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这届年轻人不讲武德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wLzExLzIxMjEvMjA4MDM5MDg1XzFfMjAyMDExMjEwOTUxMjczODE=.jpg)
01
鳌拜是满人第一高手,康熙从背后捅了他一刀。
陈近南是汉人武林领袖,郑克爽从背后捅了他一剑。
韦小宝是金庸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里的男主角,和人交手时最喜欢干的事是撒石灰、下药、背后捅刀子。
《鹿鼎记》里的这一届年轻人,不讲武德。
02
武德去哪儿了?
萧峰段誉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金庸小说主角身上那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武德,那些美好的人性,光辉的品格,都去哪儿了?
要《鹿鼎记》这部小说的开头看起。
故事开篇,是一场文字狱。一桩明史案,江南的文人名士被牵连诛戮,修明史的庄家15岁以上的男丁被尽数处斩,妻女发配给满人为奴。为这本书写序的文人学者、雕版的刻工、印书的印工、卖书的老板、店员、买书的读者,尽皆处斩。
举报这本书的吴之荣,一路升官发财;侥幸被救走活下来的庄家孤寡,像鬼魂一样活着,作历史的见证。
这是小说里非常震撼人心的情节,金庸的祖辈曾因文字狱被陷害,写得有切肤之痛。
文化市场被暴力摧残的年代,道德也注定荡然无存。说真话的人被迫害,诚实正直的品质就会日益稀缺。
03
武德的消逝,还和人物的身份有关。
《鹿鼎记》里的江湖,其实是政坛;各色人物,政客居多。天地会、神龙教是在野党,康熙、索尔图是执政者。
大侠要顾及身份,维护个人品牌,这是他们的核心利益所在;但政客的最高利益,是权力。
政客和大侠所遵循的,其实是两套规则。
政客干掉竞争对手,获得最高权力。为了这种权力,牺牲自己的德性与名誉,是“划算”的;大侠为了一场比武获胜,用下三滥的手段,并不太值得,传出去以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呢?
所以,茅十八光明磊落。怒斥黑暗的消逝,不,怒斥韦小宝的那些下三滥手段。
康熙却会奖励韦小宝,对他封官加爵。
武德的消逝,背后是成本和收益的计算。
04
面对稀缺资源,人类主要通过暴力的逻辑或者市场的逻辑进行竞争。
天地会,神龙教,吴三桂,清廷,奉行的是暴力的逻辑;丽春院,遵循的是市场的逻辑。
自古以来,人们竞争权力这种稀缺资源,主要运用的就是暴力的逻辑。在这种暴力竞争中,“武德”非但不是一种竞争优势,反而是一种劣势。
拒绝趁人之危的宋襄公输了,光明磊落的陈近南死了。韦小宝和他的小伙伴们,赢了。
故事的结尾,因为良心未泯,韦小宝也只能主动出局,自我淘汰。
暴力的竞争是必然带来德性的败坏。激发人性中的凶残邪恶,使人更加诡诈、卑劣。劣币驱逐良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市场的竞争则是对德性的促进。你只有更注重品质、服务,更货真价实,才有机会成为品牌,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赖。
在市场经济中,一家武馆如果欺世盗名,最终只会被市场淘汰。就像马宝国们一样,失去客户,失去生意,被人们嘲笑。
暴力竞争则不同,虽然不择手段,但只要我成功了,胜者即正义,谁敢说三道四?
差评机制,完全失灵。天下人敢怒而不敢言。
都说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但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不选择市场竞争,就只能选择暴力竞争。
前一种竞争失败了破产,后一种竞争失败了要命。哪个更残酷?哪个更容易激发人性中的恶?
05
市场内生道德。
人们意识到劳动分工、相互协作、交易的好处,视对方为同事、队友、客户、贸易伙伴,友爱、团结、关心、尊敬、同情,这些美好的情感才得以产生;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可以发挥比较优势,专注于为他人提供某种服务,就可以换来幸福生活,人们才会拥有自强、自立这些美德,而不是贪婪的觊觎别人的资源,随时准备发动抢劫。
暴力的逻辑中,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竞争对手,都可能加入权力的游戏和自己抢王座,只有消灭对方才能使自己垄断资源。残忍、卑鄙、虚伪、诡诈,一系列卑劣的品性油然而生。
《鹿鼎记》描述的,就是一个盛行暴力逻辑的丑恶世界。朝廷贪婪腐败,神龙教内斗惨烈,无辜者被杀戮践踏,教徒们歌功颂德,人与人互相伤害。
在这样的世界里,陈近南所代表的最后的武德,终于消逝;韦小宝和康熙之间的美好友谊,终究不能存续。触目所及,世界如一沟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