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舞蹈精粹]第137期:绚丽多彩的琴音

法国作曲家圣桑为人们所熟悉,多半是因为他的大提琴曲《天鹅》,而另一首《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则不那么著名,其实这首才是最能体现作曲家天份与功力的作品。圣桑认为他在自己的这首作品中解决了使大提琴协奏曲作曲家常常感到困惑的一个实际问题——即这种音域较低的独奏乐器,在整个交响乐队的轰然巨响的音响背景上如何容易让人听到的问题,圣-桑为大提琴协奏曲文献确实作出了贡献。俄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肖斯塔科维奇(Shostakovich)、拉赫马尼诺夫(Rachmaninoff)都认为:这首协奏曲是所有大提琴协奏曲中最出色的。

圣桑的《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72,当时是37岁,这是一首朴实的作品,纯粹以其直率的表达而引人入胜,它既不浮华,也毫无学究气。 整部曲子绚丽多彩、形式严谨,表现出热情的自由幻想与纯法国式的典雅相结合的特色。这首时长20分钟的曲子,在技巧上是有点难度的,它要求演奏者同时兼备速度、激情和爆发力,因而成为很多大提琴家争相诠释的经典曲目。

这首协奏曲采用李斯特式的单乐章结构,但其中含有三个不同节奏与速度的明显段落,或者,换句话说,三个“乐章”不间断地连续演奏,由于其中有一个基本主题不时间隔出现,从而使整个协奏曲的乐章连接显得十分精练、紧凑,仿佛天衣无缝一般。

乐曲开始时出现的是一个比较新型的乐队前引,这就是全乐队的一声响亮和弦,随后第一主题便暴风骤雨般地汹涌而来。在接下来的两三分钟内,这个主题反复重现,并由大提琴扩展到长笛、单簧管、小提琴,直到把整个乐队拖进来,以展现宏大的气势。第二部分,曲调优美而舒缓,极富歌唱性,大提琴的投入循序渐进,表达一次比一次充沛,如同一名舞者从青涩走向圆熟。第三部分又再现了第一主题,只是层次更加复杂,旋律比在第一部分中更加雄厚和沉稳。

音乐在进行中出现过以独奏大提琴令人眼花缭乱的乐句为标志的较为激动的瞬间,独奏大提琴在这里虽有较多的技术要求,但它总是处于它本身最有效果的音域之中,几乎没有纯种的技巧卖弄。音乐的力度显然逐渐在松弛和减弱,这时,音乐的节奏、速度和调性都改变了。从远处仿佛传来一阵阵舞蹈的乐声,这是加用弱音器的弦乐器轻声的分部合奏,它使这段音乐酷似一支古风的舞曲,同时又像是一段精致的间奏或是短小的诙谐曲。但是,独奏大提琴似乎并不喜欢它的乐队伙伴的自言自语,然后进行它那非常轻柔而美丽的另番诉述,同乐队形成对位呼应。

当独奏大提琴对这种陈述方式已经不感兴趣时,它便以辉煌的华彩乐句自娱。但是,当它正沉醉于漫长的颤音时,乐队的舞蹈性音乐又回来了,只是这时它运用的是木管乐器声部的穿透性音响,从而使乐队的色彩有一番美妙的变化。在这首十分朴实的协奏曲中,只有当独奏大提琴开始演奏这支新曲调后,它才越来越辉煌地发挥大提琴的演奏技巧,包括快速的音阶、结构复杂的节奏、分解和弦的乐句以及八度音进行等,从而促使音乐一度形成高潮。最后,当小提琴重又奏出乐曲的基本主题之后,乐队全奏又爆发出一次强猛的力量,配合着增快的速度,以有增无减的激奋情绪结束全曲。

圣桑《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视频,是由阿根廷女大提琴家索尔·加贝塔(Sol Gabetta,1981年出生)担任独奏,由英国指挥家保罗·麦克雷什(Paul McCreesh,也是大提琴家)执棒指挥丹麦国家交响乐团协奏。

视频:《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