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了相亲市场 很多自认为很优质的...
其实在现实中,一个特别简单而且也容易理解的道理是,如果你没有终身不婚的想法,那么对于择偶来说——无论男女——都是越年轻优势越大。适婚的女性——注意这个关键词,我说是“适婚”而不是“优秀”——肯定会早早地被条件优质的男性所追求。
反之,那些“优质男”大多数也会被有结婚想法的年轻女性给早早抢走。最后,婚恋市场上的剩男剩女当然也有很多世俗意义上的“优秀”的人,但这种优秀很多时候与婚姻无关。
比这更让人觉得无奈的是,以我所见到的情况来说,绝大多数女性对于“优质男”的定义其实是完全缺乏理性基础的。或者说,他们所设想的“优质男”在现实社会中所占的比例可能非常小,要么难以遇到,要么这些“优质男”是真的优质,根本轮不上你。
举个现实的例子,比如某女性对理想男性的要求是身高175以上+体制内单位工作+年入30万以上。
在很多女性眼里,这个标准一点也不高。身高是个人标准,体制内单位看的是稳定,收入30万以上是为了保障以后的生活。在说这些标准太高以后后,有些女生还会“委屈”地跟我说“就这还高”?我又没要求他长得有多帅、家庭背景有多好什么的……
这个标准到底高不高?还是用数字说话。
首先说身高。这里既然问“优质男是不是早就结婚了”,那我默认为你是80后或者90初的未婚女性。前段时间,《柳叶刀》杂志发了一个论文,很多人应该还记得,就是现在中国19岁青年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75,比20多年前增长了8cm——也就是说80后、90初这一代人的平均身高也就是167~170之间。
我们知道,身高的中位数值与平均值几乎没有差别,因此80、90初男性有一半左右的人身高是在167以下,有将近60%的人是在170以下。能达到175以上的,不足20%。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不对,现在在外面我见到的男生都是人高马大,身高没有低于170的”。说这种话的人,基本上都是盯着那些身高比较高的人看,自动把大多数平均身高的人排除在外的了。
其次再说体制内工作。一般说的体制内工作,默认就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当然,有些人不把国企看成是体制内。但不管怎么说,这类工作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少数。按比例来说,目前我国公务员的数量是七八百万、事业单位员工数是三四千万,二者合计也就占我国总人口数的不到4%。即便考虑到那些离退休人员和未参与工作的学生,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数最多也就是6%、7%左右的比例。更何况这些人里80%以上都是已婚或者已经有对象的。
最后说说收入,年入30W以上的体制内工作,目前除了深圳等极少数地方能拿的出来之外,其他地方都是很难的。如果要在深圳之外的地方拿到30W的年薪,要么是高学历(比如引进的博士或者其他高技术人才),要么是层级高(达到一定的行政级别以上)。但不论是哪种,这些人都算是非常优秀的了。对于非北上广深的地区来说,这个比例我算高一点,就算是10%吧。
综合以上三个分析,也就是说,目前中国能符合身高175+体制内工作+年薪30W以上条件的,概率也就是20%X7%X10%,比例大概是0.14%。(另外再补充一点,体制内的女性比例普遍大于男性,特别是最近几年,每年新入职的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你把自己的理想目标定为这0.14%当然没问题——这可能也是大多数人的目标。但问题是,哪怕只有10%的人把上面这个标准列为目标,你面临的也是极度惨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