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秀枝丨上海,上海
2013年7月6日14点半,我和老公、媳妇、孙子乘坐的包头飞往上海的班机在上海虹桥机场着陆。那天我们走下飞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时,我们听到了机场播音员的播报:今天上海地面温度36度。
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和老公开始前所未有的高温生活。
在内蒙古老家,我很少流汗,来到上海的日子,把50多年没有流的汗水全部流了。特别是在厨房,那简直就是桑拿房,汗水自上而下像爬动的小虫,满头、满身往下流,往下滴。刚来不习惯常开空调,睡在那里,满身都是汗水,睡到半夜没有了汗水,不是温度低了,是身体里水分少了,这时口渴难耐,一杯水下肚,又大汗淋漓。睡前干脆把水壶放在床头,随渴随喝,喝水流汗,一天下来很少排尿。刚来那几天,因为排尿少,尿路感染复发,忙着喝药才得以缓解。听朋友说空调要常开着,之后昼夜开空调,果然汗水没有先前那么多了,排尿也正常了。你看上海人,烧饭时人人脖子上挂一块毛巾,一边烧饭一边擦不断流出的汗水。汗水流进眼睛,眼睛被汗水侵蚀后立马难以睁开,挂在脖子上的毛巾随时可以擦掉流进眼睛的汗水。我的脖子因为被汗水浸泡时间之久,用毛巾一擦,像针扎似的疼,用些婴儿爽身粉,得到缓解。因为脖子疼,爱臭美的我不得不把项链拿了下来,上海人很少戴项链。内蒙古老家的妇女人人脖子戴着项链,不戴项链感觉脖子空空的,很不好看,进城打工的农民工都戴着粗粗的黄金项链,
在上海的家里只能穿件吊带背心,就是这样一天下来不知道要换几次背心,一件被汗水浸湿了,再换一件。高温之日随便你把身体靠在什么地方都像触到北方人的热炕头,有时累了,躺在凉席上,疲乏的身体睡在热乎乎的凉席上还很解乏。自来水流出的水像我们北方烧了好一阵的温水。
走在大街上,太阳像个大火球,人像进了蒸笼,衣服湿漉漉的,有的人干脆只穿一件短裤,光着膀子。人们出行必须带把伞,伞是上海人的必需品之一。高温酷暑的时候,西瓜、雪糕、凉开水是解暑的最好佳品。每当热得很不好受的时候,从冰箱取一块西瓜或一支雪糕三下五除二吃掉,或者喝一杯凉开水,会感觉舒服许多。在老家的时候,我家一年下来也吃不了几个西瓜,家里吃西瓜的人少,西瓜又大,天气又凉,有时多吃一口会感觉胃很不舒服,买上西瓜总是吃一半扔一半,干脆少买或者不买。来上海的时日,我一天都离不开西瓜,江南的西瓜又甜又水灵,吃了还想再吃,真是吃不够、吃不腻。西瓜成了我的救命稻草,吃了西瓜精神百倍,我才能更好地做事。
一天,听到上海台报道“今天上海温度40度,地表温度55度”,这是第25个高温日。怪不得人们说马路可以煎鸡蛋,怪不得有人会中暑身亡。播音员又接着说道“据气象预测,高温还要持续10——15天”。近日因高温,上海10人中暑身亡。
高温像个幽灵似的紧紧缠着上海及周边地区不放,时至今日已经立了秋,虽没有前几天那么热,但比北方的盛夏要热许多,气温仍是30——37度。人们仍然穿着少的不能再少的衣服,每家各户照常昼夜开着空调。上海今年的高温打破记录,温度之高,时间之久,是前所未有的。
一直生活在内蒙古的我,突然来到高温之地,有诸多不适宜,食欲减退,睡凉席不习惯,难以入睡常常夜里起来喝安神药。
昨天,老家同事发来信息“咱这里早晚已凉,只有中午热一阵,屋子里更是凉快”。每当热得难以忍受的时候,就非常想家,家里是多么的凉快啊!夏天上了年纪的人都穿着线裤,厚袜。最炎热的盛夏,晚上睡觉盖块毛巾被,打开窗户,拉上窗帘,很快就能进入梦乡。内蒙古虽然多些凉爽,多些寒冷,那里是自己的出生地,那里毕竟是自己的家。50多年生活在那里,那里有我熟知的乡音,的乡音,有我相处多年的故知,怎能叫我不思念?怎能叫我不想家?
现在的我只盼孙子稍长大,早日回到生我养我的内蒙古老家。
2013年08月14日
作 者 简 介
龚秀枝,女,1956年出生在内蒙古偏僻的农村。80年毕业于乌盟师范语文班,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012年退休,喜欢写记事散文、游记等,系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