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从伏羲画八卦,再到两派六宗,该如何理解这个过程
古老的《周易》的确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若要一一解开众多的谜团,实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必须要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之下,或许能解开大部分关键的问题。在此,我们非常感谢自媒体平台对传统文化的大力支持,更要感谢各位读者网友的阅读和评论。
我们已经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了七篇关于《周易》的文章,虽然这仅仅是我们想写内容的一个开头而已,却已收到了很多读者网友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对于认真参与学术交流的网友,都是非常感谢并尊重的。
有一位非常热心传统文化的网友,已经第四次在评论区这样留言:《论语》孔子曰“述而不作”,怎么会为两套不同的《周易》作两套不同的《易传》?
按照我们对这段留言的理解,这位热心网友是说,孔子对于文化思想都是述而不作的,对于《周易》也只是尽可能的详加阐述而已,那为什么后世对于《周易》的经文和孔子的《易传》,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呢?
我们说,这位热心网友的提问还是挺客气的!要是换了我们,就会这样直接问道:本来周文王只有一部《周易》,如果人们看不懂也就算了,但总有人会看得懂,只要有人看得懂,就只有一种理解,就算每个人的理解有差异,也不会相差太多。自从你孔子写了《易传》之后,后世的人各执一词,非但对《周易》的经文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理解,就是对你孔夫子的《易传》,也有着各种各样迥然不同的看法。造成后世这种局面的,你孔夫子也应该是有责任的。
从后世的易学来看,的确算得上是众说纷纭,大家只要百度一下“易学传承”之类的词条,就可以搜索到很多很多的内容,有兴趣的读者网友们可以自行查阅各种资料进行核对。
自从西汉田何传易开始,便有了阴阳、卦气、象数、纳甲等种种说法,两汉的易学人士便有马融、郑玄、荀爽、刘表、虞翻、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后来的易学更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如果再加上当今的种种说法,则恐怕就有几十派之多了。
那么,对于这样一种现实情况,又该如何来理解呢?这两派六宗之间,甚至还互相指责,那我们又该如何来分别谁对谁错呢?
其实,除了部分学易之人和少数网友的那些毫无根据的主观猜测之外,在易学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各派各宗,都是能够在《周易》中找到原理和依据的,如果一种毫无依据的说法,是不可能有人相信并得到传承的,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各派各宗在《周易》中的依据是什么,就很容易理解各派各宗的实质是什么了。
也就是说,无论那一派那一宗的源头都在《周易》的经和传,只要我们理解了《周易》的经和传,也就理解了每一派每一宗的内容及其来龙去脉。要理解《周易》的经和传,则肯定要理解易更三圣中的伏羲、周文王、孔子,他们在《周易》的起源、发展、变化、传承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在前面的七篇文章中,已经讲明了是伏羲创作了八卦,历来的文人学者也承认是伏羲画八卦。
但也有少数人质疑伏羲画八卦这个说法,就有一位热心网友在评论区这样留言:考古发现,历史上的八卦符,形状是不一样的,时间跨度几百上千年,怎么确定卿一种形状的八卦是伏羲画的呢?
其实,这是一个在学术界都颇有争议的问题。在考古发现中,的确发现了许多不同于我们常见阴阳符号的卦画,有些符号看上去更像是五、六、七、八等数字,以致于在近代出现了数字卦这一说法。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则又必须回到伏羲画八卦的目的上来进行分析。我们前面的几篇文章已经反复说过,伏羲画八卦就是为了卜筮,而最粗浅的卜筮就是掷硬币,就是让一个硬币或者贝壳出现正面或反面。
在伏羲时期,能够作为记录正反面符号的,只要这两个符号有明显的不一样就可以了。而作为最简单又最容易区分正反面的符号,无疑就是最简单的一条横直线和一条弯曲的线,这就是我们在考古发现中常见的卦画符号。也可以用一条横直线表示正面,用中间断开的两短横表示反面,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阴阳符号;也可以用两条笔直的相交直线表示正面,用两条弯曲的线条表示反面。反正,伏羲又不是标准化规范化的制定者,伏羲也没有下命令规定正面必须这样画,反面必须那样画。只要能明显区分正反面的画法,当然都是可以的。
每一个八卦卦画都是由三个正反面符号组成的,只要是能够明显区分正反面的符号,当然都是可以的,六爻卦也是如此。毕竟在上古时期,用来表示正反面的符号并不统一,每一位卜筮者只要自己能清楚地认得出是正面还是反面,就都可以进行正常卜筮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黄帝时期仓颉发明了文字之后,后来的文字书写也不是统一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文字更加是不统一。经过秦始皇“书同文”之后直至今天,同一个汉字也还有草书、隶书等不同的写法,更何况伏羲时期的用来表示卜筮的正反面的符号!
如果有人因为八卦符号的不同书写方式,而质疑伏羲有没有画八卦,就如同因为一个汉字有不同的字体而质疑汉字一样!
如果有人因为八卦的正反面符号有不同的画法,就认定伏羲画八卦是弥天大谎,那只能说明此人是极其的无知又自以为是!
那么,作为我们后人,又如何来认定那一种画法表示正面,那一种画法表示反面呢?
其实,孔子在马王堆帛书《易传》中,已经讲的很明白了,只可惜现在的一般人,根本没有去细读这些相关资料,又喜欢凭着自己的主观猜想而自以为是的说一些毫无根据的话,真是让人无语。
孔子在马王堆帛书《易传·衷》说道:易之义唯阴与阳,六画而成章。曲句焉柔,正直焉刚。因为八卦是用取象类比的方法创作的,正面象征正直、阳、刚;反面象征弯曲、阴、柔。古人就是这样,用正直和弯曲的画法,来表示卜筮中得到的正面和反面。
所以,在考古资料中出现了八卦的不同画法,是非常正常的。
那么,从伏羲画八卦发展到周文王的《周易》,孔子为《周易》作的《易传》,又如何会变成后来的两派六宗?还有,学术界所讨论的数字卦问题,又该如何来理解?所谓的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等问题,又该如何来理解呢?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一一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