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病的中成药
胃病常表现为胃痛、胃胀、呕心、反酸、嗳气、恶心等,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中医药自古以来重视调理脾胃,并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医生们研制了传统古方的中成药,也研制了新型的中成药。
1.胃苏颗粒:
源于我国著名中医专家董建华院士(1918.12.17-2001.01.26。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经验方,经扬子江药业集团开发为中成药,于1993年上市后,一直畅销至今。
组成:陈皮、佛手、香附、香橼、枳壳、紫苏梗、槟榔、鸡内金。功效: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适应症:胃痛 气滞证。主要表现:胃脘胀痛,可伴有胁肋部疼痛,嗳气或矢气(放屁)则舒,情绪郁怒则发作加重,胸闷食少,大便不畅等。
用法:每次15g,每天3次,冲服。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服药3天症状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2.荜铃胃痛颗粒:
这我国著名中医专家董建华院士继“胃苏颗粒”后的另一贡献,董院士在古方“金铃子散”(宋·《太平圣惠方》)和“左金丸”(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基础上,结合当代胃脘痛患者病因病机和个人用药经验而制定。于1997年收录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目录。
组成:荜澄茄、川楝子、醋延胡索、酒大黄、黄连、吴茱萸、醋香附、香橼、佛手、海螵蛸、煅瓦楞子。功效:行气活血,和胃止痛。
适应症:胃痛 气滞血瘀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出现的疼痛、烧心、反酸等。
用法:每次5g,每天3次。冲服。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服药3天症状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3.气滞胃痛颗粒:
中医专家王永炎教授(1938.9.29~,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代表的脾胃病专家根据胃痛特点等,制定了肝郁气滞、脾胃虚寒、脾胃阴虚三个证型,并创制了气滞胃痛方、虚寒胃痛方、阴虚胃痛方等,后委托辽宁华润本溪三药有限公司生产,1996年进入临床以来,治疗胃痛方面取得一定效果。其中以气滞胃痛颗粒最为成功,已成为治疗胃脘痛临床一线用药。
组成:柴胡、延胡索、枳壳、香附、白芍、炙甘草。功效:舒肝理气,和胃止痛。
适应症: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等肝气犯胃证或肝气郁结证。
用法:每次5g,每天3次。冲服。注意事项:孕妇慎用。胃痛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虚寒胃痛颗粒、阴虚胃痛颗粒等也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使用。
4.枳术宽中胶囊:
该药为国内首创的纯中医促进胃肠动力药(吗丁啉、莫沙比利等),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徐大毅教授(1930.5-2018.7.15)经过数十年科研和临床试验而研制,2002年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药三类新药,至今仍用于治疗功能性胃肠病。
组成:白术、枳实、柴胡、山楂。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消痞。
适应症:脾虚气滞证。用于胃痞(脾虚气滞),症见呕吐、反胃、纳呆、返酸等,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以上症状者。
用法:每次3粒,每天3次。饭前服用。注意事项:服药后偶见胃痛或大便次数增多。
5.温胃舒颗粒
“温胃舒”和“养胃舒”是源于古代的“温胃汤”(金·李东垣《脾胃论》),由江苏省中医院和合肥神鹿集团联合研制,主要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根据八纲辨证,将萎缩性胃炎分为胃(脾)阳虚及胃(脾)阴虚,以“温胃汤”为基础加减,形成了阳虚方(温胃舒)和阴虚方(养胃舒)。1984年通过鉴定后广泛用于临床。目前三九医药公司也有生产。
组成:党参、附子(制)、黄芪(炙)、肉桂、山药、肉苁蓉(制)、白术(炒)、山楂(炒)、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功效:温中养胃,行气止痛。
适应症:脾胃虚寒证。用于慢性胃炎,胃脘凉痛,饮食生冷,受寒痛甚。
用法:每次1.2g,每天2次。口服。注意事项:胃大出血时忌用。孕妇忌用。服本药3天症状未改善,应停止服用,并去医院就诊。
养胃舒颗粒
组成:白术﹑北沙参﹑陈皮﹑党参﹑干姜﹑黄精﹑山药﹑山楂﹑菟丝子﹑乌梅﹑玄参。功效:益气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
适应症:气阴两虚证,用于慢性胃炎,胃脘灼热,隐隐作痛。
用法: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次。口服。注意事项:胃大出血时忌用。孕妇忌用。服本药3天症状未改善,应停止服用,并去医院就诊。
6.三九胃泰颗粒:
第一军医大学(现在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张万岱教授(1930.3~)带领团队,根据多位专家临床经验而研发,于1973 年至1984年完成了相关基础和临床试验,1985年由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成中药新药。该药于1995年至1997年和2000年4月至2000年12月分别再次进行临床研究验证。因临床疗效确切, 毒副作用小, 深受广大患者及医生的欢迎。
组成:三叉苦、黄芩、九里香、两面针、木香、茯苓、白芍、地黄。功效: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消炎止痛,理气健胃。
适应症:除脾胃虚寒证以外的其他证型。用于上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纳减、心口嘈杂感等及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炎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每次10g,每天2次。冲服。注意事项:胃寒患者慎用。忌油腻、生冷、难消化食物。忌情绪激动或生闷气。糜烂性、萎缩性等慢性胃炎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慢性胃炎患者服药2周症状无改善,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7.荆花胃康胶丸:
由天津天士力集团研发生产,主要成分由驱蛔素、对伞花烃、a-萜品烯三成分(共95%以上)组成,驱蛔素是主要药效和毒性成分,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Hp),可改善急性胃炎溃疡发生程度和乙酸胃烧灼性的溃疡愈合,抑制大鼠幽门结扎的溃疡形成,对胃肠道平滑肌具有一定解痉作用。2001年已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抗Hp效果明显,联合标准抗Hp方案可取得更好效果。
组成:土荆芥、水团花。功效:理气散寒,清热化瘀。
适应症:肝胃不和兼血瘀证。寒热错杂证。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胀闷,疼痛、嗳气、返酸、嘈杂、口苦等。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每次2粒,每天3次。饭前口服。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脘不适等;一般可自行缓解,严重者可停药对症处理。
8.达立通颗粒:
由南昌弘益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生产,2005年上市,目前也广泛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
组成:柴胡、枳实、木香、陈皮、清半夏、蒲公英、山楂(炒焦)、焦槟榔。功效:清热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滞。
适应症:肝胃郁热证。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便秘。用法:每次6g,每天3次。饭前冲服。
注意事项:个案报道服药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皮疹。
9.香砂六君子丸(浓缩丸):
出自清·罗美《古今名医方论》,为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方,经改造成为中成药。
组成:木香、砂仁、陈皮、制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功效: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适应症:脾虚气滞证。用于脘腹胀痛,消化不良,嗳气呃逆,呕恶食少,大便溏泻等。
用法:每次6~9g,每天2次。口服。注意事项:孕妇忌服。不适用于口干、舌少津、大便干者。不适用于急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大便水泻频频,脘腹作痛。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并到医院诊治。
10.越鞠丸:
出自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组成:香附(醋制),川芎,栀子(炒),苍术(炒),六神曲(炒)。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消痞。
适应症:气郁痰阻证。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用法:每次6~9g,每天2次。口服。
注意事项:忌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物。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11.参苓白术颗粒:
源于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麸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功效:具有健脾、益气之功。
适应证:脾胃气虚证。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用法:3g/次,3次/d,冲服。
注意事项: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服药2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以为常见的几类治疗胃痛、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常用中成药,均经过了临床实践的检验,序号为随机写的,不代表药物本身优劣的排名。以上药物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具体用药需详见说明书。部分药物通过不同的制剂技术,已形成了胶囊、颗粒等不同类型,可供选用。
参考资料:
李军祥.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v.25(12):889-894.
李军祥.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v.2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