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一个和谐又吉祥的家庭
看文、听书,有声有色
眼睛累了,听一听;耳朵倦了,看一看
作品演播 | 申振柱
经典的意义不是让人读
而是让人学以致用
文 | 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
作者 | 雪漠
家和万事兴,永远都要以和谐为主,永远不要有纷争。就算产生了纷争,也要学会退让。退一步海阔天空,无论面对社会,还是面对家里人,都是这样。和睦的家庭才是健康的。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搞不好,还谈什么利众?国家是这样,家庭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你要是跟伴侣大吵一架,双方心里都会留下伤痕。如果夫妻之间老是吵架,老是互相伤害,老是你掐我我掐你,家庭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吉祥。吉祥的家庭是一团和气的,破坏了家人之间的和气,家就会四分五裂。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这样。所以,不要整天跟人斗来斗去,除非你想跟他绝交。
孩子和父母之间也是这样,要懂得示弱、和谐和感恩,并且做到三点: 第一,不抱怨,无论是对父母、朋友还是同事,都不要抱怨;
第二,不谈是非,跟任何人交流,都不要谈论是非,更不要搬弄是非;
第三,做好自己的事情。
如果能做到这三点,家庭氛围就会和谐很多,人际关系也会和谐很多。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还能示弱,随时发现别人比自己强的地方,就会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记住,这不是装,而是真的发现别人胜过自己的地方,然后用一种学习的心态去面对他。
只要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你就会发现,自己学的东西越多,就会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越多。为什么?因为,你知道的东西越多,眼前的世界就越大,你会看到更多你不知道、不熟悉的事物。苏格拉底在谈这个话题时,先画了个圈,然后告诉那个人,圈里是自己拥有的知识,圈外是自己不懂的知识,他知道得越多,圆圈就越大,圆圈的周长也越长。换句话说,他知道得越多,跟那个未知世界的接触就会越广,他就会越觉得自己无知。比如,如果不下围棋,你就不会知道自己有那么多围棋知识还不知道;如果不学天文学,你就不会知道自己有那么多天文学知识都不知道;如果不学物理学,你就不会知道自己对那么多物理学知识一无所知;如果不学医,你同样不会知道自己在医学领域是多么无知。所以,越是善于学习的人,就越会觉得自己无知。
有学习心态的人是应该充满信心的,哪怕他的眼前还有大量的未知,还有大量的空白和问号,也不用灰心丧气。因为,他之所以会发现那么多需要去学的东西,是因为他在反思、在进步。所以他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谦虚、努力地完善自己,慢慢去探索。虽然他越是了解,就会发现有越大的空间是自己不了解的,也没关系。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对善于学习的人来说,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所以,没关系,学就对了。只有知道自己是一个无知的人,才能真正地学会忍让、不骄傲,凡事能退步,那么你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甘心,不会事事都想占上风,不会老是和环境对抗。
我曾经发现了一个现象:有人非常强势,但他的路反而会越走越窄;有人显得非常弱小,但大家都能包容他,他的路就会越走越宽。所以,就算做事了,成功了,也不要骄傲,更不要张扬,因为做事是必然的,成功也是必然的,不要觉得这有多么了不起。在与世界和他人沟通的过程中,学会示弱、忍让、后退、低调、随时学习。
我们国家为什么有很多家族都富不过三代,到孙子那一代就开始变穷?就是因为不懂得“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一个外国思想家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然后得出了几个结论: 第一, 避免势尽人疏;第二, 避免利尽人散; 第三, 不骄己得; 第四, 明察没落;第五,杜绝隐患。
什么叫势尽人疏?“势尽”就是前进的势头停止了。为什么会停止?因为之前用力过猛,以至于后继无力。中国人无论做什么都讲究余地、分寸,就连吃饭也提倡只吃七分饱,就是这个道理。当你前进的势头停止了,慢慢衰弱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慢慢地离开你,这就叫“人疏”。什么叫利尽人散? 做生意或者与人交往都不要一味从利益出发。因为利益聚在一起,利益没了人也就散了;贪利过多,也会不欢而散。所以,平淡处才能见到真情。我们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和任何人交往,都一定要保持一段安全距离,这是对别人的种尊重,也是对这份情谊、这个缘分的珍惜。
“不骄己得”跟老子所说的“果而勿骄”很像,基本上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不为自己的成果或者自己拥有的东西感到骄傲。
“明察没落”的目的就是“杜绝隐患”,就是说,你要知道自已在什么地方做得不够,有什么不足,将来有可能会因为什么而失败。知道这些后,你就要小心谨慎地改善它们,避免在这些地方犯错。那位思想家总结道:“长期的成功,只有在心怀恐惧的时候才可能实现。”恐惧什么?恐惧隐患。你知道人不可能永远成功,必然有条件会让你失败。你最该注意的,就是这个让你失败的条件。这个条件当下还没有成熟,所以它不太明显,也还没有威胁到你的成功,但它的种子正隐藏在你命运的土壤之中,如果你不找到它,挖出它,甚至还不知好坏地给它灌溉施肥,它一旦成熟,就有可能让你一败涂地。你始终明白这样的可能是存在的,所以始终谨慎小心、如履薄冰地对待你的事业和人生,始终在用一种审视的眼光观察自己的命运,希望找出那个失败的种子有可能埋在哪里。这就是明察没落”。当你找到这颗种子,然后不给它浇水施肥,不让它享受阳光和雨露,久而久之,它就会枯萎夭折,你也就少了一种失败的可能。这就是“杜绝隐患”。人想要长久成功,必须永远都意识到一种失败的可能性。它要成为你心里的一缕细丝,不会扎疼你,但你始终会意识到它的存在。它会提醒你,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你只要不去做不该做的,去做该做的,就会得到长久的成功。
家长们面对孩子的时候也是这样,要了解孩子,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慢慢地告诉他,什么因素会导致人生中的失败,就像老师告诉孩子们该如何做选择题,很多人大多会在什么地方失分一样。这非常重要。所以,家长要多学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会智慧地生活,这样才会知道自己的隐患是什么,孩子的隐患又是什么。知道这些之后,就慢慢地、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让孩子明白如何选择,各种行为分别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比起钢琴、毛笔字、跳舞等技能方面的培训,或许这才是家长们更应该着力的地方。
当然,不只是孩子,其实每个人都需要知道自己的不足。虽然对于成年人来说,人生已经过去了很长的一截,很多东西几乎已经定型了,但是,当你明白了自己的不足,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时,人生或许会展现出另一种风景,很多你以为“必然”的东西,都会变成“过去”。所以,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好,永远保持一种求知若渴、虚心若愚的状态,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也不要把别人的赞美和认可太当一回事。
我有一个很特别的习惯,就是总会感激那些骂我的人。当我发现谁在骂我,或是否定我时,我马上就会把他当成老师,反省自己,做出相应的改善。为什么?因为,所谓的骂,只是他提醒我的一种方式和角度,虽然不是我们更喜欢的那种角度,却完全可以发挥同样的作用。因为,他骂我的,正好是我做得不好、应该注意的。这是我能走到今天最大的原因。相反,很多人之所以走不到这一步,也是因为没有这样的心态。
我再分享一个发生在中国古代的故事。在科举制度的时代,有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中了状元,于是他变得非常骄傲,很多人的话他都听不进去。有一天,他和一个同学辩论,两个人各执已见,争得面红耳赤,情绪激动之下,他给了那个同学一个耳光,同学觉得受了侮辱,就流着泪走了。当时,他就觉得这么做不太对劲,但究竟怎么不对劲,他却没有深思。后来,这件事传到他父亲的耳朵里,父亲就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还附上了一块板子。父亲的意思是,你做出这种事,是应该被家法伺候的,你必须跟你的同学道歉。他这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就去找挨打的同学道歉,但那个同学不见他——人家毕竟是进土,你却当众打他耳光,让他受辱,他怎么会不生气?所以,他找了那个同学四次,那个同学每次都不愿见他。第五次,他把父亲的信和竹板托人交给同学,过了不久,同学就哭着来见他了。他看到同学那么伤心,以为同学还是不原谅他,其实不是,同学已经原谅他了,但是一想到他有这么好的父亲,能指出他的错误,而自己的父亲却已过世了,同学就悲从中来。状元听完告诉他,不要紧,我们从此就是好朋友了,我会指出你的错误和过失,你也要指出我的错误和过失,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进步。后来,他们果然互相发现毛病,互相指出毛病,共同纠正毛病,最后都成了非常优秀的人。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特别感动,因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这样了,大家都很聪明,都把对你的看法藏在心里,都不会告诉你哪里做得不好,你有什么毛病,因为谁都不愿意得罪人。所以,如果你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就要好好珍惜他,因为他跟你的父母是一样的,甚至比你的父母更重要。不要一发现自己的错误就一蹶不振,更不要一听到有人批评你、说你哪里哪里不好,就恼羞成怒。要感恩他们。父母不能永远陪着你,他们终究会老去,到了那个时候,你想找到一个能指出你错误的人,可能就再找不到了。大家都会奉承你,给你戴高帽子,那么你就永远都不能进步。
修道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提升自己的修养,修正自己的行为,升华自己的品格。所以,老子看似讲打仗,其实讲的也是一些修道中需要明白的道理。很多时候,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跟家与家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样的,因为,归根究底,这些关系都是人与人的关系,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也就学会了如何处理这关系。
希望大家学完《道德经》之后能好好地完善自己,学会低调,学会忍让,学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学会得到之后的谦虚与谨慎,学会不跟人冲突,学会永远不骄傲,学会永远和谐,学会永远尊重他人,学会感恩那些指出你过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