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应如何伴奏唱腔才算上乘

首先,要求操琴者对所伴奏的唱腔要会唱,会唱是前提,能否熟练地掌握唱腔,相对地决定着伴奏质量的高下。当然,仅仅会唱是不够的,重要的还是要会拉,也就是掌握京胡的表现方法、技巧。对操琴者来说,能较好地掌握演奏基本功(包括弓法、指法、尺寸、力度等),并能以这些京胡演奏的特定技巧来表现所伴奏的唱腔,如此,拉京胡的功夫就算有了一半了。为什么说只有一半呢?因为光拉对了还不够,要知道拉好京胡还有另一半更为深刻的工夫。下面将分几个问题来阐述另一半中的涵义。

1.拉谱子与拉唱的区别

京剧唱腔通常使用简谱记录。由于京剧的曲调比较复杂,如二黄、西皮、反二黄等曲调,在京胡伴奏中各有不同把位并各有不同手法(特别是装饰音)来表现每种曲调的风格、韵味,而谱面上所标示的弓法、指法只是撮其大要,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把曲调的风格韵味记录下来。内行还常说,琴师右手(即拉奏的手)好的难得,这是说操琴者实际上是用右手在“唱”,而右手拉琴的“劲头”在谱面上也是表示不清楚的。所以说,拉琴不能拉谱子,而是要拉唱。怎样才能拉好唱呢?有条件最好请专业琴师当面指教,操琴中的一些细微传神的技艺当面传授最直接。同时,应采取一听、二看、三练、四实践的学习方法,琴艺都是通过这四个步骤逐渐提高的。

2.充分体会理解所演奏的内容

京剧不同流派在唱腔上区别很大。如同一出戏中的同一段唱腔,梅派和程派就有很大不同。假如用拉梅派的手法伴奏程派唱腔,或用拉程派的手法伴奏梅派唱腔,肯定都得不到好的效果。又如京剧不同行当的唱腔,也有很大区别,生、旦、净各行当唱腔在伴奏特点上有很大不同。再进一步说,即使是同一流派同一出戏的唱腔,在不同演员唱来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操琴者能充分体会理解不同流派各自的演唱特色、不同行当各自的演唱特点、不同演员各自的演唱个性。只有先知,才能后会,只有充分体会理解了不同流派、不同行当、不同演员的唱法,才能使伴奏与演唱水乳交融。

3.必须掌握好节奏尺寸

能否掌握好节奏尺寸,是衡量一个琴师技艺如何的重要标准。

老一辈琴师曾经讲过:以艺术水平而论,琴师可分为上、中、下三等。

下等水平的琴师常见的毛病是后坠,致使演唱者不得不花费额外的力气带着胡琴走,遭遇此等琴师,演唱者无疑是够累的。

中等琴师是能与演唱同步同行,保腔裹调,不洒汤不漏水,严丝合缝。能达到这种水平,便可称合格琴师。

上等水平的琴师,可以喻为水,而演唱则可喻为舟,水总是推着舟走,伴奏总是推着演唱走。伴奏根据唱腔的起伏跌宕,能拉得节奏清晰,强弱分明,刚柔并济,乃为上品。

4.营造气氛烘托情绪

演员的演唱不仅要依靠胡琴(乐队)托腔保调,还要依靠胡琴(乐队)为之营造气氛烘托情绪,以增强演唱效果。比如,演员(角色)情绪高涨唱腔需要高亢时,伴奏应通过一定的演奏技巧给唱腔造成喷薄爆发之势。唱腔需要缠绵低沉时,伴奏又要通过一定的演奏技巧为之处理成相应的情调。总之,胡琴要拉出场上客观空间所存在的气氛和角色主观内心所蕴含的情绪,要通过音乐效果来助长演员的激情乃至调动观众的热情,此谓之营造气氛烘托情绪。

操琴欲达此种境界,则对琴师有多方面的要求。不仅要求琴师有扎实的基本功,还必须对每出戏的剧情、人物有深刻了解,对戏剧矛盾冲突、人物性格行为有深刻了解。同时,还要对每出戏的唱腔布局,大唱段的板式组合,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才能整体统筹铺垫与重点的合理安排。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须与鼓师和乐队其他成员密切配合。总的说,要求琴师有丰厚的底蕴,有很强的综合能力。

以上简述了京胡如何伴奏唱腔,希望读者能从中悟出一些京胡伴奏的道理和要领,并使之化入拉琴的实践中。相信通过对拉琴道理的揣摩理解,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琴艺会逐日提高,渐臻完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