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属于中医推拿的一种,通过对宝宝身体的穴位进行推拿,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缓解不适、促进身体健康成长的目的。
今天我们为大家盘点一些小儿推拿常用的穴位,分为:头面部、腰背部、胸腹部、上肢、下肢5个部分,新手建议收藏!
位置:百会穴很好找,在人的头顶上,两个耳朵尖连线的中点就是百会穴。一是它可以醒脑开窍,由于百会穴在头顶中心处,下面正对大脑,因此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治疗眩晕、头痛、惊风、癫痫、失眠;位置:太阳穴这个做过眼保健操的肯定都不陌生吧,它就在眉尾向后一寸的凹陷处。作用:缓解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可以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太阳穴很脆弱,此处的骨板厚度仅为1~2毫米,是颅骨最薄弱的部份,受到打击或挤压,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响脑的功能。
位置:天门穴不是一个点,是一条线,由小儿两眉心向上直推至额上前发际处。作用:可以缓解小儿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恐不安等症状。
①两拇指自前发际中点向该穴轮换推(囟门未闭合时,仅推至边缘,或沿囟门两边缘推),称推囟门。
②揉法:以全手掌或拇指面轻揉(未闭合者,不宜用该法),称揉囟门。
③摩法:以全手掌轻摩,称摩囟门。作用:治疗呕吐,腹泻,疳积,食欲不振,水肿,四肢乏力等症。②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称推肺俞或分推肩胛骨。作用:治疗发热,惊风,疳积,腹泻等症。捏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保健常用手法之一。②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每捏三下将背脊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位置:七节骨位于背部,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处。①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而上推称推上七节骨;位置:龟尾位于尾骨端下,在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作用:治疗胸闷、痰鸣、喘咳、呕吐、呃逆(打嗝儿)等症。①用中指端按揉、称揉膻中;用两拇指从本穴分推至两乳头,称分推膻中;用两手掌从两胁下搓摩至肋缘处,称搓摩胁肋,又称按弦走搓摩。位置:在腹中部,距脐中左右2寸处。也就是肚脐两旁大约三指处。用拇、食、中三指,由脐向两旁深处拿捏,一拿一松为一次,称拿肚角。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或拇指桡侧缘,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作用:补脾经可以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可以清热利湿,化痰止呕。清补脾经一起和胃消食、增进食欲。③旋推法:在宝宝拇指一面旋转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泄。
2.胃经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或大鱼际桡侧缘赤白肉际,由掌根至拇指根呈一直线。作用:补胃经可以健脾胃,助运化。清胃经可以清热化湿,和胃降逆,除烦止渴。位置:食指末节螺纹面或食指掌面,由指根至指尖呈一直线。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或无名指掌面,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作用:治疗遗尿,尿闭,小便短赤涩痛,消化不良等症。由于宝宝肌肤娇嫩、神气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时,特别要注意手法,强调轻柔、渗透,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一定不要过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