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儿丨李德锋:蹭煤
所谓“蹭”,网上是这样解释的: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报酬地使用别人东西。说白了,也就是“揩油”。
人一旦和“蹭”沾边,形象自然也就掉了价。提到“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蹭吃蹭喝。“蹭煤”你听说过吗?不好意思,说的那就是我。
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冬天没有暖气,取暖燃料多为煤坯,也叫煤饼。它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将煤面、土粉调和均匀,倒入清水和成泥,摊在地面上抹成两指厚的煤饼,用锨划成长方块,晾干即成。
讲究的人用模子,脱出的煤坯外形规正,看着舒心,但要多费功夫。其实,用时都要砸成块,从实用角度看意义不大。和煤坯一般选择在初冬时节,天尚未寒,风干得快,做好就能用,不过多占用地方。
那时的我刚参加工作,也没什么上进心,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疯玩。当时“够级”盛行,我的同学春子在一所中学任教,“单身狗”宿舍光棍几条,聚在一块儿玩起来就通宵达旦,一来二去,牌友成了朋友。后来我们相继脱单,但牌局照旧。
那时他们学校有项福利,单位出车运煤(当然,煤钱自付),免费提供红土,校园有的是地方,但和坯要靠自己。
那时我在外租房,没有和煤的空闲地,拉煤、土很不方便,正为此事发愁。在这节骨眼上,春子“拔刀相助”,主动在学校报名——当然是以他的名义。
这可真是雪中送碳,棘手的事情就这么轻松地解决,此后年年如此,这就是前文“蹭煤”的由来。
说起来还真得感激那帮哥们儿,在这件事上,从不计较。不管我是否到场,他们都“顺手”一块儿把活儿干了。逢上雨雪天气,甭吩咐,自觉把煤坯盖好,到时还帮我把煤坯运回家中,自己反而成了局外人似的,感动得我不知说啥好了。
哥儿们相助,简直就是上天的馈赠,揩油揩到这份儿上,只能说是我的幸运。邻居非常羡慕,说我蹭煤蹭出了水平。这话听来很是受用,我心里免不了发飘:谁让咱有这么一帮好伙计呢?
几十年过去了,每逢冬天我就会想起。这事也许“春子们”早已忘记,但作为当初的受益者,又岂能忘怀?此事可堪成追忆,至今想来,还有些傲骄:蹭,也是需要条件的!
■作者:李德锋 ■编辑:王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