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随笔】瞬间的感动

瞬间的感动

文/春江暮雪



趁着周日,坐车回老家去看望父亲,再去母亲的墓前烧把纸,因为最近工作很忙,十月份的纸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中旬。

半路上,有人上车。我顺着车门望去,一位老人,佝偻着腰,手里拎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露出半截黄色的纸。老人蹒跚着走到车门前,一手拽着车门,艰难地爬上车来,就在车门跟前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我看老人的年龄已经很老迈,就好奇地问:"老人家,您今年多大岁数了?"老人伸出手指比划一下说:"过了这个年,我就八十八喽!""哦!八十八了,您这么大岁数了,还要去烧纸呀?"后面有人惊奇地问。老人转过脸,伸手抹了一把嘴说:"人呀!无论活到多大年纪也不能忘了父母!特别是妈妈,你想想,妈妈养大一个孩子容易吗?你吃的每一滴奶水都是妈妈的血化成的,妈妈要是不好好养育你,你能活到今天?人到死都不能忘了父母的恩情。"老人说着说着突然动了感情,伸手抹了一把泪,继续说"俺的父母死得早,俺才十几岁妈妈就走了,俺弟弟那时还不到三岁,还趴在妈妈的怀里吃奶。俺的父母没有享过我们兄妹一天的福,也只有年年去烧把纸,才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时,司机师傅突然打开了音乐,一曲《父亲》,瞬间,泪湿双眼!

悲怆而深情的歌声在车厢里回荡,老人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除了惭愧还是惭愧!我想,车厢里流泪的不止我一个,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在反思。想想现在许多人,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父母的养育之恩,而是父母是不是尽到了"义务",为他付出了多少,给予父母的不是报答而是抱怨。不孝顺已经成为普遍想象,大家也见怪不怪,只是不孝顺也就罢了,还要找到诸多的"理由"。比如,没有给他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没有给他创造丰厚的家产;没有给他买房子,没给他买车子,没有给他带好儿女,等等,这些都成为他们不孝甚至怨恨父母的理由。我只是想,车上的这位老人,她的母亲在她才十几岁时就去世了,又能够为儿女提供什么优越的条件呢?她的儿女是不是该恨她,恨她不该早死,恨她没有给她们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没有,我们看到的却是老人满含着感恩的心,拖着老迈的身躯去报答她的父母,尽管她自己亦是大去之日不远矣。

本文作者本名韩英,是灵璧农业局一位园艺师,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著名作家,诗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