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事侃侃|六味地黄丸什么样的情况可以吃?
一说到补肾的中成药药,自然就会想到千古名方:六味地黄丸。
但实际上呢,六味地黄丸不是原创方,它的源头,还是在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面。
就是出自于我们上次说过的“八味肾气丸”,这个方子还有两个名字:“肾气丸”、“八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最早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一书。是北宋太医丞钱乙,将原方进行修改,拿掉了方子里面的肉桂和附子。剩下的六味药,就配制成六味地黄丸。
当时是专为小儿研制的,用于治疗:小儿囟开不合,五迟五软(发育迟缓)。
也可以治疗这些病症: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痠软,遗精盗汗,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失血失音,消渴淋浊;妇女肾虚,血枯闭经。
在从宋朝到过去的1000多年里面,大家都是早睡早起,但是,吃得差,操劳多,导致失于补养,阴虚的症状远多过阳虚的情况,于是,大力滋阴,成为病症主流。
于是,六味地黄丸,就成为了常用滋阴药。不分男女和老少,只要阴虚,就会考虑吃六味地黄丸。
但是,大家都说这个六味地黄丸好得不得了,一千多年吃下来了嘛,活人做小白鼠吃上一千多年,吃出什么问题,医书上早就会列明写清,确实呢,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至多有些不消化,脾胃被拖累,等等。总体而言,滋阴效果确实是不错。
特别是脚后跟痛的,基本上,吃一周就很见效果了。
如果脚后跟痛,但是阴阳两虚,且阳虚的症状还明显一点的,这类的,可以考虑白天吃三次桂附地黄丸(就是八味肾气丸的方子制成的中成药),晚上睡前吃一次六味地黄丸。也可以痊愈了。
如果吃了一周都不能见好的,那,得找大夫把脉开方调理了。说明,要么是吃得不对症,要么,还有其他的问题,自己没有发现。
此时,此类问题,那就拜托给专业人士吧。
除此之外呢,这个中成药都说可以抗衰老,等等,但,实际上,在当下的这个时代的临床上,不管吃几个月,大致上,是什么病也治不好的。只能用于补虚保养。
这是因为现代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已经变化了。大家普遍地晚睡早起,冰箱空调,冷饮水果,电视电脑,手机ipad,操劳煎熬,熬得伤精也伤阳。
这类纯滋阴的中成药,在补阳方面的能力几乎是零,所以,就治不了现代人的阴阳两虚症了。
这六味地黄丸,就是最最基础的层级的。它的力道,只能做到最低等级的滋阴持平和日常保养,它是保健养阴类的力度,不够用来治病的力道。
六味地黄丸,只是一个滋补肾阴的基础方。
但是,它力度不强,不是说不用吃了哈,如果有阴虚的可能性,还是要吃起来的,中医治未病,预防的作用,是巨大的。
防病远重于治病啊。六味地黄丸,毕竟还是具有多种防病、养生、保健方面的效果的。
上面说了啊,有几种情况是需要吃六味地黄丸的,总结一下:
1.是常用滋阴药。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痠软,遗精盗汗,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失血失音,消渴淋浊;妇女肾虚,血枯闭经。可以吃。
2.小儿发育迟缓,小儿囟门总也不合上,五迟五软。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3.脚后跟痛。相当一部份病症还在浅阶段的人,按说明书吃一瓶就会痊愈了。
4.脚后跟痛。但是阳虚症状也明显的,可以考虑白天吃三次桂附地黄丸,晚上睡前吃一次六味地黄丸。也可以痊愈了。
5.日常有肾阴虚的症状,可以用于保健养生服用。
那么,有没有不宜服用的情况呢?有!而且,是太多太常见了。
1脾阳虚的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补肾。
肾阳虚的人,脾胃大多也是阳虚的,六味地黄丸比较滋腻,里面的熟地比较考验脾胃。
脾胃不够强大,吃着这个,可能就会觉得胃口胀胀的。也有可能把脾胃拖累到脾虚更严重,以至于出现脾虚湿重的情况。
它只适合肾阴亏虚的人。不适合肾阳也虚的人。
2如果肾阳虚的人不能服用。
如果症状是:手脚心发热,心烦,这类的五心烦热的症状。夜里出现盗汗,这类睡着后容易出汗的症状。口干舌燥,失眠多梦,再加上腰酸背疼,耳聋耳鸣,舌苔又不厚(脾胃还过得去),是可以吃六味地黄丸的。
如果症状是:腰膝酸软,夜尿多,尿频,大便不成形,总是怕冷,手脚冰凉,食欲不振,等等,如果吃六味地黄丸,那是吃反了,那会是雪上加霜的。
3脾胃亏虚、痰湿偏盛的人不能服用。
第一条里面说到了,脾胃虚的人不能吃六味地黄丸,会导致出现脾虚湿重的情况。那么,已经痰湿重了,更不能吃六味地黄丸了啊,这会让问题转向更为严重的。
这类的症状一般是:食欲欠佳,经常胸闷、胃胀,大便溏泄,舌苔偏厚,舌头水当当的。
这样的情况了,那就不要吃六味地黄丸了,而是应该去找中医大夫,调理脾胃,排湿祛痰。调理好了,再来针对肾阴虚的症状,对症下药。
4感冒或腹泻的人,不能服用。
感冒的时候,唯一可以吃的补药,就是薯蓣丸。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药,不可以在感冒的时候,有外邪未清除的时候来服用。要等症状消失,痊愈后,再来服用六味地黄丸滋阴。
腹泻的人不能乱吃药,必须听医嘱,六味地黄丸里面的熟地,因为滋腻不易消化,有可能导致腹泻转重。
正确分辨能吃不吃,是极为重要的一点事。
学习少少的养生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健康活到老,精神旺旺地活到老。这就靠我们一点一滴地学习起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