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议“高考”
忆“高考”
文/同龄人
标题中的高考二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因为我回忆的高考,既不是1965年以前的高考,也不是1977年以后恢复的高考,而是其中十二年间唯一的、特殊的一次高考,即1973年的高考。
为什么说1973的高考特殊呢?事情要从1966年说起。那一年暑假前,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嘎然停在。我们中学生停课闹革命,继而大串联,然后回到学校搞斗、批、改,最后是一个字:走。1968年暑期,高、初中1966、67、68年三届毕业生同时离开学校,统称“老三届”。农业户口的学生各回各家,时称回乡知识青年;城镇非农业户口的学生,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分期分批上山下乡,时称下放知识青年。我们公社有从上海、蚌埠下放来的学生,也有本县、本公社非农业户口的学生下放的,全公社下放知识青年約有五、六十名。下放知青和回乡知青一道,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话说到了1970年秋天,从广播里传来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唤醒了“老三届”学生的大学梦。至于怎样招生?仍然是个谜。后来听说谁上了复旦大学,谁上了华东师大,还有谁谁上了合工大、安师大、安农、蚌医等大学,都是悄无声息走的,普通老百姓是不知道的。听人说,1971和1972年两次高校招生,都是1:1推荐的,不进行考试。
一个公社给几个名额,还不够县和公社干部开后门走的,哪里还有平民百姓子女的什么事。结果是猫咬猪尿泡,瞎欢喜!
车到山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眼看着上大学没有希望了,却突然出现了转机。1973年6月里的一天早晨,我从广播里收听到公社的一则通知:“老三届”的学生注意了,某月某日8时前到公社中学,参加高考前的预选考试,来时带上大队介绍信。我立即去找大队赵书记,赵书记去公社开会了。快到晌午的时候,我到庄头路边树荫下等着他。见到赵书记以后,我把听到公社的通知想去参加考试的愿望向他说了,赵书记爽快地答应了,叫大队王会计给我写了介绍信,盖上大队公章。届时,我手持大队介绍信到公社中学参加预选考试。考试时间是一个上午,两张试卷,一张数理化综合试卷,一张语文试卷。我记得作文的题目是:难忘的一课。
那天参加预选考试的回乡和下放知青約有200人,要从中选拔推荐27人上县里参加高考。听说我的作文成绩居第二名(第一名是蚌埠下放的女知青),被选拔在27人之列。然后是考生照相(一寸半身黑白照片4张)、填表(我的第一志愿报安徽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第二、第三志愿填报两个中专学校),经过公社革命委员会签字、盖章后,统一上报县招生办公室。县招办给每位考生发了一个“灵璧县大学、中专统一招生文化知识考查证”。这时才知道,全县招生名额大学81人,中专90多人(确切数字我记不清了)。县里分配给我们公社的名额:大学4人,中专5人,合计9人。公社按1:3推荐27人,上县里参加全国统一时间、全省统一试卷的高考。
1973年7月6日下午,公社党委委员、妇联会杨主任带领27名考生,乘公共汽车上县里参加高考。考场设在灵璧中学,考生在学校食堂就餐。男生住在学校大礼堂里,大礼堂里一片平地。我们又上街每人买了一条草席、一把蒲扇。夜里把草席铺在地上,席地而卧。蒲扇既能扇风又能驱蚊,还能当铺垫,人坐在上面。考试时间三天。7月7日上午考数学,下午考语文,8日上午考理化。8日下午和9日,进行体格检查和面试。每位考生先参加体检后参加面试,按照“考查证”号的顺序依次进行,流水作业。我记得命题作文题目有两个:一个是“重要的一课”;一个是“人民对我的期望”。我想选写第一个题目的考生会比较多,我就选写第二个题目。把我在公社畜牧兽医站工作中的深刻体会、感人事例跃然纸上,我个人的愿望是上大学深造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是人民对我的期望!面试时,老师问我: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我都一一作了回答。
考试结束后,仍然是杨主任带着我们集体乘车回到公社。然后,公社教育革命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每位考生进行政治审查(审查三代直系亲属以及主要社会关系是否有政治历史问题)和干部群众座谈意见(考生本人的政治思想觉悟以及在生产队劳动和工作单位的表现),建立考生档案。一名小学校长和一位老师,两人负责对我的政审、座谈和建档工作。
我们公社有6名考生高中毕业证日期是1971年7月21日,截止1973年6月30日,连续劳动锻炼时间不足两年,因而未予录取。我的劳动锻炼时间是5年,畜牧兽医工作实践近3年,被安徽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录取。终于如愿以偿圆了我的大学梦,成为当年全国录取的15.3万名工农兵学员中的一员。
后来说,1973年的高考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加以批判。此后三年高校招生取消考试。1977年11月,正式恢复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积聚十几年的莘莘学子有了自愿报考的机会、公平竞争的平台。一时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犹如黄河壶口瀑布,高考场面蔚为壮观!
作者: 马香俊;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资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