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参菩提】徐泽林丨人生的渡口(散文)



人 生 的 渡 口

——关于“子路问津”、“指点迷津”典故的由来

※ ※ ※ ※ ※ ※ ※

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五十五岁的孔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到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文献整理工作。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历时十四载,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蔡、楚、齐、周等诸侯国。期间,孔子及其弟子经历了很多耐人寻味的事情,影响深远的便是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六十三岁时,在陈、蔡“绝粮”被困七日之后前往楚国负函途中产生的历史典故“子路问津”、“指点迷津”。“负函”是个地名,在今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长台关乡城阳城一带。

根据历史文献考证和情理推断,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的子路问津处比较可信。据清朝乾隆年间《罗山县志》记载:“桀溺畈,在问津处北,相传桀溺旧居于此。”孔子及其弟子在“绝粮”事件之后,从新蔡,经息县,来到罗山县子路问津处,向南通过九里关可到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吴伐陈,楚救陈,驻军城父(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当时楚昭王因为救陈正在城父,而不在郢。楚国大夫叶公沈诸梁等驻守在负函,孔子及其弟子于是自东向北拐个直角弯,经今信阳平桥区五里店来到负函,拜见叶公沈诸梁。正是因为这个直角拐弯,子路问津处在今河南信阳市罗山县子路镇才成了必然。我们试想当年的情景吧。

春秋晚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积极传播儒家学说,争取当权者的支持,以实践自己“仁爱”和“德政”的治国思想,谁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重用他。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一行在赴楚国负函途中,眼看目的地就要到了,可是前面有一条河流挡住了去路。这条河不是太宽,与另一条河流在此汇合,河水清澈见底。放眼望去,河道蜿蜒曲折,水如银带。孔子师徒走到这里,天色已晚,饥肠辘辘,人困马乏。河虽不宽,但是,就是找不到渡口。近在眼前的彼岸,怎么会如此难以抵达呢?孔子想到自己在周游列国中经历的种种磨难,心中不禁感慨传道的艰辛:有如此好的救世方略,怎么这样难以付诸实践呢?

正当孔子和他的弟子为过河犯愁之际,他们看到不远处田野里有两位老人正在低头锄地。这两位老人正是当时隐居在这里的高士长沮和桀溺。于是,孔子派大弟子子路前去向两位隐士请教渡口的位置。

两位隐士看到子路走过来,又看到不远处坐在车上的孔子。还没等子路说明来意,长沮手也不停就问子路:“那位坐在车上的人是谁?”“他是我的老师孔丘。”长沮抬起头,用嘲笑的口吻问:“是鲁国的孔丘吗?”“是的。”“哦,他不是生而知之吗?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呀,还来问我们这些种地的人干吗?”

子路讨个没趣,又转身去问另一位隐士桀溺。桀溺停下锄头,问:“你是谁?”“我是仲由。”“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吧?”“是的。”“告诉你,当今天下大乱,犹如滔滔洪水,谁能改变这样的世道呢?你与其跟着那个总是躲避坏人的人到处游历,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开乱世的人,做个隐士吧。”桀溺说完话,又忙着锄地,再也不理会子路了。

子路没有打听到渡口,只好把长沮和桀溺两位隐士的话转述给老师。孔子听后,心里相当难受,酸楚和悲凉还夹杂着一股落寞。过了好一会儿,孔子若有所失地告诉他的弟子:“人是不能同飞鸟走兽为伍的。鸟是飞的,在天空中可以自由飞翔;兽是山林中的,可以无忧无虑地行走。人各有志,只有各走各的路好了。可是,我们不同世上的人打交道,还同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符合正道,我也没有必要这么辛苦周游列国力图改变这个乱世了!”

后来,在一位农夫的指点下,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终于找到了渡口,过了河,并顺利到达负函。这就是历史典故“子路问津”、“指点迷津”的由来。

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及其弟子路过这里,便把子路“问津”的河流叫子路河,“问津”处所在的乡镇叫子路镇,还有一个村子命名子路村,一条街道命名子路街。子路河、子路镇、子路村、子路街都是因“子路问津”这个典故而得名。

明清时期,曾有人在子路“问津”处立过三块石碑,以示纪念孔子师徒在这里留下的轶闻。这三块石碑,遗憾的是丢失了一块,现存两块。一块是明朝的,存于罗山青山镇五里村;另一块是清朝的,存于罗山青山镇洪河村。

“子路问津”和“指点迷津”是孔子周游列国历程中为后世留下的著名典故。“津”本意是渡口,“问津”是孔子及其弟子与长沮、桀溺两位隐士之间发生的故事。典故表面上是指孔子师徒在打听自然河流的渡口,实际上隐喻他们正在探寻人生渡口和救世道路,还折射出孔子对人生观、价值观、宇宙观的探索与考量。从“问津”事件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乱世的黑暗和无道,又可以看出作为“万世师表”孔子思想和人格的不凡。不管孔子在周游列国中推广自己思想的结果如何,但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走了一条连君子都不敢去走的道路。这种上下求索、锲而不舍的精神,正是孔子等古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想想也是,在我们诸多人生短暂而漫长的旅程中,也许就有一个这样的渡口,它可以承载我们到达梦想的彼岸,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孔子师徒“问津”、“求道”、“探知”的精神。唯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正如一首诗中写的那样:

千古文章万年墓,子路还在问津处。

问津渡口无渡船,船过渔雁了无痕。

马鸣春秋成昔梦,别梦依稀三千年。

夫子檐下桃花开,牛犁春雨燕归来!

作 者 简 介

徐泽林,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信阳市优秀社科专家,息县首届“德艺双馨人民教师”。




微信查找公众号“jgyxcpt”进行关注

(0)

相关推荐

  • #每日学论语#18.6【2017-10-23】

    #每日学论语#18.6 [原文] 长沮(chánɡjū).桀溺(jié nì)耦(oǔ)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fú)执舆者为(wéi,下同)谁?"子路曰:& ...

  • 骑行318第一季,第七天

    2015年12月30日 Day 7,罗田->团风->新洲区,94km 罗田县城好像建在一个山坡上,义水河从城区穿过,河床下切得很深,早晨沿着河岸骑感觉是在上一个陡坡,直到重新遇到318国道 ...

  • 【行参菩提】王紫烟丨拜谒陈胡公(散文)

    "传闻铁墓柳湖中,满目烟光失旧踪.千载暗留悬磐石,一泓冷浸若堂封."陈州淮阳,是座有着六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城.自伏羲率族人临水筑城以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像汹涌的波涛,浩浩荡荡地 ...

  • 【行参菩提】尘世美丨神游菩提岛(散文)

    原创 2015-12-30 蔡飞跃 行参菩提 关注微信公众号,品读中国最美行走散文:jgyxcpt 在行走中享受快乐,参悟人生真谛.中国380位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推荐中国当下最优秀的行走散文,投稿 ...

  • 【行参菩提】徐泽林丨唐坡,那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散文)

    河南省息县东北70华里处有个东岳镇,镇西北方有一块高坡叫张大塘.据说,因该地与唐朝初年著名军事家李靖有关,民间又将之称为唐坡,流传至今. 李靖(571年-649年),陕西三原人,唐朝著名的开国大将.他 ...

  • 【行参菩提】徐泽林丨司马光与光山(散文)

    jgyxcpt 在行走中享受快乐,参悟人生真谛.中国380位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推荐中国当下最优秀的行走散文,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司马光(1019-1086年)是我国北宋时期 ...

  • 徐泽林丨组诗

    七夕抒怀 七夕时节寻桃神, 三年不语息夫人. 千古艰难唯一死, 礼教理学误后生. (2019年8月7日) 息夫人      千古吟咏息夫人, 忠君爱民平安神. 春秋争霸无义战, 巾帼红颜后人颂. (2 ...

  • 徐泽林 丨美丽息县欢迎你

    美丽息县欢迎你 作者:徐泽林 朗诵:蒋 黎 桃花 是息夫人的魂 装饰了息县的整个仲春 你若来 我与桃神在这里等你 你赏花 赏花的人在赏你 盛夏 若酷暑追赶你 你便到息县来 浓荫蔽日的森林公园 就是一座 ...

  • 徐泽林丨到安徽金寨学习有感(诗二首)

    到安徽金寨学习有感 (2017年12月5日)    徐泽林 12月2日上午,随信阳市社科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培训班39人乘车到全国第二大将军县一一安徽金寨县(面积3814平方公里,人口68万,开国将军 ...

  • 徐泽林丨祭母诗二首

    徐泽林祭母诗二首 慈母仙逝三周年祭 (2017年11月30日) 今天是11月30日,是母亲的祭日.三年前的今日,母亲不幸因病去世,享年75岁.在此祭日,作诗纪念. 慈母仙逝断肠肝, 驾鹤琼楼满三年. ...

  • 徐泽林丨赠袁海英老师(外三首)

    赠袁海英老师 (2017年9月5日,徐泽林) 袁海英,义马煤业集团工作,娘家行苇春秋编辑部,婆家在信阳新县,新媒体<行苇春秋>主编.近年来,袁老师自甘辛苦,推举佳作,精心编辑精美诗文,给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