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帕金森”这种疾病你了解多少?

帕金森病又称特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PD),简称Parkinson病,也称为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shaking palsy),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

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随年龄增高,男性稍多于女性。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为主要特征。

帕金森是什么病呢?帕金森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年龄老化:在一项帕金森的调查中发现,患有帕金森的患者,大多数患者的年龄都在60岁以上,在这以下的患者较少,而且随着年龄增加帕金森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人在衰老过程中和帕金森的原因有关的细胞也会逐渐变得衰老,在数量上有所减少。

二、环境因素:在帕金森的疾病中,环境因素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之前的有些科学家就发现,有种化学物质mptp可以在人以及动物身上造成典型的帕金森症状。不仅症状完全相似,从病理结构病例改变上也发现这个化学物质引起的帕金森的病因和人的帕金森病的病理非常相似。可见帕金森患的病因与环境因素有关。在外界环境中有一些物质,或者和mptp相似的化学物质如杀虫剂等可能会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

三、遗传因素:这也是常见的帕金森的病因之一,一个疾病的遗传就是与基因突变、家族遗传有关。随着基因的深入研究,对基因表达蛋白功能深一步了解,药物的治疗,针对病因学的治疗,针对基因的治疗,还是很有希望的。

遗传易患性:医学家们在长久的实践中发现帕金森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倾向,帕金森的病因是有帕金森病人的家族其亲属的染病率较正常人群高某些。

症状体征症状体征:

1、首发症状  存在着个体差异,以多动为主要表现者易于早期诊断。首发症状依次为震颤、强直或动作缓慢、失灵巧和(或)写字障碍、步态障碍、肌痛痉挛和疼痛、精神障碍如抑郁和紧张等、语言障碍、全身乏力和肌无力、流口水和面具脸。通常认为,从发病至诊断时间平均2.5年。

(1)震颤:震颤是因肢体的促动肌与拮抗肌节律性(4~6Hz)交替收缩而引起,多自一侧上肢远端开始,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及头部一般均最后受累。上肢的震颤常比下肢重。手指的节律性震颤形成所谓“搓丸样动作”。

(2)强直:促动肌和拮抗肌的肌张力都增高。当关节做被动运动时,增高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而感均匀的阻力,称为“铅管样强直”。由于肌肉强直,病人出现特殊姿势。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指间关节伸直,髋、膝关节均略为弯曲。疾病进展时,这些姿势障碍逐渐加重。严重者腰部前弯几乎可成为直角;头部前倾严重时,下颌几乎可触胸。肌强直严重者可引起肢体的疼痛。

2、运动障碍(运动不能或运动减少):是帕金森病致残的主要原因。既往认为运动不能系肌强直所致。自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后发现,手术可减轻甚至消除肌强直,但对运动减少或少动影响不大。临床上肌强直、少动之间表现程度也不平行。目前认为运动减少与DA缺乏有关。运动障碍表现为:

①运动启动困难和速度减慢: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坐下后不能起立,卧床时不能自行翻身,解系鞋带和纽扣、穿脱鞋袜或裤子、剃须、洗脸及刷牙等动作都有困难。重复运动易疲劳。

②多样性运动缺陷:表情缺乏、瞬目少、“面具脸”为特有面貌,严重者构音、咀嚼、咽下困难,大量流涎是由口、舌、腭及咽部等肌肉运动障碍所引起,而唾液分泌并无增加,仅因病人不能把唾液自然咽下所致。严重病人可发生吞咽困难,步行中上肢伴随动作减少、消失。

3、姿势保持与平衡障碍:最初帕金森报道时就提出姿势与步态异常为本病的主要表现。Martin(1967)认为姿势与步态的异常是由于伴随主动运动的反射性姿势调节障碍所致,可出现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起步困难、步行慢、前冲步态、步距小,行走时,启步困难,但一迈步后,即以极小的步伐向前冲去,越走越快,不能即时停步或转弯,称慌张步态。转弯困难,因躯干僵硬加上平衡障碍,故当病人企图转弯时,乃采取连续小步使躯干和头部一起转向,由于姿势反射调节障碍,患者行走常发生不稳、跌倒,尤其在转弯,上下楼梯更易发生,立位时轻推(拉)患者有明显不稳。因平衡与姿势调节障碍患者头前屈、前倾,躯干前曲、屈膝、屈肘,双手置于躯干前,手指弯曲,构成本病特有的姿态。

从肝脾肾认识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 ·五常政大论》中“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栗 ”等描述,记载了本病以肢体僵硬、震颤、肌张力高为主要症状。《内经》中明确阐释了颤证与肝脾肾三脏的联系,如《素问 ·至真要大论》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指出颤证的发病脏腑应归属于肝;《灵枢 ·口问》载:“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 ”,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主肌肉,虚则筋脉肌肉失养;《素问 ·脉 要精微论》载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指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筋骨失养,渐成颤证。

从肝脾肾论治帕金森病 

滋补肝肾,熄风止颤法 

孙一奎著《赤水玄珠》中记载颤证 “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虚,法则清上补下”,肝肾同源,肝为肾之子,肾为肝之母,肝之阴血赖肾之阴精以涵养,肾之阴不足,水不涵木,则肝阳偏亢化风,扰 动经络。本病病机以肝肾阴虚为主,以瘀、痰、风、毒为标,辨证必须分清标本主次。治以滋养肝肾,敛肝熄风、养血濡筋为主。

 益气养血,化痰熄风法 

劳倦思虑过度,饮食失节,日久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乏源,痰湿内生,心脾 俱伤,虚风内动,四末筋脉失养则肢体颤动,治以益气养血、化痰熄风为主。

补肾益髓,活血通络法 

若肾精不足则无源化气,推动、温煦无力;精少则不能化血,脏腑与四肢百骸失其濡养。陈婉珉等通过对100例PD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得出震颤型以血瘀及风最多见。肾虚必兼有血瘀,气血运行的原动力 在于肾阳的温煦、肾气的化生,瘀血为本病的病理因素,瘀血阻滞,脉道不通,血行不畅,筋脉失濡而手足颤动,屈伸不利,此即血瘀生风。李中梓在 《医宗必读卷十 ·痹》中指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因此在补肾益髓 的基础上应重视活血化瘀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