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陶瓷仿古器

无论是在各大拍卖行,还是在博物馆,当我们看到宋瓷时,有一类器型总让我们产生一种“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它们明明是陶瓷做胎、釉水做色,却偏偏长成了青铜器的样子。

左:南宋 官窑青釉弦纹贯耳瓶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右:西周 青铜矢壶|故宫博物院藏

左:南宋 官窑青釉弦纹簋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右:西周 伯頵父簋 | 故宫博物院藏

这一类器物,我们称它们为仿古陶瓷。

宋代仿古陶瓷,仿的是上三代的青铜祭礼器。宋代,最为人所熟知的瓷质仿古器制造者,当属南宋官窑。在研究南宋官窑时,曾有学者认为这些仿古器是用来当作祭祀及礼仪用器的,但从近年来的研究和一些文字记载、宋画资料来看,这些仿古器的实用功能一点也不少。

为什么要制作陶瓷仿古器?

宋代的陶瓷仿古器物,最开始的目的是“稽古作新,以追三代之隆”。

宋 聂崇义《三礼图》(局部)

《三礼图》在宋初成稿,参考前代旧书,描绘和编写了古代礼仪制度,包括冠服、器物、礼仪规范等等。书中有图380多幅,所绘图象虽“未必尽如古昔”,但援据经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经历了五代藩镇割据的混战局面,北宋初期,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朝廷宗庙力求恢复“三代之典”,希望通过复刻古代祭祀礼仪器物,重建礼法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也就是《礼》中所记载的,“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

《中兴礼书·吉礼十·郊祀祭器二》中写:“凝土为质,陶以为尊,贵本尚质。”

《宋会要辑稿》中记载:“ (淳熙)八年十月十二日,中书舍人崔敦诗言……臣谓铜为祭器可以传远,今不用铜,以竹木为之,坏而不易……”

北宋神宗元丰元年,为了表示祭祀上天“尚质贵诚之意”,祭器中的部分青铜器,如尊、簋、豆等,被替换成了陶器。不过,数量不多。真正大范围地用陶质礼器代替铜质礼器,是在中兴渡江以后。

宋高宗书女孝经  马和之补图

图中描绘的是一个祭祀的场面,其中使用了大量祭器。

查阅南宋一代的资料,用来描述祭器,除去仿古青铜器、漆器以外,大都是“陶”。南宋前后152年,祭祀大礼主要集中在宋高宗、宋孝宗两朝,而陶质祭器主要用于三年一次的郊坛祭祀正配位,以及每年正月、立冬后的天地祭祀。除此之外,陶瓷仿古器虽然也有使用,但数量和频次显然不及高宗、孝宗两朝。

南宋 陶质祭器大尊(残片) | 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址东南侧出土

这些用于朝廷祭祀的陶质祭器表面往往不施釉,且通常有夔龙纹、饕餮纹、云雷纹等繁复的纹饰,一如三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如果在器物表面施釉,那么在釉水的覆盖下,这些纹饰就会被轻易覆盖。

高宗中兴渡江以后,复古风潮被推向了顶峰,各种仿古陶器和瓷器被制作出来。供给宫廷使用的官窑自不必说,就连民间窑场也大范围地生产复古器,到了南宋中晚期,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古风弥漫。

陶瓷仿古器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用作祭礼器,是宋代陶瓷仿古器的其中一个重要用途,但除去各种大小祭祀(既有朝廷祭祀,也有民间自行的祖先祭祀),它们还有其他用途。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陶瓷仿古器,尤其是瓷质仿古器的另一种用途可能是我们更为熟悉的。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记载:“就中间沈香桌儿一只, 安顿白玉碾花商尊, 约高二尺, 径二尺三寸, 独插照殿红十五枝。”

上面的一段记载,给出了这样一个信息:“白玉碾花商尊”用来插一种名为“照殿红”的花。

南宋宫廷,虽是中兴渡江,但并不缺乏把玩、欣赏的古代器物。南宋官窑仿造古器,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做插花、焚香等日常使用的器物。鉴于官窑是皇家专用的制瓷窑口,当时官窑出产的器物自然也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使用。

南宋 佚名《瑶台步月图》页 | 故宫博物院藏

所谓上行下效,很快,这种仿古风潮和崇古风尚就从宫廷传到了民间,并且蔓延到了整个社会。仿造三代古器制作的瓷器大量出现,它们有着饶玉的色泽和质感,各种流传下来的宋画和文字记载中都有它们的身影。

宋 佚名《南唐文会图》(局部)

就像今天的我们,碰上心仪的复刻仿制品时总会忍不住掏钱包,宋代的文人,同样逃不过这些精致又不缺内涵的仿古器的诱惑。

现代复刻 南宋官窑小杯

相比于陶质仿古器,这些瓷质仿古器釉色温润、线条简洁,器物的用途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可以用作家祭,也可以是一件日常使用的实用器。当时临安城的集市上,就有尊、香炉等仿古器皿出售。

除了南宋官窑,还有其他窑口

有宋一代,不仅仅是官窑,哥窑、龙泉窑、耀州窑、景德镇湖田窑等民间窑口都曾制作过仿古器,器型包括青瓷觚、尊、鬲式炉、簋式炉、鼎式炉等等。

相比于对种类、造型和使用场合都有严格规定的官方祭礼器,日常使用品就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了,因此这些日常用品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归属于同一品类但细看却有这样那样的差异的器物比比皆是。

南宋 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 日本圆觉寺藏

南宋 龙泉窑青釉尊式瓶 | 日本颍川美术馆藏

南宋 龙泉窑青釉觯瓶 | 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藏

南宋 龙泉窑贯耳瓶 | 玫茵堂藏

南宋 官窑青釉弦纹三足炉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官窑青釉贯耳瓶 |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鼎式炉 |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双螭耳炉 | 故宫博物院藏

金 耀州窑刻花鼎式炉 | 2018年佳士得拍品

北宋 景德镇窑影青鼎式炉 | 大肉庄旧藏

宋代陶瓷仿古器从一开始,就不是以谋取商业利益为目的的“仿古”,它们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被用作祭礼器的陶瓷仿古器开始慢慢转变,而其中的瓷质仿古器更是根据陶瓷器本身的特点,将稽古与创新结合在一起。

比如瓷质器物因为釉水的覆盖,在制作坯体时就极少会细刻饕餮纹、夔龙纹等复杂的纹路,器型也相对变小,器身也几乎不出现铭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