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隶书《建初买地刻石》

梁少膺 《建初买地刻石》研究

【内容提要】 《建初买地刻石》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富盛镇乌石村跳山。它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文字面积最大的地券刻石。文章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概述《刻石》所处的地理环境二、有关《刻石》的文献著录及其辨误三、 《刻石》书法臆说 四、 《刻石》的史料价值。文章认为 《建初买地刻石》不仅于我国汉代书法史研究而且于我国古代社会史、经济史研究亦颇具意义。

【关键词】买地刻石汉代隶书土地契约

一、 《建初买地刻石》的地理环境

1/15页

《建初买地刻石》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富盛镇东北五华里的乌石村跳山东坡。 《刻石》高约150厘米、宽约180厘米。 阴文。隶书。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载 “拓本高四尺五分广五尺五寸”  “字径七寸至尺余不等” 。文字分上下两列。上列题额高40厘米、宽15厘米。竖书“大吉”两字。下列为正文高67厘米、宽110厘米。分五行行四字共二十字 “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此冢地。直三万钱。 ” 《刻石》成于建初元年 即公元76年。它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文字面积最大的地券刻石也是浙江省境内发现时代最早的摩崖距今已1936年。 1963年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章钰《建初买地刻石》旧拓。清杨守敬《寰宇贞石图录》缩印辑入 日本平凡社《书道全集》第二卷《中国·汉》及二玄社《书迹名品集刊》亦有辑入。

中国土地买卖始于何时史载阙如。鲁宣公十三年前596鲁国“初税亩”  即公田、私田一律“履田而税” 推知当时已有了土地买卖。 自秦统一六国后 “使黔首自实田” 在全国范围内承认了私有土地的合法化 “官田” 、 “公田”与“民田” 、 “私田”区别趋于明确。汉代山阴县今绍兴县为荆王刘濞的封地实行按丁分配土地后人称为“丁口田” 。这时 山阴县出现富豪庄园土地买卖兼并渐盛。 《建初买地刻石》无疑是当时实物之佐证。买地券记载了业主姓氏、土地位置、价格以及契约签订时间等是向“山公”买山之凭证。所买山地用途为冢地。这样 《建初买地刻石》从另一个层面揭示出汉代吴越之地深受道教文化影响的迹象于此可以觊觎我国古代民间信仰之一斑。

2/15页

绍兴县富盛镇乌石村跳山土石夹杂竹木丛生坡度平缓。晋郭璞《葬书》  “土色光润草木茂盛为地之美。 ”因地势较高跳山东坡阳光充足土地干燥为理想的葬地。 《刻石》周围芳草如茵至今在荆棘丛中尚能寻找到东周时期的釉陶残片 以及汉魏六朝以来的绳纹墓砖残片说明这里从春秋战国以来就有人类的活动。宗族、家族聚居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自然形成的一种居住形态其存在具有普遍性。 同宗近族生前住在一起 同祀祖宗死后埋在一块山地。 《建初买地刻石》反映了这种古代宗法观念。“建初元年此冢地” 盖是事实。

二、有关《建初买地刻石》的文献著录及其辨误

《建初买地刻石》又名《汉昆弟六人买山地券摩崖》 、 《大吉山刻石》及《跳山摩崖刻石》等。 《刻石》的著录 明万历编纂的《绍兴府志》曾有过描述

土人传为钱武肃王微时贬盐遇官兵跳避此山壁上书“大吉”字。

又《越中杂记》 

吴越武肃王书“大吉”字在府城南三十里跳山石壁上。

上之两种文献均把《建初买地刻石》中“大吉”两字的书者归于吴越武肃王并和当时肃王贬盐遇官兵逃至此山事相联系。 《绍兴府志》与《越中杂记》的编撰者显然没有到过跳山作实地考察忽略了“大吉”之下二十字纪事故有如此张冠李戴的谬误 以致以讹传讹。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 

3/15页

周季木云 “此刻予尝于碑估手中见明拓本只有'大吉’二字其下题字五行失拓时以残本少之未收。后读《会稽志》 始知明时此刻为藓苔所封只'大吉’及下一'钱’字可见世遂误定为吴越王时所刻者。则曩所见者虽残不残矣。 曾记与新本校对之惟明拓本'大’字左撇下尖短四五分许此苔藓所封故也。 ”

清道光三年1823 邑人杜春生翻山越岭不辞辛苦历尽岁月遍访越中金石碑版著就《越中金石记》 。杜氏在是记中所纠前揭的说法

是刻在会稽跳山郡城东南五十里。万历《绍兴府志》云土人传为钱武肃王微时贬盐遇官兵逃避此山壁上书“大吉”字。考山名不见于嘉泰《会稽志》„„癸未仲夏余偕兄尺庄觅先世葬地偶憩兹山。其石高不及二寻迤逦围十余丈色黝然而黑。土人云有字在石趾剔除苔藓谛视乃东汉人题记为自来金石家著录所未及者。

杜春生访得此石知为汉代所刻辄向当地村民收购。清阮元《两浙金石志》  “石刻近为山阴杜氏所获盖当时买地券文也。 ”嗣后杜氏又与同道中人进行了一次考察并于《刻石》左侧书刻《获石同观题记》  “后一千七百四十八年道光癸未南海吴荣光偕仁和赵魏、武进陆耀遹、山阴杜煦、杜春生获石同观。 ”楷书。高85厘米、宽75厘米。五行行八九字不等。旁有“退书”两字亦楷书。径七八寸不知何代所刻。据杜氏之记 “当亦非唐以后者” 。

4/15页

刻石旧拓金石学家马衡在“大吉”两字之右侧书有跋文

跳山摩崖在会稽乌石村。文凡二十二字。汉建初元年刻为浙中最古之石。案吾浙汉刻向推湖州墨妙亭之《三费碑》 。 自宋以降不见著录。碑与亭俱不知亡于何时从此浙东西遂无汉人片石。清道光初年会稽杜春生访得此刻近又出《三老讳字忌日》  皆东

(0)

相关推荐

  • 大吉山买地券

    东汉建初元年(公元76年),也就是<大开通>刻完的十三年后,会稽县有六个兄弟,凑了三万钱,在 跳山 买了一块地可能是用来做家族的坟冢之用.壕到把整个山包买下来,毕竟三万钱不是个小数目,众位 ...

  • 这22个字,书势古拙,乃西汉之遗风!

    清道光三年(1823年),杜春生于绍兴跳山东坡岩壁上访得.碑文为东汉建初元年(76年)刻,全文共22字,隶书,阴刻.分上下两列,上刻"大吉"两字题额,寓意为吉祥之地.竖列居中高40 ...

  • 隶书 赵仪碑

    隶书 赵仪碑

  • 东汉《赵仪碑》

    112 * 53厘米 115 * 50厘米 115 * 53厘米 该碑碑文排列特殊,有列无行,书风厚重峻拔,结字随意,大小参差,一任自然.用笔已出现楷化痕迹,对研究东汉至魏晋书法.文字的嬗变具有重要意 ...

  • 宽博拙朴:东汉隶书《赵仪碑》

    <赵仪碑>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一月廿日癸酉,2000年6月,四川芦山县在旧城改造挖地基时出土.<赵仪碑>发现时碑已凿断为三块,长.高分别为112.53厘米.115. ...

  • 东汉隶书《赵仪碑》

    书法爱好者之家 2020-04-25 13:54:10 <赵仪碑>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一月廿日癸酉,2000年6月,四川芦山县在旧城改造挖地基时出土.<赵仪碑>发现 ...

  • 《赵仪碑》隶书楷化的重要标本

    赵仪碑,2000年6月出土于四川芦山县旧城,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十一月廿日癸酉.碑阳文字漫漶不清,并有不少于三次重复刻文,最后一次刻文能辨者有"蜀郡属国"等大字.碑阴文字大 ...

  • 奇特《赵仪碑》,隶书楷化的重要标本

    东汉<赵仪碑> 赵仪碑,2000年6月出土于四川芦山县旧城,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十一月廿日癸酉.碑阳文字漫漶不清,并有不少于三次重复刻文,最后一次刻文能辨者有"蜀郡属国& ...

  • 汉《赵仪碑》及临帖欣赏

    碑文:     汉故属国都尉楗为属国赵君讳字台公,在官清亮,吏民谟念,为立碑颂,遭谢酉张除反,爰傅碑在泥涂.建安十三年十一月廿日,癸酉,试守汉嘉长蜀郡临邛张河字起南,将主薄文坚.主记史邯伍.功曹□□, ...

  • 东汉 • 隶书 | 桐柏庙碑

    翰墨晋风 <桐柏淮源庙碑>,亦称<桐柏庙碑>,碑记颂扬南阳太守中山卢奴君修淮源庙功绩之事.原碑无额,有穿.隶书,十五行,满行三十三字,刻于东汉延熹六年(公元一六三年),立于河南 ...

  • 东汉圉令赵君碑,隶书写得如此古拙

    东汉圉令赵君碑,隶书写得如此古拙,看醉了! 长图

  • 高清 | 东汉《景云碑》隶书精品

    <景云碑>,为现代较少出土的隶书精品.通高240厘米,宽95厘米,厚33厘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2004年3月出土于重庆市云阳县旧县坪遗址,据碑文首句"汉巴郡朐忍令广汉景云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