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三朝”古都之探
鄂州“三朝”古都之探
近几年来,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实地踏访,并认真进行辨析,认为鄂州这块地盘,不仅是吴王孙权的都城,而且还是证据确凿的古鄂国和楚国的都城,是典型的“三国”古都。
1
我们知道,在鄂州发生、发展和形成国家最早的是鄂国。
鄂所在的江南地区,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在这一带活动。这“人”是怎么来的呢?专家和学者有3种推测:一种是说由长江流域的早期人类沿长江东下而来;一种是说由珠江流域的早期人类北上而来;还有一种说法,这里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有地下发掘的文物证明。我认同最后一种观点。
鄂国为扬越族的一支———鄂氏族所建。鄂氏族的活动中心就是今天的鄂王城遗址。其域境涵盖今鄂东南、湘东北和赣西北等广大地区,势盛时达江淮一带,境内多有铜矿。从西周至战国,楚地只有鄂州一地称为鄂。所以,湖北省简称鄂,就是来源于此。
典籍中的鄂、咢等,金文中写作噩,是由一个部族逐渐形成、壮大以后而产生的国名。在如今的鄂州、大冶一带,长江汤汤、大湖泱泱,鳄鱼时有出没。鄂氏族可能由此命名。
在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中,还发现有众多的陶器残片,都具有明显的越文化特征,而且这个范围非常之广,即以铜绿山为中心,北至英山县,南至通城县,西至武昌县,东至黄梅县、阳新县和江西九江市。这些古文化遗址,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春秋战国之际。
在铜绿山发掘的墓葬,都是战国时期的墓葬,这表明春秋时代在这一地区从事采掘和冶炼的先民主要还是扬越人,而不是楚人。史学家张正明先生认为:“西周之际,楚地不到今天大冶。”“扬越域括今黄石。”
2
夏、商、周时期,鄂氏族率先在铜绿山青铜冶炼场一带采掘矿石冶炼青铜,创造了青铜文明时代,使鄂国势力日益强大。在商王朝时期,鄂氏族就对它进行公开背叛,对商王朝造成严重威胁。到了西周前期(武、成、康、昭),鄂国的君主具有侯的爵称,其地位比楚国君主还要高。周王朝因看重鄂国的青铜,梦寐以求要占领鄂国。
周昭王时,他们多次征讨鄂国。但史书记载的是征荆楚,其实不是指楚国,终极目的是要消灭鄂国,夺取青铜地区。
公元前887年(周夷王七年),周王朝已经走上由盛而衰的道路,诸侯相伐,天下大乱的局面逐步形成。由于周王朝视以鄂国为首的南方各诸侯为心腹大患,便采取“以夷制夷”的办法,除将自己的兵力全部用上外,还联合各诸侯国征讨鄂国。
作为鄂国来说,其只有一个国家的兵力,鄂国不战而溃。鄂侯驭方被俘,青铜冶炼被占,特别残忍的是周夷王向全军下了一道死命令:对鄂国的男女老少格杀勿论。从此,鄂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这次战争胜利后,周夷王即班师回朝,鄂国成为一个虚弱的地带,楚公熊渠迅速组织兵力,取代了鄂国,占领了铜绿山的青铜矿场。
3
鄂国现有的遗址主要是鄂王城。鄂王城在今大冶市西南边陲的金牛镇,距铜绿山古铜矿36公里,1956年以前一直属鄂城县马迹乡,1956年划归大冶市。
周灭商后,鄂国是被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古老侯国之一。战国时期,鄂侯基于自己的实力,就动心思,谋长远,修筑城池,于是鄂王城应运而生。
鄂王城的修筑,据考证可能有2次,一次在战国初期,是鄂侯修筑的土城,第二次可能在战国末期,是楚国人修复的。此城高出附近地面5至10米,西南部较高,东北部较低,仍是土筑城垣。城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城垣周长1533米,面积约112500平方米。城垣现有缺口7处,疑为城门遗址的2处:大东门与北门。
从鄂王城城址看,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城东是一条由南向北的大河,大河的东面是湖泊,由此东进,可直航铜绿山。河的北面便连梁子湖,这块土地得天独厚,土质肥沃,物产丰富。自汉江与长江汇合处以下至鄂东南一带的长江和湖面,古称云梦泽,更主要的是鄂地有以铜绿山、龙角山为中心的青铜矿,蕴含极富,品位极高,易于开采,还可利用当地木材资源就地冶炼。
鄂王城是鄂国建立的都城,有一定的城市建设基础,主要是这里的区域位置重要,地理条件优越,是定为国都的理想场所。从熊挚红起,在这里坐镇的有10位君主,建都时间有110年左右。到楚武王时,即迁郢(楚大都,今宜城市南)。
研究楚史的张正明先生1982年在《江汉论坛》第二期上发表过《楚都辨》一文说:“周代的诸侯,像楚那样,多次迁都,始都与末都相距以千里计,是绝无仅有的;像楚那样,国都的地望聚讼纷纭,至今未能一一考定,也是绝无仅有的。楚顷襄王二十一年迁都陈,楚考烈王九年迁都钜阳,二十二年又迁都寿春。这陈、钜阳、寿春的地望是明确的。可是,迁陈以前的郢,迁郢以前的丹阳,以及一度被楚昭王作为国都的郡,它们的地望却至今还笼罩在疑云之中。”
4
楚国国都从鄂王城迁郢后,鄂为鄂邑,成为陪都。公元前278年,秦大将白起攻楚,取郢都,置南郡,鄂邑属南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此时,鄂为县,属南郡。公元前201年,西汉高帝分南郡置江夏郡,鄂县仍属江夏郡。东汉沿西汉旧制。三国时,属吴。
从楚武王时的公元前739年至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吴王孙权建都鄂,约为961年,鄂这块地盘都是个县级单位。
赤壁大战后,孙、刘两家的矛盾突出,而双方争夺的焦点在荆州。当孙权消灭了蜀汉大将关羽,并重建荆州全部军队,荆州有所稳定以后,孙权便于公元221年4月,把统治中心迁到鄂县,并把“鄂”改名为“武昌”,意思是说:东吴以武而昌。这年阴历八月,修筑了武昌城。这就是吴国的国都。
武昌城的建城时间,距今已有1700余年,这算是我国现有六朝古城中最早的一座,实际是沿用了汉代鄂县县城旧址。武昌作为吴王孙权的国都是从魏黄初二年至吴黄武八年,共9年时间。孙权于黄龙元年4月在武昌称帝,至同年9月迁都建业(今南京市),留太子孙登及尚书九官于武昌,使大将陆逊辅佐太子,并掌荆州及豫州三郡事,董督军国。陆逊担任这个职务一直到公元245年去世为止。接着又有吕岱、诸葛恪、陆凯、腾胤等大将军和大司马一级的重臣先后镇守武昌。至公元265年,后主孙皓复徙都武昌一年有余,第二年又还都建业。故终孙吴之世,武昌处于“陪都”或称“西都”的地位。
综上所述,鄂州的这块地盘是一个战略要地,是古鄂、楚、吴三国都城,而且时间不短,文化古迹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