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讲法律漏洞与反向推理
第七十一讲 法律漏洞与反向推理
反向推理也可以起到填补法律漏洞的作用。
反向推理,又叫反面推论,指从法律规范赋予某种事实情形以某个法律后果推出,这一后果不适用于法律规范未规定的其他事实情形,换言之,如果法律规定的情形会导致某种后果,则法律未规定的情形则不会有该种后果。如《选举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运用反向推理可知: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种推理的思考方式在于,明确地说出某事(应当)是什么就意味着另一件不同的事(应当)不是什么。
反向推理将一个法律规范解释为,它只适用于它明确规定的情形。罗马法谚:“明示其一即否定其余”、“例外证实了非例外情形中的规则”就体现了这种推理。
并不是所有法律规范都可以进行反向推理。比如:“故意杀人者,处死刑”如果进行反向推理就是“未故意杀人者,不处死刑”,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死刑并不是只适用于故意杀人。
一般而言,两类情形会较多运用反向推理:一是高度重视确定性的法律规范。二是例外条款。
所谓重视确定性的规范就是法律非常明确,只有法律规定的事实才会导致这种后果。
所谓例外性条款就是只有例外条款中的情形不导致法律明确规定的法律后果,除例外情形外的法律事实都适用该法定后果。例外条款由于其本身的性质要作严格推理,不能任意扩大,否则就将危及与例外相对的规则。比如:“意外事故引起的财产损失,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地震引起的财产损失除外”,“但是地震引起的财产损失除外”就是一个例外条款,其意思就是说:“地震引起的财产损失,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反向推理就是:非地震引起的财产损失,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个法条是我瞎编的,别拿《保险法》的规定和我抬扛哈!
可以进行反向推理的法律规范有一个特征:就是可以改写为“只有……才……”后仍然符合立法者的原意。比如:“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改写为“只有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才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案权”后仍然符合立法者的意思,所以可以进行反向推理。但是:“故意杀人者,处死刑”,改写为“只有故意杀人者才处死刑”显然与原意大相径庭,故不能进行反向推理。
反向推理与类比推理的不同在于,类比推理扩张了某个规范的法律后果,因为它法律后果适用到法律未明确的规定的法律事实之上,属于积极推理。反向推理恰恰限制了某个规范的法律后果,因为它明确了只有法律规定的事实才适用该后果,未规定的事实不适用此后果,属于消极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