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艺切磋(七十五):画面干净手法之一:白调摄影

想让画面干净漂亮的摄影手法有三:白调、黑调、柔调。

三种手法的共同点,在于将画面中的“主题”与“背景”分离,利用相机设置或者后期制作技术,借助渲染背景白色、黑色、柔色的效果,遮蔽、掩盖或者美化影响画面的杂色和杂物,使画面里的主题突兀鲜明,让画面或明朗晓畅(白调),或深邃幽秘(黑调),或朦胧迷离(柔调)。

下面先看看诗词中的“白调摄影”: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不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燮)

“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二三粒而已。”(张岱)

......

皑皑的雪地,茫茫的雨雾,黄黄的沙滩,淡淡的云天......这些个诗人眼里用来衬托寒江钓翁、湖上影子、雪中红梅、雾中剪影、沙上鸳鸯的浅色大自然背景,亦适用于”白调摄影“。

白调摄影,或称“高调摄影”,是用相机”曝光补偿”里的“白加”用光方式或者后期创作里的“高调“处理方式,达到一种“白调”画面背景的艺术效果。

“白调”在这里有二层意思:

其一,所拍摄或处理的画面背景,影调为“白色”,白到高光部分的细节隐去或者丢失,从而凸显出彩色或黑色部分被摄主体的细节,即所谓“黑白分明”、“红白分明”、“绿白分明”、“黄白分明“……

其二,通过“白加”拍摄或者“高调”处理,使画面里的高光部分因为更显著而成为构图的重要元素,从而为画面带来洁净感、对比感、鲜明感、留白感和质感。

怎么说呢,人类的眼睛太厉害了,只要不是亮到炫目,明亮区域的各种细节都能够看得一清二楚,所以,眼睛中的画面一般都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客观现实井然有序,眼见的画面就井然有序,客观现实杂乱无章,眼见的画面也杂乱无章。

相机则不然,尽管研发者千方百计地想让相机能够具备人类眼睛的功能,但总也达不到,所以拍摄出来的画面,阴影或者高光部分的细节常常会丢失。这本来是相机的缺陷,但这种缺陷恰恰成就了白调摄影的艺术创作。因为,白调摄影要的就是高光部分因细节丢失而发生奇幻变化,从而起到突出主题、洁净画面、增加明快、彰显立体、提升质感的效果。

明白了这个道理,接下来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寻找或者识别”白调场景“,让高光部分因细节丢失而发生奇幻的变化。

最后要说的是,白调摄影场景,如雪地、云雾、沙滩等,属于自然环境中的稀缺品种,所以,如果遇到这种机会,千万要抓住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雪地景色四幅》

《雾中剪影四幅》

记得初学摄影时,一位老师告诫我:“拍摄时,镜头最好不要对着天空。”原因是逆光,怕是拍摄出来的东西都呈黑色。

出游时,也常常会听到同伴劝阻说:“此处不宜拍摄,换个角度吧。”原因也是逆光,担忧拍摄出来的东西黑乎乎的,没有色彩。

我信以为真,直到有一次我在雾中,面对着逆向光拍摄出一张干净漂亮的墨松剪影。打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雾景中的逆向光和白调摄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