五个方面追踪生命超越美学产生的根源及其流变,这是根源论;中间五讲,集中讨论中国美学在知识之外、空间之外、时间之外、自身之外、色相世界之外追求美;最后五讲,从境界、和谐、妙悟、形神和养气讨论生命超越美学的范畴论。

他认为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它将宇宙和人生视为一大生命,一流动欢畅之大全体,生命超越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美学具有突出的重视生命体验和超越的特点。中国美学不以认识外在美的知识为重心,而强调返归内心,由对知识的荡涤,进而体验万物,通于天地,融自我和万物为一体,从而获得灵魂的适意。中国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

关于美的本质,中国文人画家的对象不是狭隘的视野和实景,不是站在地上平视的景物和空间,而是借不动的形象显现那灵动的心,是有形的空间和充塞这空间的无形的生命,即道,是宇宙轮廓和与之合而为一的生生之气。一树一石也是虚灵的。没有正视的对抗,紧张的对立,而是天人合一,与物难移。从世外鸟瞰的立场观照全整的律动的大自然,所描绘的是目所顾盼,身所流连的层层山,叠叠水,尺幅之中写千里之景,而重重叠叠,虚灵绵邈,有如远寺钟声空中回荡。

该书适宜满读细品,带给人无数思考。今天是周五白色思考日,昨天看到一个三论断:世界不可知;即便可知也无法形诸言语;即便可以落于言语也无法传递。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卧石人,让我们闭上知识的口,开启心灵的眼,用智慧去玩味其中的美和意味。悦读者们,周五快乐!

作者:晓一,“晓”得专注于“一”件事,一年阅读近300本图书,小一大书悦读会线上早读栏目领读者,五色时间元理论的提出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小一大书悦读会相信每个“小一”,都是“大书”。

编辑:红乐儿

【栏目名称】早读

【栏目缘由】一日之计在于寅,一生之计在于勤。

【栏目内容】早读者联盟的悦读者每天早上与大家分享一本好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