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采访,主持人语气中略带酸味儿地问当年...
一次采访,主持人语气中略带酸味儿地问当年明月:“听说你3年拿了4100万版税,打算怎么花?”本以为当年明月身为公务员会讲一堆大道理,可谁知,这位憨厚的湖北小伙笑了笑,说了一句话,惊呆了所有人!
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当年明月朗声说:“我要买两个馒头,想蘸红糖蘸红糖,想蘸白糖蘸白糖!”主持人面露惊讶,四千多万就只想吃个馒头?当年明月看着主持人接着说:“我根本不追求吃穿,你看我这身衣服,还是专门为了上你们节目买的,花了260块钱呢!”
当年明月的语气里含着心疼,主持人听到这忍不住笑了,说:“没想到,像你这样的富翁,还这么抠门?”
听到主持人这样说,当年明月的神情以及态度都变得严肃起来,解释自己并非抠门,只是生活简单为真,当年明月表示自己从来不觉得穿着上万元的衣服就能够高人一等,或者是能够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提高,并且一个人穿的衣服并不能说明他是什么人。
随着当年明月的话头一落,顿时场内掌声雷鸣!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不是什么达官显贵的家庭,当年明月和平常人一样,按部就班的入学、升学,在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在2006以前,石悦仅是石悦,一个不太起眼,但是热情又好学的湖北小伙子,而3月初,石悦在论坛上开始连载了《明朝那些事儿》。
从此因为这本书,名声大噪,当年明月这一名字的风头更是盖过了他的原名,在学生时代,当年明月就非常喜欢历史,抱着史书爱不释手,正是因为对历史酷爱,后来当年明月才有了连载《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的想法,他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历史也可以不是枯燥乏味的,也可以扣人心弦,让人沉醉其中的。
这本书大火,当年明月也跟着红了起来,而了解当年明月后才更为惊讶,写出这样一本书的人,还是一个公务员,堪称牛人了。
不仅如此,当年明月书写好的,他的仕途也步步高升,在15年,当年明月升成了上海市的厅局级领导干部岗位,而在15年前,当年明月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无人问津且无人知晓的基层科员,而此时当年明月才41岁。
为什么当年明月能够两手都不误,获得如此成就?
这一切的答案其实都藏在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里。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说:成功,就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度过一生。
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中,免不了父母的耳提面命,总是告诫我们要好好读书,将来才会考上大学,到时候才能赚钱,坐办公室。利益至上、耳濡目染之下,多少人失去自己最初的信念和梦想。不知不觉我们就活成了自己小时候最讨厌的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去考虑学什么的初衷已经不是我喜欢、我想学,而是“这个专业赚钱”、“学这个以后有出路”……我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失去了自己眼里的光。
而当年明月从来不以利益为目的,可能这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当年明月在工作之余一直坚持学习,无论是狂风大作还是艳阳高照,当年明月都会每天学习两个小时,而大多数时间都是用来看史料,沉浸在历史长河里,专心致志。在旁人眼中,当年明月简直就是无异于苦行僧。
并且在采访中当年明月也说过:“我从不泡吧、唱卡拉OK,不谈恋爱,朋友聚会也不会出去。”
成名之后的当年明月依旧深居简出,并且他没有因为自己成名而骄傲。正是他这份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的品质,才让他能够拥有今天的成功。
在《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里,可见当年明月的三观极正,推崇:“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从头至尾弘扬信奉的也是要将一生所学用以报效国家,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读史明智,这句话在当年明月身上就是最真实的写照。当年明月如今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和他之前知识的累积有着紧密联系,虽然在之后当年明月没有出新的作品,但是并不代表他停止了对历史的学习,只不过是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工作上面,当年明月在接受央视节目采访时,也曾经表明自己不希望这样一直红下去,更加希望之后的生活能够专注在工作上。
当年明月写成《明朝那些事儿》花了许多心血,并且付出得以回报,他的这套书广受好评,很多人看完一遍都直呼得再看几遍,方能过瘾。
并且这套书受众广,大人学生都可以看,而且内容并非晦涩难懂,许多学生在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后还加深了许多历史知识,对他们之后的历史学习都大有裨益。
如今,这套书已经新增修订了9册套装,这对喜欢《明朝那些事儿》的人来说,买下这套书,就能完完整整的看个过瘾,别看有9册,听着好像很多,但是实际上一旦沉浸在历史的海洋里,那只有嫌不够看的,还未曾有嫌弃内容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