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家园】灵璧这个庄子不但有碑林,还有蛇群呢
大沈庄的碑林
文/抱璞斋主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向阳乡艳阳村大沈庄沈氏,源祖大周朝姬姓。文王姬昌的一支子孙分封在沈国(今河南平舆县北),后遂以“沈”为姓。以后又分支外迁各地。
明末连年战乱,1600年前后,沈氏宗族一支为了生计,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喜鹊窝,迁至当时的凤阳府灵璧县西北十里乌龙山落户,距今已有420年。若干年后,各支又纷纷外迁,沈真、沈严兄弟俩迁到如今的大沈庄。这庄原本住着李姓(李龙、李虎、李豹),家族威盛,因生活共同使用一盘大碾,故称“碾盘李”。后来李姓家道中落,何氏搬迁于此,改名“何巷子”。300年前沈氏入住该庄后,家族逐渐壮大,遂改名“大沈庄”,至今已繁衍18世。当年的“碾盘李”与东庄大李庄李氏无宗亲关系。
1982年,灵璧、固镇两县三善堂沈氏,在固镇县曹老集续谱,一个班辈多字的,统一为以下20字:
应永有文,广大家庭,克绍延年,传支万世,树德宗繁。
沈氏家训:奉公守法,孝敬父母,夫妻和顺,兄友弟恭,敦邻睦友,习俗淳厚,以礼待人。
大沈庄原有几个地标物象,大部分于文革期间被损毁。庄西头北边白桑树,是一世祖沈真、沈严及其以下到其九世孙(烈祖)沈永安和姚孺人、戚孺人的墓地,如今白桑树早无踪影,坟墓已平,只剩下一个高滩地。烈祖沈永安原配姚孺人,不育;后配戚孺人生天祖沈有全,;再后配柯孺人又生天祖沈有德、沈有恒,而后子孙众多,柯孺人及其子孙葬于大沈庄东北邵庄塘西。这地方好大的一片地标丧葬文物:十几座坟墓,大片的碑林,松树,十几座石碑,有石碑,有石碣。底有座,上有帽者为碑;无座无帽者为碣,那石碣也有1.7米高。另有石香炉、石桌、石鼓、石凳、石人、石马、石羊、石龟、赑屃(bìxì,大龟驮碑)、大石鳄,……
石碑上的楷书,是向阳小学退休的原教导主任沈家骝老师18岁时书写。字体清秀,有骨力,见功底。沈家骝主任五前年95岁时去世,可惜,他连一幅书法作品也没留下。
还有一点要说的,高祖一支沈文胜,而立之年遇上灾荒,带着三个儿子去南方乞讨,二儿、三儿五、七岁,一并丢失,只剩下大儿沈广思。我的老伴沈庭华就是沈广思的曾孙女;向阳街“百花园照相馆”高级摄影师沈庭亮是沈广思的曾孙,他在灵城、黄湾街还开有分店。向阳乡居民一代身份证摄影,乡党代会、人代会摄像,以前都是沈庭亮完成,他为新闻报道提供了诸多方便。
碑林东北有一棵150年的大桑树,树干要两个大汉才能搂抱过来,树荫笼罩几亩地。桑树中间几道空洞,时有大小蛇群出没。碑林中是儿童的乐园,但要时刻提防蛇们来袭。这里离邵庄我家只隔个水塘,200米左右。桑树下面粗干只有两米多高,上面枝杈向四面伸得很远,大片阴凉。夏日里,人们身上装着人丹、雄黄、大烟袋等,可以防蛇,放心地在那里憩息。桑树上枝条回环盘旋,呈网状,可以在上面睡觉。有一次,沈家小三子在上面睡觉,一条蛇在他的肚子上蟠卧,梦中他觉得冰凉,手一摸,是一条蛇,他把蛇一甩,自己一翻身却从树上掉下来,幸好下面土质松软,他完好无伤。这里,儿时的故事太多了,我发表过的小说《你知道吗?花丫头是蛇精》,就取材于此。
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时,碑林毁弃,石碑用作修建牛屋的墙基石,桑树变成了大食堂的柴火。沈庭志2005年前任大李村书记时,曾带人寻找过石碑,但只找到几块断碣。1958年后,沈林乐园消失,只剩下十几座老坟,记载、诉说着这不为人知的几多春秋。
大沈庄西200多米有一个大墨松林——黄林,说它是黄林,因为这林子西边有一块姓黄的地,人们把它叫做黄林,其实这林子的主人姓沈。我的老伴沈庭华(字月兰),娘家就在大沈庄。她说:“几亩地的大松林,里面葬着沈氏后世的分支祖宗。”我们小时候到我庄西边2里多的小吴庄梨树小学上学,常向南绕道墨松林,乘凉、捉迷藏、做游戏等,这里没有石碑,只有大大的坟茔。有一个大坟茔,清明扫墓上面放了七个坟头,三柱两个的,上面中间压着一个。当时大人说,那是一个大财主,先后有六个老婆。那些松树,五六米高,树干直径一般15 ——20厘米,间隔只有2米,上千棵的松树1958 年大食堂没有柴火烧锅,都砍得精光。
1952年,梨树孙庄的梨树小学挪到大沈庄开办,奠定了梨树小学的基础。后来这个学校又挪到西小吴庄开办了梨树完小(一至六年级)。
这些都是大沈庄过去的历史,如今的大沈庄面貌焕然一新,艳阳高照,沐浴春风。民居楼房,树木成行,蓝天绿水,人民幸福安康。
资料供述人:艳阳村党支部书记沈庭战
(大沈庄沈氏烈祖沈永安六世孙)
本文作者抱璞斋主,原名邵明宣,1941年生人,为灵璧向阳中学优秀退休教师,灵璧家园网超级版主,【磬乡文苑】版块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