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方剂:熟悉一下“疏理肝脾”的逍遥散,有哪些特点?

“逍遥散”出自宋代官方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方剂,尤其在一些女科著作里,逍遥散甚至被称之为“妇科圣方”。为什么一个普通的方剂会有如此高的美誉呢?这固然和其配伍组成有关。

我们先看看它的组成: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芩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组成:柴胡、当归(酒拌)、白芍(酒炒)、白术(土炒)、茯苓、甘草(炙)、加煨姜、薄荷煎。

中医认为“肝虚则血病”,逍遥散里的当归、白芍配伍,能养血而平肝;

而木盛则土衰,方中的白术、甘草能和中补土。柴胡升阳散热,茯苓利湿宁心,生姜暖胃祛痰。这样一个组成配伍,显然就既能疏散肝经之郁,又能调和脾土之不足。

从五行五脏的生克规律来看,木郁则火郁,火郁则土郁,土郁则金郁,金郁则水郁。

可以说,肝郁气滞这个证候,如果未能得到及时的疏散,将会形成一个“五脏六腑皆摇”的局面。

而逍遥散刚好就是从其根本上去疏散肝经郁结之气,使得木气条达而畅散,所以才有“逍遥散”这个方名。

逍遥散的立方之法,主要就是一个“和”字,但与小柴胡汤的“和解少阳”又有所不同。

逍遥散的“和法”,乃是平其亢木、培其衰土,因为肝郁则脾虚,木土生克之机,不可不察。

逍遥散和四逆散都能调理肝脾不和,但病机却有不同。严格来说,逍遥散之证更像虚实夹杂且偏于虚,也可以说是肝脾同病、肝郁脾虚、肝气郁滞。

其中的脾虚,只不过是由肝郁血虚之后,脾土被克而生化不足之证。

古人说“逍遥”,有一个很贴切的解释,那就是 “阳动冰消,虽耗不竭其本,舟行水摇,虽动不伤其内。”

阳动冰消,我们可以理解为,就是太阳出来了,冰雪必将消融了,但冰雪虽然没有了,但水这个根本还在,这就是“虽耗不竭其本”。

而船在河里走,水推动船行。表面上,似乎是水动而船摇,但这个摇晃绝不会伤及船内,这就是“虽动不伤其内”。

说白了,也就是如何做到“不伤正气,不伤根本”的问题,逍遥散正是这个意思。

它能疏肝、理气、健脾,它的健脾运,都是针对气血而言,同时还兼顾到正气,不会伤及机体的正气,效用也就很平和。

因此,逍遥散的“和法”,就是调理肝脾、或者说调和肝脾。

虽然其病机乃是肝郁血虚而脾弱之证,但此时的血虚跟脾运化障碍有关,而脾的运化又与肝经疏泄失利有关。由于肝“体阴而用阳“”,肝血不足必将又影响其疏泄。

于是,逍遥散的治法大概,就是疏肝、健脾、养血三者之结合。

君药柴胡:全方主要目的乃是疏肝,因为虽然是肝郁脾虚,但根本还是在肝郁上,肝郁会加重脾虚,以柴胡疏肝理气。

臣药芍药当归:芍药和柴胡配伍,能调理肝经,芍药益阴养血,当归既养血又活血。二者活血,辅佐柴胡以疏通气血。

佐药白术、茯苓、煨生姜、薄荷: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除湿,煨生姜温脾健运,太阴湿土得温则润。三者虽然都能健脾胃,都有除湿散水之用,甚至可以说是兼顾三焦。生姜侧重上焦之水,白术燥中焦之湿,茯苓渗下焦之尿。薄荷少用则疏肝,还能清肝肺之热,在逍遥散里则是防止肝郁化火;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和白术、茯苓一起健脾补脾。

从这个组成上可以看出来,逍遥散就是一个肝脾同治的方剂,也是一个气血兼顾的方剂。指的是它能疏泄肝经的气机,调理其藏血不足,更广泛地说,它还是一个气血津液都兼顾到的“和法”方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