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霞丨此情可待成追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时间带走了什么?时间留下了什么?那些曾在生命中深深走过的人,如今又在哪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题记

正月十一是婆婆去世两周年祭日,虽然单位很忙,但我坚持请了半天假。哥哥说,今年由他准备祭品,我们什么都不用准备,但我依然坚持准备了该用的祭品。或许有人说做这些只是毫无意义的形式罢了,要说也是,与其说是给婆婆送钱,倒不如说是为求得我自己的心理慰籍而已。但是,如果一些事情当你除了形式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方式来让你寄托心情、表达思念的话,你会格外重视这种形式化的东西,并会刻意使这种形式复杂化。就像这次,如果我不回去或是空着手回去,至少一年内心里都会不安。

打开大门,院子里铺满了厚厚的落叶,还有一些被风刮断的横七竖八的枯枝。今年的冬天比较冷,院子里的青草没长起来,如果不是那棵葱郁的桂花树给院子里添了生机的话,看起来确实有点萧条。

放下包,拿起扫帚打扫。婆婆生前在老家住的时候,常常用短柄的扫帚在院子里扫来扫去,往往是落叶刚落下她就扫起来了,院子很整洁。

婆婆生前喂鸡的鸡圈也还结结实实的,供鸡下蛋的窝也依然存在,只是挂满了蜘蛛网。那时候,为防止鸡在院子里乱跑乱拉,她把鸡圈外面的空地用网围了一圈,以限制鸡的活动范围。她曾经每天收满满一瓢鸡蛋,有时甚至一瓢都装不下,只好放在围裙里。她能一眼认出哪个是双黄蛋,然后在做饭时特意煮给孩子们吃。

自从婆婆跟我们一起搬走后,我就把网拆了,腾出了空地。去年我在空地上种了一棵倭瓜,由于鸡粪的功劳,土地很肥沃,杂草和倭瓜齐茂盛,倭瓜藤随意地爬上鸡圈围墙,爬上棚顶,不停地七拐八拐,后来竟然腾空一跃攀援到灶房门前的杏树上,在那里结了一个很像样的大倭瓜!我算了下,地上的、围墙上的、棚顶上的加上树上的合起来,共收获了七个又面又甜的大倭瓜,最后一个倭瓜现在还在厨房里没吃完。

我边清理枯藤杂草边感慨:只是一个小小的倭瓜种子,种下后都没有管理过,竟然有那么大的收获,真是太感谢了!不过,要是婆婆在世,她种的倭瓜可不仅仅是只摘七个。

她每年都会种很多倭瓜、丝瓜、冬瓜等。不光种在菜园里,还因地制宜地在院子里不碍事的墙边、角落里种。丝瓜通常种在大门内侧的墙边,倭瓜种在厨房旁边的墙角,然后分别在旁边立个树杆儿给它们牵线搭桥,它们的藤蔓就顺墙或顺杆儿爬,一直窜到大门顶楼上、灶房顶上、平房顶上、离墙较近的果树上,在那里开出满墙、满树、满房顶的灿灿黄花,引得蜂蝶争相来做客,“客”走不久,就接出一个个嫩嫩绿绿的、顶端带着花瓣的瓜瓜来。

她每天都去看看那些瓜瓜,看着油亮油亮的嫩倭瓜长到比碗口大点的时候,她就迫不及待地摘下来,擦成细丝,再揪几把茴香叶、花椒叶、紫苏叶、韭菜叶切碎,加上面和鸡蛋拌匀,在平底锅里煎倭瓜托,家人每次都是吃到很撑还想再添一口。

灶房是小瓦房,中间有房脊,当倭瓜结在灶房顶上,就不能像在平房那样顺着楼梯上去,很容易就摘下来了。为此,婆婆曾用竹竿绑上镰去钩,一不小心就钩断了带着小瓜的瓜藤,让她心疼老半天。我见状,自告奋勇上房顶上帮她摘。她刚开始不信我能上去,看着我从平房边沿“出溜”一下子就下到了灶房顶上,她一改之前的担心表情,对我说:“你可真中用,真麻利,还会上房顶,上树你会不会?”

我说:“说了你不信,我在俺家里时,能闭着眼在梨树上打瞎驴儿(捉迷藏)!”

她爽朗地哈哈大笑:“俺媳妇真中用,俺孩儿可不会。”

我一脸得意状:“那是恁孩儿早点不认识我,不然早教会他了。”她笑得更厉害了。

扫到灶房门前的落叶时,心里突然有抽搐的感觉。

自从她身体变差后,我从她手里接过了围裙,她在灶房就成了配角---烧火的。每次做好了饭,我盛出第一勺,让她尝尝咸甜(淡),她边尝便嘲笑我:“看你多中用吧?天天做饭,连咸甜(淡)都尝不出来。”

我一直都是理直气壮:“谁让你吃的盐比我多呢!”

现在,整个灶房除了厚厚的灰尘,就是密密的蜘蛛网。那个曾经和我一起摘倭瓜的老太太,那个为我做饭的老太太,那个边添柴边尝咸甜(淡)边嘲笑我的老太太,永远地不见了!

等收拾完枯枝杂草,大家都聚齐了。就去给婆婆上坟,空气中弥漫着微微湿润的春的气息。我蹲在她的墓前,摆上她喜欢吃的蜜桔、香蕉、面苹果,摆上肉和馍,点燃鞭炮唤起她,把浓浓的思念寄托在纸钱上,燃烧在她的墓前……

世上有很多事,是命运不可逆转的选择。我们除了接受,无法选择,比如岁月永不停息地前进;我们总想伸手挽留住些什么,可终归是徒劳,比如那些在生命中深深来过又悄悄离开的人。无论我们是多么心不甘情不愿,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去挽留,最终还是眼睁睁看着时光流逝,看着那个人渐行渐远….

我们总说人生漫长,尘世无尽头,但一个人的尘世,也只不过区区几十年。这几十年的光景中,有过多少繁华与共?有过多少相见恨晚?当所有的牵挂,所有的思念,所有的不舍,统统被时间带到遥远的地方,最后的最后,我们剩下的,只有回忆,只有怀念。

时间,带走了什么?时间,留下了什么?那些曾在生命中深深走过的人,如今又在哪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作 者 简 介

刘红霞,网名山涧清泉,河南省平顶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业教育,爱好读书。人生三大主题:用努力完成工作,用爱心经营生活,用文学陪伴灵魂。




(0)

相关推荐

  • 周亚娟 || 婆婆的两棵树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红霞(1958)全

    红霞(1958)全

  • 剧本||李秋波美作《母亲的病》欣赏

    [主编直通车] 作者简介 ★ 丑树,本名李秋波,陕西大荔人.爱养花弄草,爱写文看戏,创作的碎戏<女大愁死娘>.<是招是嫁>.<娘生奶羊谁之过>.,<父亲想进城 ...

  • 倭瓜

    倭瓜

  • 枫叶染红霞,岁月思情长

    枫叶染红霞,岁月思情长 文/無梦   编辑  红梅凌风 喜欢秋天七彩斑斓 季节转换 带来如诗如画长卷 春有百花香 秋亦红艳艳 百媚千红秋叶静美 这是亘古以来 大自然赐予 四季转换的美丽 秋分以后将有霜 ...

  • 组图丨此情可待成追忆,此地空余稻花香

    红网时刻5月24日讯(记者 王诗颖 王嫣 李长宏)在一个周末吃完饭的午后,在一场夏收即将到来的时节.一位"我毕生的追求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老人,以最温柔的方式告别了我们. 稻花飘 ...

  • 赵军丨 此情可待成追忆——读雷蒙得•卡佛的《你们为什么不跳舞?》

    总第1340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你们为什么不跳舞>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一个中年男人把自己家里的物品都搬到前院里,还把家具布置得和在卧室里的一模一样.一对青年情侣看到有人在售卖 ...

  • 【美文选粹】刘红霞丨清明,春天里的乡愁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刘红霞,笔名斯扬,祖籍绛县,现为河北某大型军工企业退休职工.爱好诗歌散文写作,学生时代曾担任学校文学社副社长,工作后被单位聘为特约通讯员,闲来涂鸦,有文学.新闻作品散见于企 ...

  • 【美文选粹】刘红霞丨此景只应天上有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刘红霞,笔名斯扬,祖籍绛县,现为河北某大型军工企业退休职工.爱好诗歌散文写作,学生时代曾担任学校文学社副社长,工作后被单位聘为特约通讯员,闲来涂鸦,有文学.新闻作品散见于企 ...

  • 【美文选粹】刘红霞丨美丽的爱情家园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刘红霞,笔名斯扬,祖籍绛县,现为河北某大型军工企业退休职工.爱好诗歌散文写作,学生时代曾担任学校文学社副社长,工作后被单位聘为特约通讯员,闲来涂鸦,有文学.新闻作品散见于企 ...

  • 【美文选粹】刘红霞丨云朵里圣洁的天堂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刘红霞,笔名斯扬,祖籍绛县,现为河北某大型军工企业退休职工.爱好诗歌散文写作,学生时代曾担任学校文学社副社长,工作后被单位聘为特约通讯员,闲来涂鸦,有文学.新闻作品散见于企 ...

  • 旻旻作品丨此情可待成追忆

    此情可待成追忆@旻旻 在电脑桌前坐下,电话下压着小小的笔记本.随便翻开,出现的文字是07年7月在新疆路上草草记下的细节:"小苏(我们同行的回族司机助手)答应说到了雪线就抱我下车,让我多拍几张 ...

  • 刘红霞丨腊八,熬一锅暖暖的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节日习俗更是丰富多彩.腊月.正月,是一年中节日习俗最多的两个月,正月从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不同名目的节日.腊月的节日,则是从腊八开始的. 腊八上古时期是用来祭祀祖先和 ...

  • 刘红霞丨栾树花开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秋天的栾树,那一定是美,绝对是美.尽管,我曾经对它有过成见. 春天来了一些日子了,它依旧守口如瓶,像个反应迟钝的人.柳树都快成阴了,它才懒懒地揉揉惺忪的眼,在枝头串起不起眼的嫩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