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故乡秋景如诗如画/路志宽

在阵阵秋风场场秋雨之后,秋的脚步向岁月的深处迈得更深了,仿佛一下子就能淌进冬天的怀里,时至霜降,这秋天最后的一个节气,此时大地之上,已没有秋天的一点影子了。

唐朝大诗人元稹在其诗《菊花》中写道:“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然而此时就连这经得住风寒考验的菊花,也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注定已难逃枯萎衰败的宿命,被挤干了水分的花朵,拽疼我的目光。

岁月的脚步,依旧匆匆,不管世人的眼光如何看待,他依旧风雨兼程匆忙赶路。

前来捧场的霜,在草叶间树枝上,乐此不疲地冒充着雪,那样子和雪一样,洁白极了。在我的故乡,这时还不曾下雪,但这从白霜上吹过的风,已是异常的寒冷了。

夜深霜更重,深夜的风,总是打着口哨,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初秋时的温暖与温柔气息,瞬间被扫荡得无影无踪,天地之间,一股寒意肆无忌惮地到处乱窜。

在北方,“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在江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深秋之画,被黄和白,泼墨成为主色调,任你的目光做着自我的解读和感悟。

深秋如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红红的枫叶,不正是镶嵌在季节封面之上的一幅图画吗?“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绿色池塘里的红色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荷叶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园的小叶片,这清水这绿叶这落红,点滴入画,美煞游人。

此时,所有的花草,都开始了隐匿行踪的漫长历程。“假死忘”,是他们与人们上演的一处好戏,让人们感伤的同时,其实它们只需集体期待着来年的一阵春风而已。草黄了,花枯了,只有一些不怕冷的青松啊万年青啊,还孤自的绿着青着,仿佛这季节的改变,和他们无半点关系。

在乡下,田野上已是一望无际的麦苗,青青绿绿的,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地毯,中秋节时的玉米大豆高粱,都已经颗粒归仓,只有麦苗,安静地生长着。

季节的脚步越走越深了,北风尽头,寒霜之上,仿佛就有一个冬天,正向我们快步而来,似乎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和他撞个满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我们真的一下子就与冬景相伴了。

月光如水,从高高的夜空中洒下来,一缕缕的凉意,也就跟随着淌下来,此时已接近深秋,在乡下窗外的庭院里,秋虫的鸣叫声早已是一片,其中最能抓住人们耳朵的就该是这蟋蟀的鸣叫声了,其实每年的秋天,它都要争当一回主角。

秋天的夜晚,微凉也是主角,没有白天的阳光,温度也就随之降了下来,凉凉的,倒给人一种爽爽的感觉。几朵闲云,在月亮的旁边漫无目的地游荡着,一些秋虫的鸣叫声升上来,蝈蝈、蟋蟀和油葫芦隐身在墙角、草丛和树下,隐身在朦朦胧胧的月影里,用动听的歌声,紧紧抓住我们的听觉,这声音像是在唱歌,我们都是它忠实的“粉丝”。

它们高一声低一声长一声短一声粗一声细一声地唱着,把夜色唱成了清风,唱成了明月,唱成了流水。它们都是当之无愧的民间歌手。

秋虫当中,蟋蟀最为引人注目,歌唱得也最动人。先看它的样子,就是那样可爱,娇小的身躯,身手却是异常敏捷,上蹿下跳,蹦高跳远,都是一把好手。头上的两队触须,细细的长长的,既可爱又威风。一旦它开口歌唱,那“吱吱吱,吱吱吱……”的叫声,便一下子就能敲响你的耳膜,让你聚精会神聆听,仿佛你瞬间的走神,都会错过令你遗憾的乐章。于是,秋水、秋月、秋花,都在它的歌声里,随夜色一起沉醉。

唱的累了,索性就停下来歇歇。这片刻的安静,提醒着人们此时已是深夜,但往往总有几只不合群的家伙,“吱……吱……吱……”的叫声,将这片刻的宁静打破,它们唱着,我就不困,你看那满天的星光,就是我的眼神。

凉凉的秋风吹起,这些小小的音乐家,精神更加抖擞起来,于是“吱吱吱,吱吱吱……”鸣叫声,就像这夜色一样四处扩展,我的心已是心甘情愿地陷入进去了。蝉鸣聒噪,蛙声喧闹,唯有这蟋蟀的鸣叫声,是那样地动听,却又是那样地冷静,冷静得让人学会思考。

这些会唱歌的精灵,在田间地头唱,在庭院窗前唱,在花前月下唱,唱得最好的那几只,被送进一首诗里,它那平平仄仄的旋律,被传唱成永恒的经典,代代相传。

我最喜欢的那只,要算老家母亲窗台下的那只,歌声不但动听,还夹杂着浓浓的乡音,日夜在我的心中繁衍着无限的温暖。

作 者 简 介

路志宽,自由撰稿人,在《诗刊》《扬子江》《星星  散文诗》《中国诗人》《上海诗人》《葡萄园》《野草》《山东文学》《贵州作家》《北方作家》《越南华文文学》《新大陆》《散文诗世界》等发表各类作品1200余篇,获征文奖180余次,作品入选30余种年度官民选本。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目录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稿启事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住在五楼的猫/张明宇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面对死亡/张国玉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皈依田园/姜利晓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暖心唯有一仙鹤/常润芳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黄石崖参禅/施永庆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散文】贾红松/秋虫嘤喓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360个人图书馆七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本刊纸媒及公众号只刊发 ...

  • ​秋天的虫鸣

    秋天是一个很有趣的季节,不仅有霜林染醉,秋水长天,即便是秋虫也有不一样的情趣. 秋天是个成熟的季节,不仅树上硕果累累,地上也是虫鸣满地.各种秋虫,比如蚂蚱.蟋蟀也长大了,可以用鸣叫来宣示自己的存在,告 ...

  • 你会因为听到秋虫的呢喃而伤感吗——历代《闻蛩》诗作赏读

    以<闻蛩>作为标题的诗作有许多首. 闻蛩是什么意思呢?蛩,是蟋蟀.蚱蜢,有时候又指蝗虫.不过既然是"闻",那就是听蟋蟀叫了.秋末风寒凉,促织唤不停.这种情境下诗思流淌是 ...

  • 【名家名作】| 詹仕華作品:蜀乡风情系列

    二月里来 二月哟,从绽绿的柳梢踩着菜花的金黄降临川西坝子,满目葱绿,满目辉煌,风柔柔地拂过,一支歌悠悠荡过平原: "二月里来哟,好风光--"歌声里,樱花如雪,桃花似霞,灿然地开放. ...

  • 鸣虫系列之蟋蟀

    鸣虫系列之蟋蟀 作者:寒溪  朗诵:把酒当歌 蟋蟀在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里叫促织,在我们这里就叫蛐蛐儿.事实上蟋蟀的别名很多,可以罗列出一大串,例如蛩.莎鸡.灶马等等,在鲁西北某些地方还 ...

  • 【胶东散文年选·新书出版】《胶东散文十二家(第六辑)》目录

    [胶东散文年选·新媒体散文年度征文] 焦红军,作家,评论家兼出版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黄海数字出版社特约编审,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当代散文>副主编.<胶东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又见故乡石榴红/吕秀岭

    石榴并不是故乡鲁西南的特产,儿时的老屋前后也没有石榴树,村中偶有几棵,也都是宝贵人家物品.但是,那火红的石榴花和那红红圆圆的大石榴却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儿时的我乍一看是个憨厚老实的孩子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故乡那座蓝砖房/惠永胜

    睡梦中,妻子梦呓般地说了声"好冷啊",轻轻裹了裹被子又睡着了.我探出脑袋,顿时觉得冷气袭人,看着妻子紧抱着楠儿,我不由得想起了故乡那座蓝砖房. 那时候没有砖窑场,砖.坯都需要自己做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在一些不眠的夜晚/韦汉权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在一些不眠的夜晚/韦汉权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春满思源/刘景常

    美丽的思源,花事正浓,行政楼后面樱花大道两旁的樱花树枝干壮实.排列整齐,大朵大朵白色的樱花早已挂满了枝头.就连前一阵子长出绿油油小叶片的海棠也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一片灿烂.学校医务室西侧金黄色的麻叶绣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在路上,爱在杭瑞线之间/董金官

    那年初夏,没有太多行囊,只有一个黑色的单警装备包.里面装载着我的十七年寒窗,父母佝偻的背影,还有往后那一身藏青色戎装的责任.我记不清自己是如何把它从那辆大巴车的储物仓,挪到警校培训学员的宿舍,只记得自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道口街的老澡堂/马双喜

    豫北名镇道口镇,在历史上曾被冠于"小天津"之称的美誉.这是因为晚清光绪年间,道清(道口至清化)铁路.卫河水路和土路(道口至濮阳.清丰.长垣.内黄等地)相交于此,因此道口成为豫北重要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荆条/梁丽平

    牡荆,是书本上的学名,在民间叫荆条,是马鞭草科落叶灌木,其叶对生,幼枝.新叶为绿色,花成串,生于当年生枝条末端,淡紫色,花期6至7月,荆花最亦酿花蜜,在中国北方地区广为分布,常生于荒坡山地阳坡之上,常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飘雪的日子/李增强

    印象中的青龙湖,冬季有一种颜色始终让人向往如初.亦如三月的垂柳永远钟情于和煦的春风. 青龙湖是个人工湖,偏安于小城的西北部.原先是一座废弃的砖瓦窑厂,后来蓄水成就了今天的青龙湖.如今,这里遍植绿树红花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杏祭/郭建荣

    时下正是杏子黄熟时节,看着满树橙黄的杏子,在绿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鲜艳剔透,忍不住流口水的记忆,又静静的漫步在脑海里. 小时候最喜欢这个季节,因为杏子熟了,它是冬去春来,山里孩子迎来的第一种水果,孩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