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遗弃伤兵,河南农民收养,47年后回国,资助500万日元

作者:阿克琉斯
抗日战争结束后,在华作战的日军部队正式向中方投降,开始撤离中国返回日本,但因为人数众多,不少伤残日军被日方抛弃在了中国。他们有很多人在中国滞留流浪,死于伤病和饥寒。善良的中国人,对其中一些日军伸出了援助之手。
【日军投降后,有部分没有及时回国,这部分滞留在中国的日军,要么被日军抛弃,要么是被蒋军收编
1945年11月的一天,河南农民孙邦俊和妻子正准备把山里挖来的野菜拿到集市上卖,在回家的路途中,偶然发现一个穿着军装到处讨食的乞丐。只见这个乞丐不停地向周围人讨食,却不敢说话,还有意遮住面部,似乎生怕有人认出他。好奇的孙邦俊上前询问,对方却不肯说话。在他的一再追问下,乞丐情急之中,嘴里竟然蹦出了日语,再看着他身上的军装,孙邦俊瞬间明白了,他是一个日本兵!
作为农民的孙邦俊,本性淳朴而善良。他十分痛恨日本人的恶行,但眼前这个伤兵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可怜模样,让他怎么也狠不下心来。善良的孙邦俊从干粮口袋里,拿出仅有的两个窝窝头,递给这个日本伤兵。几天没吃饭的伤兵,立即抢过孙邦俊手里的窝窝头,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日军重伤员行走不便或濒死时,日军往往会将其留下,给他一枚手榴弹或是刺刀,让他最后自我了断】
谁知这个伤兵,吃完窝窝头便赖上孙邦俊不走了,孙邦俊夫妇走哪儿,他跟哪儿,孙邦俊心想,估计这个伤兵跟一会儿就不跟了,便没有搭理他,继续回家。
可直到孙邦俊走到家门口,往回一看,那个日本伤兵竟站在围墙外,愣愣地望着他。这时孙邦俊才明白,他刚才的善举竟给自己添了一个大麻烦。正当他思考怎么甩掉这个日本伤兵时,孙邦俊的妻子对他说:毕竟是个活人啊!总不能把他扔在外面活活饿死吧
孙邦俊一咬牙,一狠心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里,他决定收留这个日本伤兵,而这一收留便是整整47年!
很快,孙邦俊收留日本兵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子,很多邻里乡亲都不理解孙邦俊为何要这样做,还有一些痛恨日本人的村民,在背后戳他脊梁骨,骂孙家是走狗。一时间,村里人没有一个愿意和孙家打交道,为此孙邦俊背负了很大的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乡亲们和日本人的仇恨逐渐化解了,加上这个日本伤兵从不闹事,乡亲们也逐渐接受了他,甚至还有村民为他送去多余的食物和衣服。当地乡公所得知孙邦俊收留伤兵的事后,立刻派人前往调查,在确认情况属实后,还破例给这个日本伤兵上了户口。不过这个伤兵脑袋受了伤,上户口时问他名字,他却记不清了。上户口的工作人员干脆给他取了一个日本名字,叫“小门野郎”,不过村里人则叫这个伤兵“老憨叔”。
【侵华日军资料照
后来小门野郎部分身体处于瘫痪状态,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经过孙邦俊一家的精心照料,小门野郎的偏瘫竟然好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那个尚不富裕的年代里,孙邦俊变得穷困潦倒。在困难年代连锅都揭不开了情况下,善良的孙家依然对这个伤兵如家人一样,没有把他饿着。
不过这个伤兵带给孙家的麻烦远不止缺粮,除了生活质量下降以外,孙邦俊的儿子孙保杰也受到了影响。孙保杰在考取师范学校时,因为家里收养了日本兵,审查没能通过,最终与大学无缘。孙邦俊觉得对不住自己的儿子,很是难过,但对收养日本伤兵的事,却没有后悔,也从未想过将这个日本伤兵抛弃。
1964年,病入膏肓的孙邦俊在病榻上紧握着儿子的手,对儿子说:我最不放不下心的就是家里的“老憨叔”,他跟咱家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已经是咱家的一个人了,我走了以后,你要善待他,等以后有条件了,你帮他找找亲人,也好让他落叶归根啊!
看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亲,儿子孙保杰只好含泪答应。
晚年老憨叔”
因为要照顾小门野郎,很多姑娘都嫌孙家有一个包袱,不愿意嫁上门来,导致孙保杰的婚恋屡屡受挫,30多岁才结婚。形势好转之后,孙保杰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开始向外界求助,帮小门野郎寻找亲人。1992年4月,日本博州中日友好访问团应邀前往南阳访问时,其中一名叫津田康道的日本人听闻这件事后很感兴趣。通过孙保杰提供的照片,他觉得这个人很像他之前的队友。他决定帮助孙家进行调查,最后经过对小门野郎的DNA鉴定后,认定他就是失踪多年的石田东四朗,系日本秋田县增田町人,1937年毕业于东京农学院后被征入伍,参加了侵华战争。
很快,石田东四郎在中日友好共助会的帮助下,返回了他的家乡秋田县,孙家两代人接续照顾日本伤兵47年的事迹,在当地引起了巨大轰动。秋田县立即和河南省南召县太山庙镇结下友好关系。为了报答善良的中国人,在秋田县的组织下,当地筹集了500万日元资金,在太山庙镇建立了友好植物园和友好学校,并设立了奖学金名额,为当地培养人才。孙家子孙之后到日本留学,也受到了不少日本人的资助。
晚年返回日本的石田东四朗,正通过照片追忆往事
孙邦俊当初并没有想到,自己不经意的善行,多年后成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见证。
日方根据石田东四朗的故事编撰的书籍《伤兵东四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