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道德经》,谈谈道家“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的大智慧

老子曰: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老子这两句话中包含着非常高深人生哲学。

“其安易持”,想要保持长久首先要做到“安”,但人生在世,最不容易做到的恰恰正是“安”,尤其是自己的内心。

也正是因此我们中华文化最喜欢用“安”来形容美好。

比如安全、安家、安神、安稳、安定,人死了我们会说安息、安详。

甚至儒家《大学》中也提出:“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人真正的修养开始于心的安宁,心若不安,意识便要跟着物欲被四处牵动,行为自然不符合天理。

所以如果站在人生哲学角度来看,我们祖先的思想包括老子的这部《道德经》,其实都是在探讨人们安身立命的问题。

而“其未兆易谋”,任何事情在一个兆头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是最容易谋划的,这叫未雨绸缪。

所以任何时代,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稳定社会的人,绝对都是道家的人。

道家的人往往在社会还没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洞察到社会中的细微先兆,提前开始做准备了。

这个道理对于我们当代人非常有警醒价值,比如我们可能拥有稳定的工作,甚至很多人手里捧着“铁饭碗”。

有的人甚至想尽办法挤进体制中来获得所谓的“稳定”。

这种思想其实很可怕,因为我们切不可认为这种稳定就一定是长久的,要懂得谋划于征兆之前。

否则很可能一次突如其来的改制或裁员便能够让你措手不及。

正如老子所说: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凡事踏踏实实提前做足准备,才能成就长久。

之后老子说: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长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还有一些人明明也做到了提前准备,但还是失败了,这是为什么?

因为有些人太执着于成果,急于求成以致于揠苗助长,本来能够成功的事情也做砸了。

或是眼光不能够长远,钻了牛角尖,没等到事情转好便自乱阵脚了。

所以老子告诉我们,只管顺应“道”的原则去做,不执着于成果,不动摇初心,那么也就没有失败可言了。

这里的“慎终如始”非常值得我们注意,我们绝大多数人做事都是如此,脑子一热要做事情,结果没过多久看不到成果,热情没了,本来能够做成的事情也就半途而废了。

就比如我们读《道德经》,开篇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人人都之道,可谁记得最后一句是什么呢?

恐怕大部分人都记不住,因为读到最后心就浮躁了,想着终于要把这篇“天书”读完了,结果其实最后的内容往往都没读进去,甚至很多人全本都没有读完便已经看不下去了。

所以最后老子总结: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为不敢为。”

圣人与我们常人的区别在哪,他没有内心中这些繁杂之欲,比如尽快跟别人炫耀通读了《道德经》的欲望,对金钱、地位的欲望等等。

做学问也是如此,比如那些网络上包装出来的“大师”、“专家”,动辄到处显示自己学识的人往往是半瓶子晃荡。

真正学问到了家反而稳当了,心静下来,不需要用那些虚名来自我肯定了,所以最高的学问反而如同没有了学问一样,看起来比平常人还普通。

一切自然而然,毫无造作,没有任何人为的刻意在里面,这也就是“道”的境界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