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老三届”

作者 伊人

“老三届”,一个沧桑而遥远的语音符号。

很多年来,我对这个称谓一直怀有敬慕之心,确切地说,经历了一个从艳羡到叹惋再到敬重的认知循环。

他们曾被“运动”裹挟,后又被疯狂地抛下谷底——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与贫困奋斗,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养牛放马,在云南的深山密林里垦荒种粮……经历了命运的起承转合、喜乐悲欢,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承载着独特历史刻度的泣血印记。

我离“老三届”很近

我1969年进入河大附中(时称开封23中),1971年初中毕业,有人称我们为“新三届”。按照当时规定必须上山下乡,但与“老三届”全盘端政策不同,上级规定必须年满17周岁才可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于是我得以继续上学,直到高中毕业后才奔赴“广阔天地”。

从小在我们家长大的表姐就是1966年初中毕业的“老三届”,她大我6岁,文革初期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破四旧、立四新、鼓楼广场贴大字报、保卫开封人民广播电台……满腔热血,一身豪气。

号召下乡时,因身患肺结核她得以留城。也正是这当时被称为不治之症的“痨病”,让她英年早逝,撇下一双儿女,走的时候年仅27岁,令人叹惋。

她是我与“老三届”最亲近的人。下乡几载她曾从微薄的工资中按月寄给我5元钱,以减少舅舅舅妈的经济负担;她的一腔热血和带病工作的敬业精神也曾感染了我。

我离“老三届”很远

我离“老三届”很远。他们可以戴红卫兵袖章,免费乘火车坐汽车到各地串联,可以堂而皇之登上《新闻简报》,我却不能,因为我不谙世事。

那年我和一个小伙伴到河南大学(时称开封师范学院)大礼堂看演出,把门的死活不让进:走开,小孩子懂啥!

直到我下乡插队后还特别羡慕邢燕子、侯隽那些知青战天斗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我常想,我和“老三届”的哥哥姐姐们年龄仅仅相差六七岁,却离得那样远,思想境界相距那么大,好像不是一代人似的。他们为什么那么成熟、坚韧、顽强?这个疑问像谜一样让我既不解,又敬重。

远和近都是相对的

特殊的时代造就特殊的群体,包括愚昧和无知。

文革结束和恢复高考制度后,我有幸接触了一些“老三届”大哥大姐们,包括77、78级大学生中的老知青。得以了解了他们在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遭遇,得以走进这个群体,真正了解了他们或曲折坎坷或屈辱凄凉或难以言表的心路历程......

上世纪80年代之后,一批反映“老三届”知青命运的书籍和影视剧应运而生:《伤痕》《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雨》《北风那个吹》……概括地说,那个年代,他们大多数少了一些风光和幸运,多了几许坎坷和悲哀。

有的女知青在农村成了家,为人妻为人母,真正在那里扎了根。文革结束后,虽然大部分知青陆续回了城,但韶华已逝,青春不再,失去了最好的年华,苦辣酸涩咸,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我的邻居大嫂就是68届高中毕业生,因“出身不好”,下乡8年才回城进了一家集体企业,然后结婚生子。

那天我问她:“你那么能干,怎么没被推荐上大学?”她苦笑了一下说:“你读书都读傻了弟弟,大学那么好上的?”我一时语塞,脑子里闪现出《蹉跎岁月》里的画面。几年前,开封市政协出版了一部《知青文集》,许多文章看得我潸然泪下。

老三届,这群寻常而又不寻常的大哥大姐们,用他们的磨难和付出为我们撕开了洞见人生的路径,给了我们清醒的认知和不再混沌的视野;也给了我们关于青春、生命和灵魂的救赎。

耽误了的一代人

有人说“老三届”是耽误了的一代人。他们心酸的故事和不堪回首的过往让我对忍辱负重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值得我尊敬的是,他们当中有一些人不为命运屈服,自学成才,自强不息,成为生活的强者。

1968年毕业于开封女高(现开封市25中)的黄萌生大姐就是一个例子。

她的《一个老三届的“自白”》,道出了她“雪藏”多年的心声,既有对青葱岁月的回忆、反思和感慨,也有回城后上函大充实自我,笔耕不辍,成长为一个作家的奋斗足迹。

而像她这样不甘平庸的“老三届”其实不在少数,峥嵘岁月里,哪一个没有一段励志感人的故事呢?

首届开封文化奖章获得者赵孝斌、油画家黄庚义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当中的不少人都成了改革开放的主力军。

很多年前,开封大梁门外开了一家“老三届”饭店,让许多像我一样怀有敬畏之心的人趋之若鹜。每个房间都陈设了高粱、玉米、草帽和知青年代的标语图片。每每进去吃饭或路过,都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温暖感。那是一代人的记忆,也是对千千万万“老三届”青春芳华的怀念。

近年来,一个名为“开封老三届家园”的公众号自媒体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相聚这里的是一群当年开封的“老三届”,用文字抚慰心灵,用艺术点缀人生。他们没有沉湎于岁月的沟壑,而是以乐观的心态看淡荣辱得失,以澎湃的激情挥毫泼墨、激扬文字,播撒出向善向美的能量,是名副其实的精神家园。

当时代的车轮驶入21世纪新时代,昔日的“老三届”都已白发染霜,年逾古稀,心如止水。回首往事,尚能捧一本诗词,写一篇回忆录,画一幅梅兰竹菊,唱一首《难忘的歌》,静听夕阳下的涛声依旧……

“老三届”,一个响亮而悲怆的名字。一个渐渐远去的历史背影,一群永不陨落的昨夜星辰!

作者:伊人(伊胜利),“50后”,满族,民建会员,河大附中(原23中)73届高中毕业,曾下乡3年,当过10年教师、20多年记者、某省报开封记者站站长,2015年退休。

(0)

相关推荐

  • 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史 ——梁晓声《人世间》读后感

    一个人的成长史或许不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发展史,那么一个家庭呢?这个家庭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群人呢?稍微联想一下便可知道,由一个家庭延伸出来的社会关系毫无疑问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一群体,他们的从小到大.从大到 ...

  • 随云:回家的感觉(连载)

    回家的感觉(连载)          作者:随云 (十四)青春的岁月像条河  没有找到那片莽林,也没有找到那幢农舍,但我的脑海里却老是浮现原土地公社的知青.舒昌力同学浑圆的脑袋和满脸的傻笑.昌力也是两 ...

  • 关于老三届的一段珍贵视频!有没有你认识的?

    1966.1967.19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合称"老三届". 这一辈人他们的经历是多变的,是曲折的,是坎坷的,是辛酸的,而同时也是弥足珍贵的伟大. 历史的长河容易淹没人们的记忆, ...

  • 老三届(散文)

    老三届(散文) 飞翔 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被录取的新生好多是老三届高中生.这是当年爆料的头条新闻! 时隔43年,现在的高中生能与他们相比吗? 我见过老三届毕业生,他们个个爱学习,功底扎实,估计是1 ...

  • 心中充满阳光的经典语录,致自己!

    一.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不谈以前的艰难,只论现在的坚持.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谢幕,永远不要认输!加油,有梦想的小 ...

  • 曾国藩结婚当天,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心中愧疚:娶我女儿吧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现在谈恋爱讲究的是一个你情我愿,但是在古代,可没有自由恋爱这个说法.古代由于生产力并不发达,所以婚姻本质上就是一场交易,为了两个家族能够更好的延续,于是就牺牲年轻男女双方的利益, ...

  • 这个穴,不仅能急救心梗,还可化解心中的郁结

    中医书友会第274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中医书友会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书友会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I导读 ...

  • HR心中的痛--继任计划的4个段位

    现在企业变化也快,人员流动性很高,人才难找也难留,因此很多企业都在做继任规划.实际在操作继任计划的过程中,就成了HR心中永远的痛.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计划推不动.老板很想推,往副总往下层级就 ...

  • 母爱节特刊【全球华人文学社】总社长.创写.朗诵:秋君||散文《母亲是我心中一朵莲》敬请欣赏(第27期)

    母亲是我心中一朵莲 作者/朗诵:秋君 母亲,是我想您时,阳光照进心底的暖:是我念您时,痛彻心扉撒落一地的伤.母亲,是我为您抒写文字时,眼里止不住滑落的泪珠.母亲,您是温婉清透如涓涓细流的爱河:是我即熟 ...

  • 口苦、痰多、心中嘈杂?温胆汤帮您清除体内垃圾

    在我国漫长的中医中药历史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养生增寿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现存的有关文献约有200余种.既有专著,如宋代陈直著的<养老奉亲书>和清代曹慈山著的<老老恒言>等,也 ...

  • 父亲因贪污被判死刑,他为何心中没有怨恨,一辈子感恩毛主席?

    引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雷洁琼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题词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读阅的书籍关于毛主席生平的占据多数.每当看到毛主席时代的很多人,因为特殊原因受过委屈,甚至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他们对毛主席依 ...

  • 心中有光就能温暖人心,益博社会工作志||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21年5月7日,晴,周五 从来都是苏醒后思忖片刻,看看一天要干的事.火车汽车轰鸣声与香樟树的鸟鸣声,搅拌着风传过来,一切都是初夏的样子了.树叶上泛着光,月季花簇拥着 ...

  • 相思唱和 | 那人早已放心中,纵使一场空梦

    [七律]新韵 词/吟儿 欲把相思叠作花,随风寄去到天涯. 倘如知我三分意,何若还侬一个家. 夜里听风斟薄酒,醒来对镜点朱砂. 浮生短短当惜取,共此良辰可好吗? [七律]新韵 诗/岐超 曾被青春刻下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