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为何古代同姓不能结婚?与姓氏有关

引言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回味的文化遗产。古人将他们大半辈子的生活经验,总结成了一句句通俗易懂的俗语,这些看似简单易懂的短句背后,其实都蕴含着不为人知的真相,被一代又一代人所传承,一直到今天,很多俗语都还被我们常常挂在嘴边。

今天要跟大家聊到的这句俗语是:“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01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近亲结婚”的危害,所以才会留下“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这样一句话。但这里的“同姓”并不代表“同亲”,这在当今社会其实是十分常见的,只要不同亲,自然是可以结婚生子的。那么,为什么在古代同姓的人是不可以结婚的呢?

02

姓的由来

在当今社会,“姓氏”是同一个概念。但在先秦时期却并不是这样的,姓和氏代表着不同的概念。姓在当时代表的是所归属的血缘集团,而氏则是姓的分支,我们就以姜子牙为例,他的姓是姜,但他的氏是吕。在一个姓下边,可以包含很多氏。
在母系社会时期,姓是被分开来读的,代表的是“女生”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中这样一句话:“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资因生以为姓”。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当时很多帝王的姓氏都是女字旁的,比如舜姓媱、黄帝姓姫。

正是因为这样,在一些原始部落中,女性占据着极高的地位。但到后来,因为一个部落的强大一定需要大量的年轻人,随着人口的增多,母系氏族渐渐开始没落,女性的地位一落千丈。
人口数量的增多,意味着旁系就会越来越多。为了区别旁家与主家,所以就出现了“氏”。

03

“姓”与“氏”的不同

第一:因为姓族存立时间较久,并且成员之间一直以自认的单系共同来源为亲属纽带,导致成员之间无法找到一个共同明确的祖先,但氏一般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始祖。
第二:所有的成员所属的姓都是同定的,但氏却不同,兄弟之间也不必同氏,一个人也可以有好几个氏。
第三:姓族没有层次分别,全都是统一的;而氏则分为很多层,一个大氏可以包括很多小氏。

第四:不论女子是否出嫁,姓都是固定的,但氏却有所不同,出嫁前与父同氏,出嫁后与夫同氏,所以是父夫同氏。

04

姓氏合二为一

秦汉时期,姓氏合二为一。但其实二者还是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区别,比如我们在见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常常会为:“您贵姓?”而不会说:“您贵氏?”在家族的族谱中,提名一般是《x氏族谱》,而并非《x姓族谱》。

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区别,首先“氏”与“死”同音,所以如果问人家“您贵氏?”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而“氏”在远古时期又代表着男性,所以在族谱中提名都会用“氏”。

05

真实含义

所以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了,之所以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其实指的是同一个祖先,同一个氏族的后人,是不可以结婚的。这种情况下生出来的后代,是无法繁衍下去的。这里的“蕃”指的是茂盛、繁盛的意思。

其实古人这句话想要传达给后人的还是近亲结婚的危害。在我国法律中,是有明确规定不允许近亲结婚的。

近亲结婚对于后代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样容易导致隐性基因积聚,最终生出有缺陷的胎儿。智商低下,大脑发育不全,甚至还会导致肢体畸形,引发白血病、心脏病等。

据目前科学研究表明:近亲结婚生下来的孩子,每30000人中就有一个孩子是智障。好像这个数据看起来并不是很可怕,但我们要想,如果以全国人口数量来看的话,近亲结婚对于后代的影响还是巨大的。

一直到今天,在一些偏远地区,这样的习俗仍有留存,因为女性很难见到其它男性,所以表兄妹结婚这样的局面仍旧存在。一旦真的生下“痴呆”或其它疾病的婴儿,那便是一生的痛苦。所以,普及正确的婚育理念,将其落实到每一个角落,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

作者 · 阿杜

一个喜欢分享智慧、分享生活,穿越历史长河,洞察社会本真,人性本色的文字梦想家。专注文学,专注与你分享每一次新发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