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乡村记忆——独轮车

 乡村记忆——独轮车

文/游传化

     独轮车的叫法很多,例如:土车子、洪车子、头车子、独轱牛……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据史料记载三国以后在民间被广泛推广使用。可以说它是我国最早的交通运输工具了。


    我们这里管它叫头车子,可能是因为人在后面推,车身在前头的原因吧。它是七十年代之前农村最常见的普通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


     独轮车的制作工艺需要专业木匠才能完成。以前的车轮均为木料制作,为了防腐耐磨,可在轮子周围箍住一圈铁圈。后来逐步被橡胶轮子替代,故又称为胶轮车。(至于后来建筑工地用的手推车都是在独轮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独轮车的车盘分为两种。一种是平盘,就是用木料做成前大后小的框状平盘,中间可以坐人或载物。另一种是在车盘中间做一个宽约二十公分高约五十公分的双撑木架,车轮置于中间的木架里,把车盘均衡的左右分开。两边都可以同时载人载物,但两边货物必须保持平衡。两个车把之间挂有一条用布条或麻绳编织的宽厚结实的带子俗称“车绊”,挂在推车人的肩上,两手持把,以减轻手的用力。车把后端设有两条木腿,支撑车盘供临时休息。行走时因轴和轮均是硬木制作,摩擦会发出有节奏的“吱扭吱扭”的声响。推行者时刻都要保持车身的平衡,不然很容易会倾翻的。倘若要长途运输,车夫是要有一定推车技术和经验的。乡间称这样的行家车手为“车把式”。

     独轮车一般为一个人推行,但重载货物时,前面可以一人或者多人拉绳牵引。也可以用牲畜牵拉。


    独轮车因其轻巧灵便,不仅适合在狭窄的乡间土路行走,而且方便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前行。所以那时候农村的乡间田地,河沿工地,集市道路,到处都能看到独轮车忙碌的身影。


    独轮车在战争年代也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徐州淮海纪念馆里至今仍然陈列着多辆独轮车,被称为“功臣车”。因为它轻巧灵活,易于在乡间小道和崎岖山路上行驶,当年的支前民工和当地百姓推着粮草、衣物、甚至枪炮子弹,浩浩荡荡,源源不断地送往战场。为前线部队提供了后勤物资保障。所以解放后陈毅元帅风趣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据老人们说,离我们这里不远,有一条清代运输食盐的道路 。每日里盐道上驮运盐袋的大大小小独轮车络绎不绝,昼夜不停,那“吱扭吱扭”的声音,方圆十几里以外都能听到。所以当地流传民谣道:“头车子唧唧唧,从东海到山西,一天到晚不停息,到涡阳到蒙城,一年四季忙不停,喝口茶歇歇脚,一直推到太阳落。青石桥也觉沉,石板碾出道道痕”。仅从这首民谣里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独轮车繁忙运输的场景。

     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生产队里推土送粪,运送庄稼,赶集买卖,甚至走亲戚、回娘家都是推着独轮车“吱扭吱扭……”在乡村小道上奏出那悦耳动听,婉转嘹亮的声音,仿佛就是一首美妙动听的乡间奏鸣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农用运输车辆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土车子就像它名字一样只能成为一种乡土记忆了! 



(0)

相关推荐

  • “木牛流马”是一种什么样子的运输工具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六出祁山,攻打曹魏的故事.那么,"木牛流马"是一种什么样子的运输工具呢?真是像小说描写的&qu ...

  • 村庄旧物|架车子:旧时村庄的运输工具

    大家好!村庄旧物又和您见面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物件:架车子.直到十几年前,它还是皖北乡村重要的运输工具.尽管现今的村里人家,已难觅它的踪影. 架车子,一户人家的生产生活工具中,它该是个庞然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泥囤子

    泥囤子 文/出泥不染      泥囤子,顾名思义,就是用泥巴做的囤子,留作盛粮食用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这样东西.      做泥囤子,也是个技木活,不但泥要活的对劲,而且做出的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黑黑的猫猴帽

    黑黑的猫猴帽 文/胡桃夹子 清楚的记得,小时候的冬天格外的寒冷. 冬天,上学的路上,我们都是顶着西北吹来的寒风,使劲的缩着脖子前行.因为刺骨的寒风总会随时顺着脖子,钻进我们的衣领里.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 ...

  • 【灵璧故事】乡村记忆——戽鱼

    戽鱼  文/朱现凤 我的老家住在老濉河岸边,所以我是在河边长大的.小时候最有趣的就是戽鱼了. 记得那时候,每到汛期过后,河道的小叉沟里,都会冲进一些小鱼小虾.起初,我们只是觉得好玩,在里面逮一些鱼虾,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看青

    禅堂湖记忆--看青 文/胡桃夹子 "看青"就是看护庄稼,要从庄稼初长,看到庄稼成熟. 从前生产队,都有"看青"的人.特别是玉米,黄豆,白芋,花生,棉花在将熟的时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飘香的洋槐花

    飘香的洋槐花  文 / 邱德龙 清晨,漫步在家乡的船路沟堤岸上.突然间,清新的空气中缕缕浓郁的花香吸引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和表妹情不自尽的寻着花香找去.哇,一棵盛开着雪白花朵的洋槐树真真实实的就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喂牛

    乡村记忆――喂牛 文/程大康 由于社会进步,现在农村养牛的人家越来越少.当年现代化的农耕机械很少,拉庄稼.打场.耕地等大多都要依赖牛来完成,所以那时候牛就是农家的"顶梁柱",几乎家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大腰裤子

     大腰裤子    文/晏金福(77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们灵璧农村人穿的全是大腰裤子.这种大腰裤子,裤身和裤腿不是黑色就是蓝色,绝少有别的颜色.布料开始是家织或买来的手工布,颜色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学编筐

    学编筐 文/同龄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随着兴修水利和农田林网化,为了护住沟渠河坡和路旁而栽植许多紫穗槐.紫穗槐条子可以用来编各种形状的筐,有圆形的比较浅的抬土筐,有圆形的比较深的粮食囤子(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不门子

    乡村记忆--不门子 文/出泥不染 提起"不门子",可能很多人还不知是啥,就是那种比正常门矮,与门一样宽的单扇门,是安装在门旁挡些鸡鸭狗的小门.我不知道为什么叫它"不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