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藤这款轮组我拿到已经有两个多月了,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文章写的也是修修补补。既然厂家让给建议,车友也对这个价位的轮组有所需求,所以真实的感受不论对于谁都是有好处的。如果您正有打算更换一套碳纤维轮组,又对琳琅满目的品牌无从下手,那么我建议您可以认真看一下,即使不买,也可以对让您对轮组的评判有所帮助。
轮组箱让人印象深刻,配件丰富
不同于常见的工业包装的轮组箱子,静藤的轮组箱还是做了精心设计的,简洁的设计配上黢黑的颜色,十分简约,右上角仅有简单的一个名称和产地,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
不过内部的配件可一点都不含糊,钛合金快拆杆,卡夫拉刹车边的专用刹车块,更是贴心的配送了世文的撬胎棒等,多说两句,这个撬胎棒我之前也有在用,真的非常趁手,够薄,够硬。
遗憾的是虽然支持真空胎,但是并没有配送真空气嘴,仅配备了两个延长气嘴和一个气嘴拆卸工具。
如果你准备装真空胎,那么就要提前准备了,也希望厂家在以后可以让配件丰富起来。
轮组本体有点小惊艳
第一眼感受上就让人觉得非常走心,每一组都有对应的辐条张力值表,张力值还是比较高的,而且误差也很小,基本都在10kgf以内,已经属于主流轮组的中上游水准。实测部分下边会有详解。
气嘴孔正对静藤中国,从这个角度看别有一番趣味
亮点:碳壳花鼓加大法兰(档次高)(实测达到了23mm),使用2:1的编法并对非驱动侧花鼓和车圈做了优化,包括辐条孔角度,以及轴承放置的位置。
刹车边采用卡夫拉和碳纤维混合编制的方式,声称可以提高刹车性能,后边会有使用感受。
表面是3K纹路加上哑光漆的效果,搭配亮光黑的VP-VIAE的logo,低调但是不失格调。
车圈的基本规格,外部最宽27.6mm,刹车边处轮框宽度26.2mm,内宽17.2mm,属于标准的小胖圈,也是目前最为主流的设计,既不像最初的胖圈做的那么夸张,又比早先的深V结构的刚性和气动性能更好,并且还可以改善轮胎的吸震性。
值得称赞的是内部为无辐条孔设计,虽然增加了装配难度,尤其是碳纤维,如果内部不够光滑,想让条帽服服帖帖的走到孔位上并出来,还是很困难的。
但是,无辐条孔设计,增加了轮框的一体性,提高了轮框的强度和刚性。而且也不用费劲去贴真空胎垫,不管你用什么轮胎,直接安装就可以,非常省心。轮框内部摸起来很光滑,官方说是做了打蜡处理,但是不管是什么吧,实际使用效果很好。
我这边搭配的是世文的pro one真空胎使用的。轮胎会比较容易的达到预定轮框钩位置。虽然有轮胎的功劳,但是表面涂层的帮助也是很大的。另一点好处就是补胎液干涸以后,很容易从内框上清理,不会死死的粘上去。
从外往内,说完车圈说说辐条。辐条是协达最新款的超轻破风辐条Wing20,直接对标sapim的CX-ray和DT的aerolite。相较于原来1420的纯扁平造型,这次的wing20使用了宝剑的造型,中间带有脊,两侧为刀锋造型,看起来就非常具有进攻性,破风感十足。
而且在直拉头的附近做了2.2mm的变径处理,保证强度的同时极大的增加了辐条的强度。
做工为手工编织,美中不足的是辐条帽因为调试而有不同程度的掉漆。不过尚可接受,手工拉高张力的情况下,难免留下痕迹。
前后花鼓中心均为碳纤维材质,两侧为铝合金材质,虽说不一定会减重多少,但是确实很美观。
花鼓壳体上印有静藤中国的字样,看到这里,让我不由得还有点自豪感。花鼓的驱动侧为2X等效编法,有效法兰直径为23mm,算是中等水平。塔基为铝塔基,防水性做的非常不错,一会后边拆解中会详细谈到。
静态检测
前轮张力值使用前后对比:
后轮张力值使用前后对比:
前后轮偏摆跳动使用前后对比
实际新轮到手和使用一个多月后的左右偏摆并没有变化。辐条的张力也基本无变化,说明轮组在出厂前是做了非常到位的应力释放的,而且每一根辐条的角度也都基本一致,并没有出现有些品牌轮组上的辐条角度不一致的问题。某些品牌不仅指小品牌,对于一些大牌也存在这一问题。
实称重量:前轮:655g;后轮:823g。合计:1478g。比标称的1440g重了78g,误差略大。
前后轮的拆解
前轮拆解比较简单,但是有一个问题比较麻烦。就是前轮的轴承如果需要更换的话,需要先拆卸下辐条才可以更换。这一点希望在以后的轮组上可以有所改进。
后轮同样简单,非驱动侧使用了预压锁紧环,两侧顶盖为对锁固定,无论拆开哪一侧,轴心上都有开槽,方便玩家固定后拆除另一侧顶盖。这样的设计也是简单粗暴,可能和成本考虑有关系,不过好处就是相较于轴心中心再次设计内六方孔的设计,更为牢靠,不易损坏。
两侧端盖拆卸后,塔基依然无法拔下,这是因为在塔基周围有一个非常厚实的橡胶密封圈,这也是为什么说它防水效果好的原因。
因为塔基进水是非常常见的一个故障,这个厚实的密封圈可以大大的降低故障发生的几率。塔基内部为传统棘齿棘爪结构。
内部有3个棘爪,30个棘齿,响应角度为12度。对于公路车轮组来说,这样的齿密度和响应角度完全够用,也是一个最佳的范围,既不会产生过多的摩擦力,也不会影响滑行后的继续踩踏。至于多数玩家关心的响声问题,大家大可放心,轮子的声音清脆悦耳,保证十里八乡的车友都知道你来了。
在一个多月的使用后,塔基内部的原厂油依然非常干净,这说明塔基的密封性能还是很好的,不过非驱动侧有些发黑,看来两侧端盖的密封性还有待加强了。
有别于常见轮组的设计是非驱动侧的轴承会更加靠内,我认为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为了尽量减少辐条的拉力对轴承的影响,并且也可以为驱动侧的主轴承分担更多的载荷。
使用感受
我拿到的这对轮组是C40版本,C代表Carbon,而40所代表就是轮框高度40mm了。C40这个型号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气动和轻量之间的甜蜜点。而且在ENVE的相关研究中也说到,当轮框高度在35mm以上时,轮组就会对空气的流动有所影响和改善,而如果更高的轮组,就要在气动和重量之间做出抉择。
当然,了解我的人是应该知道的,我体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对轮组的刚性要求也比较高,就像以前节目里提到过的一对轮组,因为过轻,所以平时骑行时都会感到轮子在抖动。
实际使用中我使用的是pro one的真空胎,正好也享受一下简单快速的安装。整个安装过程非常方便,不用装胎神器都可以徒手安装上,不过就是打气必须要使用气泵才可以,如果是在家使用真空胎的车友就要注意了,要做好准备。由于内宽达到了17.2mm,实际25c的轮胎也达到了28mm。胎压上我选择的是前轮85后轮90psi,实际路感上非常的柔和,在一些不平整的路面上没有尖锐的颠簸,速度也不会明显下降。
这一方面得易于轮胎的吸震,另一方面,协达的wing20也有一定的功劳,整体的第一感受非常好。
巡航上以我的个人能力而言,速度维持在34,35时就可感受到40框高带来的气动效果,速度也较为好维持,虽然不如那些60和80的大高框,不过还是感觉这个40mm的高度有些超出我的感受的,有种更高框的感觉。但是这也给绕圈骑行需要不断加速的情况带来了便利。
40mm的框高加速还是比较轻快的,简单几个摇车动作就可以把速度拉到30以上(别笑我,我就这水平,而且应该我也可以代表大多数玩家的水平吧,也许吧)。
爬坡表现中规中矩,加上也不是我个人的强项,所以爬坡中并没有让我有特别的惊艳,可能这对综合轮组更多的把精力都放在了气动表现上吧。
但是下坡的表现就很满意了,像我这样的95公斤胖子车手,在下坡过弯中,可以用刹车游刃有余的控制速度,看来凯夫拉的刹车边确实还是很有效果的。20公里长的弯道下坡实测下来,刹车边温度没有明显上升,只是有些微微发热。
好吧,关于静藤这款C40,我能想到的大概就这些。整体表现还是非常对得起它的售价的,无论是从做工还是使用感受上来说。不得不说这些年国产轮组真的越做越好了,一扫过去山寨的阴霾,不仅有自己的创新设计,也有了更为全面的保障,说到保障需要着重说一下,静藤轮组提供终身质保服务,对质量没有信心岂敢如此猖狂?现在这款轮组已经成了我日常通勤、出行、夜骑的常用轮组,几乎可以应对有所路况,虽然不是样样出众,但是贵在均衡,也是很多成功产品具有必备要素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单车基械匠,每天给您带来更多新奇,好玩,有趣,实用的单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