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圣人之境”,是抛开对于“完美”的过度执念

道德经: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要求世界过度完美。

01

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要求世界过度完美,而人生痛苦的来源也皆因过度追求完美的心态。

“完美”是人生最好的夙愿,很多人在拜佛之时,都在祈求人生十全十美,但是这只是主观的夙愿,从客观实际来说,人生永远没有完美,只有接纳不完美的胸怀。

世界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人生欲望未必能够得到满足,心爱的人未必能够在一起等等。

人生处处都会留有遗憾,越是执着于完美,人生越是痛苦。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容纳万千姿态的不完美,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

《道德经》“大成若缺”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溃决,但是他的作用却永不穷尽,最笔直的东西好像有一些弯曲;最灵巧的人好像笨拙;最善变的人好像不善言辞。

最圆满的东西表现出来的好像都有一些欠缺,而对于人生来说,最圆满的状态,就是能够容纳人生的那些欠缺,做事留有余地,万事不求盈满。

留有余地的好处,就是让自己能够进退自如,更不会让自己居于高处之上。

曾国藩对他的子侄说:“我们这个家庭近来运势显旺,我有幸在朝中做官,弟弟们也求取了功名,这在整个朝廷来说都是为数不多的荣耀,而居于高位,我更加战战兢兢。”

万事都有“物极必反”的规律,人生太过于充盈,必定会走向失败。

所以曾国藩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自动削减了湘军,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物极必反,这样的人生进退自如更有弹性,能更加良性的发展下去。

人生不可过度追求圆满,才不至于走向极端,一败涂地。

02

《菜根谭》中说: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

如果自己的内心经常平易圆满,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是一个没有缺憾的世界,人生的圆满不在于外在世界的给予,而在于自己内心的付出。

以不完美的心看待这个世界,能够容纳那一些人生的嘈杂与过节,这样的人生会多了许多从容。

有这样一个非常尴尬的事情,有一次鲁国的大夫公父文伯宴请南宫敬叔,以露睹父为上宾。但是在上菜的时候,露睹父面前的一只甲鱼,竟然比其他客人的小了一些。

那个时代是非常讲究礼仪,如果作为上宾,自己的甲鱼就要比别人的大,但是露睹父发现最大的甲鱼并不是在自己面前,自己的比别人的都要小一些,于是大为恼火,就说:“等这只甲鱼长大之后再吃吧。”

说完就离开了,留下公父文伯十分尴尬,宴会也不欢而散。

对于露睹父来说,他的人生容纳不了一只甲鱼的大小,无形之中也给人生竖起了无形的屏障,自己以后的人生也产生了最大的阻碍,这就是对于生活的过度挑剔。

人生的很多事情可大可小,可有可无,如果你把自己的心思都放在那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上,过度扩大了人生的不完美,那么你的人生真的很难达到完美,也会产生许多痛苦与苦恼。

相反,用一种包容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你才能收获内心真正的平和。

《道德经》中老子说:人之所恶,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

很多人都厌恶人生的孤寡、寡和、不圆满等等,但是王公却用这些词来称呼自己。

所以,古代的君王都会自称“寡人”、“孤王”等等。

所以世间事有圆必有缺,有缺也必有满,除了事物本身的双层影响之外,更多的是在于自己内心的主导和执念,只有一切坦然,才是圣人之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