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到宇宙尽头》:既要仰望星空,又需脚踏实地

博库悦读 2018-04-05

文 | 王扬

有人说,所谓成长,就是逐渐意识到自身局限的过程。个人成长如此,人类文明的进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人类文明的“童年”,人们一度以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而宇宙不过是“天圆地方之境”。

但随着文明不断进步,宇宙作为一个观念——“越来越大”,相较之下,人自己则越发意识到自己的渺小。那么,既然宇宙无比广大,它是否有尽头,人类又是否可以亲身触及呢?

《漫步到宇宙尽头》正是这样一部谈论“宇宙尽头”的作品。书如其名,青年学者、科普作家李然以时间为纲,在这部作品中叙述了人类如何一步步拓展自己对宇宙的认知,探索茫茫天外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更关键地,通过理解宇宙,人类终将更好地理解自己——毕竟这宇宙间的一切,都绝非孤立之存在。

《漫步到宇宙尽头》

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奇迹

就在这宇宙之中

作为一部科普作品,《漫步到宇宙尽头》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其语言上的明白晓畅。而这种将大众陌生且不易理解的内容,以驾轻就熟的笔触娓娓道来的能力,无外乎要归因于作者自身的阅历与学术素养。

很大程度上,许多所谓的“硬核”知识之所以难懂,是因为读者很难将它们与所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而很难建立起相应的知识架构。而一个讲述者倘若仅仅是“有一说一”,势必无法打破这种僵局。

而在《漫步到宇宙尽头》中,尽管作品的关键词包含了“天体物理”“暴胀理论”“暗物质”等等,它们都难免有些让人望而生畏,但作者却以可靠的方式,将它们的来历与意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真正让这些知识得到理解。譬如在叙述“暴胀理论”中时,宇宙“暴胀”被生动地比喻成了一个“吹气球”的过程,而膨胀后的宇宙过于巨大,“气球上的任何瑕疵都被抹得很平了,站在气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好像站在平地上。”(李然,《漫步在宇宙尽头》,p.121)

因而,《漫步在宇宙尽头》是一部通俗化的科普作品,但这种通俗又绝非是不甚靠谱的“戏说”“演绎”。作者的写作十分严谨,而这种严谨本身也是他希望传递给读者的信息之一。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阅读科普作品的意义,已经绝非功利意义上的获取某些知识或某种技能。也许只是好奇,也许是为了开阔眼界、丰富谈资,但如果能从中汲取到可以“触类旁通”的养分,又实在是十分理想的事。也许无论是眼望宇宙的科学家,还是每日穿行在都市人流中的普通人,都需要让自己用心且严谨,才能诠释自身的价值。

于是,《漫步在宇宙尽头》的写作,又绝非只是完成了一部出色的科普作品。它字里行间包含的、对探索的渴望,足以启迪人们回想起自己儿时对种种未知的好奇;而人类一步步艰苦而卓越的求索,又处处体现了严谨——脚踏实地之于一切的意义。

或许我们理应如此经营自己短暂的一生——在匆匆赶路的同时,也不忘停下脚步,将眼光投向宇宙深处。或许都市的“光污染”,会让穿越宇宙的古老星光稍显难寻,但读上这样一部扎实的、“远离日常”却又脚踏实地的优秀科普作品,大概会让每个人,都想起那个在儿时的夏夜听故事、数星星的自己吧。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