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眼旁观 | 北极熊的酒店在哪儿......

《北极熊的酒店在哪儿》

(原载《知识窗》202110期)

两头“打工”北极熊,虽然人类名誉上为它们建起一座超豪华的酒店,但它们的命运似乎已成定局—被圈养到生命结束那天,而这并不是它们想要的。那么,北极熊的“酒店”在哪儿?……(全文1800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不久前,主打24小时都能观赏圈养北极熊的哈尔滨极地馆—北极熊酒店,正式开业迎客了,酒店房间很快就被订满了。趁着这家酒店的热度,哈尔滨极地馆二期也顺势营销说,各种热带、亚热带动物在北国哈尔滨搬入“新豪宅”。然而,“新豪宅”真的适合北极熊吗?

2005年,哈尔滨极地馆建馆时,定位为“中国首家以极地动物娱乐表演为主题的情景公园”,致力于收集各种极地动物来做表演。这一年,就有两头北极熊被卖到哈尔滨极地馆,开启了在馆内的圈养和“打工”生涯。这两头北极熊是一对双胞胎兄弟,2002年11月出生于俄罗斯的列宁格勒动物园,那时名字叫白令与马雷金。2年后,极地馆面向社会征集“极地幸福恋人”,号称要让中选者和北极熊零距离接触,还将为“极地幸福恋人”举办冰海潜水婚礼。
2021年,这两头被迫“24小时打工”的北极熊,已经19岁了。它们被改名叫大宝和笨笨,兄弟俩的命运也随之改变,不用在场馆里展出了,而是单独被圈养在专门为其修建的酒店里。与其说那是“北极熊酒店”,不如说是“人类24小时无间隙盯着北极熊”酒店。酒店的所有房间都环绕着这两头北极熊的生活区域,可清晰看到它们的一举一动。除了和圈养区平级的地方,第二和第三层也有客房。这种“环视+坑式”的交互设计概念,把北极熊放置在类似“舞台中央”,完全处于视觉的最低点,让人类24小时居高临下观察,这让无处可躲的北极熊遭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让观众产生人类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潜意识。
北极熊野外同类的栖息地,是延绵数千万平方公里的北极群岛间浮冰区和大陆架。酒店给北极熊的活动范围却不超过600平方米,北极熊的感官、骨骼、肌肉、心肺和大脑,都以在广袤北极生存为目标而演化,它们也需要在广阔的空间里活动、觅食和社交。在狭小的空间里,还有一大部分都是水池,而北极熊主动下水的情况少之又少,基本都是驯养员投喂食物做喂食展示时它们才会下去。水池里还投放过观赏金鱼和其他淡水鱼,而北极熊在野外游动的环境是海水。即便是人工海水,场馆为了抑制微生物生长,也会加入如次氯酸钠的消毒剂。这样的圈养环境,北极熊都不愿意下水,进一步压缩了本来就狭小逼仄的活动空间。这两头已成年的雄性北极熊在如此之小、如此之不自然的环境里生活了十几年,时时刻刻处于人为的非自然社群里,压力可想而知。
圈养下的两头北极熊显得有些消瘦,这可能因为圈养环境的温度偏高,它们需要减少进食来降低体脂以免中暑,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北极熊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熊科动物,作为食肉类动物,它们最理想的食物是海豹。即便北极熊的食性有一定的灵活度,但圈养场馆提供的“充足的食物”也很难和它们天然的营养需求匹配。
在野外觅食时,无论海豹是藏在厚厚的积雪下,还是在几公里外浮出水面换气,北极熊都能嗅到它们。在野外的成年北极熊,除了繁殖季和育幼时,通常独居。它们经常聚集在海边等待海冰成型,一旦有条件猎捕海豹了,大家就四下分散。北极熊演化了数十万年,成为了北极地区的顶级捕食者。但在圈养下,它们的周遭只有水泥地面,一些覆盖棕色、蓝白色涂料的假山冰川造境和生锈斑驳的围栏,食物也非它们钟情的海豹。它们的嗅觉和味觉再也得不到本该有的刺激,大脑负责这些感官的部分也很难得到发挥。因此,除了捕猎、运动等关键行为的丧失外,这两头北极熊的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也被不同程度剥夺。
在搬入“新豪宅”不久,就有游客目睹过极地馆这两头北极熊程度不一的刻板行为,包括踱步、甩头和击打围栏等。在极地馆里,除了北极熊外,还有捕自俄罗斯海域的三头白鲸,它们刚到哈尔滨时还出现过长达12天的拒食,不得不强制喂鱼灌药维持生命。除了拒食,这些白鲸还曾发生过吞入异物的情况。近年来,海洋馆产业快速增长,越来越多动物被野捕、被圈养。类似的动物展示,类似的动物表演,类似的笼舍安排,带来越来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在争夺客源时,一些场馆一边彻底将动物视为展品和盈利工具,一边又口口声声打着保育的旗号,要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但短视且糟糕的圈养,无法让人们真正了解这些栖息地需求广阔的动物,反而会误导公众尤其是小朋友们,让人们觉得野捕圈养是正常的,消耗人们的同理心和生态意识。
再来看看两头“打工”北极熊,虽然人类名誉上为它们建起一座超豪华的酒店,但它们的命运似乎已成定局—被圈养到生命结束那天,而这并不是它们想要的。那么,北极熊的“酒店”在哪儿?其实世人皆知,就在延绵数千万平方公里的北极群岛间浮冰区和大陆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