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证发汗后,汗出表不解,如何辨证?
许叔微(1079~1154年),字知可,宋真州(今江苏仪征市)白沙人,南宋医学家。曾为翰林学士,成年后发愤钻研医学,活人甚众。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类证普济本事方》、《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著书存世较少。此外,尚有《活法》、《辨证》、《翼伤寒论》等书,因久已失传,无从稽考。许氏的《百证歌》、《发微论》、《九十论》奠定了其在伤寒学术领域的地位,被后世尊为经方派的代表。清·徐彬曾有“古来伤寒之圣,唯张仲景,其能推尊仲景而发明者,唯许叔微为最”之语;清·俞震在《古今医案按》赞曰:“仲景《伤寒论》,犹儒书之《大学》、《中庸》也,文辞古奥,理法精深,自晋迄今,善用其书者,惟许学士叔微一人而已,所存医案数十条,皆有发明,可为后学楷模。
编者按:很多人都知道许叔微,但看过其书的估计不多。我们按照胡希恕经方体系,和大家一起学习许叔微著作《伤寒九十论》。黑色加粗字体是原文。
桂枝加附子汤证第二
有一李姓士人,得太阳,因汗后汗不止,恶风,小便涩,足挛曲而不伸。予诊其脉,浮而大。
浮为风,大为虚,此证桂枝汤第七证也。仲景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三投而汗止。再投以芍药甘草,而足得伸。数日愈。
解读一:
症状:汗后汗不止,恶风,小便涩,足挛曲而不伸。脉浮而大。
病位:表证。脉浮。
病性:阴证。发汗后汗不止,伤津液阳气,陷入于阴证,故恶风、小便涩,足挛曲而不伸、脉浮大而虚。
六经:表阴证,少阴病。
治法:调和营卫+温阳
方证:桂枝汤加附子汤
论曰:仲景第十六证云: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盖第七证则为发汗漏不止,小便难;第十六证则为自汗,小便数。故仲景于诸证,纷纷小变异,便变法以治之,故于汤不可不谨。
解读二:
表证发汗后,汗出,表不解,需要鉴别桂枝汤和桂枝加附子汤,前者仍属阳证,后者因汗出不止,津液阳气虚损明显,陷入于阴证,表现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脉弱无力等,需加入附子温阳。
表证解,津液仍不足,用芍药甘草汤滋养津液。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