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碑帖-清 ·何绍基通临《衡方碑》
《衡方碑》全称为《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刊刻于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九月,一般认为书丹者是朱登。其字体方拙朴实,以拙取胜,间架稳实厚重,如虎卧阙下;笔画端正粗壮,笔笔如磐石,折角棱条分明,有严峻之态;章法行密字满,平正之中有欹斜之变。历来书家都对《衡方碑》的书法赞许有加。
此卷通临《衡方碑》册为何绍基六十五岁所书日课,是其晚岁精进纯熟之作。波磔放荡,古拙绵劲,骚气十足。而正如沙孟海先生所述:“何绍基各体书,隶书第一......他的境界,虽没有伊秉绶的高,但比桂馥来的生动,比金农来的实在,在隶家中,不能不让他占一个席次。”
何绍基曾于《张婉女史肄书图,张仲远嘱题》(见《东洲草堂文钞》)中说道:“余尝谓书为六艺之一,而学者所从事,未有难于此者也。一心运臂,臂运腕,腕使笔,笔使墨,墨使指,指肖心,扞格太多,得于心不能应于手,一难也。纵习古人碑碣简牍而沿袭肖似,不克自成门径,与此事终不相涉,二难也。”
何绍基所说的学习书法的“二难”,一是是指书写过程中难于心手双畅,没有任何抵触。何绍基执笔用的是“回腕高悬”法。这种书写方式是极为吃力的。
他曾自述:“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矣。因思古人作字,未必如此费力,直是腕力、笔锋天生自然,我从一二千年后策驽骀以蹑骐骥,虽十驾为徒劳耳,然不能自已矣。”显然,他知道前人作字并非如此,但为了追溯秦汉、魏晋的古法,以柔软的毛笔去表现雄浑博大的金石气象,他毅然选择了苦行僧般的修炼方式而“不能自已” ,骨子里透露出的就是“倔强” 。
何绍基所谓的第“二难” ,则指的是遍习古人碑帖,就算能学得肖似,但若没有个人的学书体系与风貌,终归徒劳一场。因此,也无怪乎后人评论其晚年临作时说道:“蝯叟临书,无论何碑,只是一个字体。吾见其临汉碑数十种,只如一种。书家固贵神似。”
何绍基所临习的汉碑,介乎似与不似之间,反映出他的学书理念,即书家要自成路数,自出新貌。正如徐渭认为的那样:“时时露己笔意者,始称高手。”
何绍基临衡方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