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污染”和“感染”两种说法有怎样的区别
昨天文章关于《“生肉制品别在水龙头上面直接冲洗”的前因后果》做了分析,但根据最新的消息得知,国家提示大家在清洗生肉制品,尤其是海产品时别放在水龙头下面直接冲洗,归因于:生肉制品可能会感染病毒——即生肉制品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这一说法不准确,专家给出的可能性解释是:担心生肉制品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所以建议大家清洗时注意对应的事项。
之前理解的感染和当前准确的定义污染,它们是否有区别,它们所指的问题实质是什么,哪种定义能更准确地解释当前北京遇到的感染人数增加的状况呢?
今天我们先对之前的理解进行相应的修正,同时探索一下处在污染情景下的我们要如何行事,会更加安全一些。
-01-
到底是“感染”还是“污染”,它们有何不同?
新冠病毒污染和新冠病毒感染这两种说法有怎样的区别,分别表示着新冠病毒怎样的存活及传染状态,对周边的人的影响如何……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依据对应的传染病专家来解疑答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侯风琴主任医师专门给了解答,如下——
新冠病毒污染和新冠病毒感染有明显区别。污染一般是指对人体以外的外环境,如食品以及水源沾染了新冠病毒。这些物品当中的新冠病毒,因为没有适合它生存的细胞,新冠病毒在细胞外是不能够存活太久的,所以是暂时的。
而感染是指人或者动物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后,人体或者动物有适合新冠病毒生存的细胞,在细胞内来繁殖并存活。这时对人体或者动物有潜在的致病风险,这就称为感染。
人体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后不一定都会发病,有些人新冠病毒在细胞内可以繁殖,但是没有引起机体的发病,这个时候称隐性感染,也就是病毒携带者。有些人病毒感染之后,引起了人体的发病,就成为了病人。
所以,人体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就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亚临床感染,就是没有发病的健康携带者;还有一部分人群就是显性感染,也就是临床发病的人群。
-02-
防止生肉制品被新冠病毒污染而使人感染的方式是什么?
根据第一部分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污染针对的是物品的环境,感染针对的是人或动物(活体)。既然如此,我们防止被新冠病毒污染的物品威胁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就需要从环境处着手,尽可能的做好控制,避免物品所处的源头被污染。
这里就涉及到了生肉制品所处的环境问题。从屠宰场到生肉制品成行再到运输售卖进去家庭厨房进行烹饪,有三个环境是关键:
其一、生肉制品的产地——饲养、屠宰所处的地域位置,即它是不是在新冠病毒感染的地方,如果是,政府管理者就要做好卫生防疫检测之后才允许进入市场,否则,禁止往外发售;如果不是,那么生肉制品的源头就可以保障。
其二、生肉制品的集散地——批发市场,处在被新冠病毒污染了的原产地,生肉制品不容易进入批发市场,暂且不讨论,仅说源产地安全的生肉制品,于是就得考虑大家购买时所在的农批市场是否被新冠病毒污染过。如果污染过,尽量做好防护再考虑是否购买;如果没有被污染过,安心的购买烹饪就是即可。
其三、生肉制品及海鲜的清洗烹饪所在地——厨房,这里一般不会出现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情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万分之一几率下自己或家人买了有被新冠病毒污染的生肉制品,所以在清洗时不要直接在水龙头地下冲防止洒溅而污染厨房以及其他食品,清洗过程中不要直接触摸眼鼻,清洗完之后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做好这些防护,确保自身及家人安全。
-03-
关于生肉制品的运输过程——冷冻链是否会被污染?
如果新冠病毒污染了食品或食品包装材料之后,在常温状态下存活时间较短。但是考虑到生肉制品以及海鲜类食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冷冻链来存储,而低温状态下新冠病毒存活的时间却较长。虽然我们不能排除低温冷藏食品和包装材料作为新冠病毒载体造成病毒污染并引起传播的可能,但是对食品冷冻运输的过程中做好检验检疫是发现新冠病毒有效手段。
根据李兰娟院士团队对新冠病毒在冷冻链运输环节的疫情防控情况的看法,承认:病毒在冷链上能较长存活。并表明:
在已知并掌握的病毒中,处于4℃左右可以存活3-6个月以上,-20℃以下可以长期存活达20年左右。不同的病毒存活时间也不一样。新冠病毒是一个新的病毒,从出现到现在才8个月,对它的认识及耐低温能力尚需进一步研究。
借助这一专业的看法,我们在购买、处理、烹饪生肉制品时,尽可能地烧熟煮透就是很恰当的防疫方式。不管是一些常规的病毒,还是新冠病毒,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高温处理就可以提升安全等级,保障健康。
-04-
以上,就是针对新冠病毒“感染”或“污染”定义不同理解的说明,每一种理解对应的尤其措施,但就对新冠病毒而言,这两种定义之下的防护措施是类同的,所以该如何防护依旧如何。
理解了所以然,再对事情做个梳理,一些事情看起来就顺理成章、容易接受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