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伏,出伏这天出现降雨有什么预兆,看看老祖宗怎么说?

#十九届农交会#导读:今日出伏,出伏这天出现降雨有什么预兆,看看老祖宗怎么说?

今天是8月20号,农历七月十三日,昨天8月19号是末伏的最后一天,所以今天将正式出伏。出伏后,气温会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出伏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然白天短时间内仍比较热,但早晚已有明显凉飕飕的感觉,虽然出伏后,盛夏的余热还不会很快消退,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总的来说气温已是呈下降趋势这已成定局。这就是出伏后的气候特点。

首先,我们要知道如何确定每年的出伏的时间,古历法上规定:夏至过后的第三个庚日对应的日期为头伏的第一天,今年夏至过后第三个庚日对应的日期为7月11日,所以今年7月11日入伏,古历法又规定,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开始之日,第二个庚日为末伏的最后一天,今年立秋后的第二个后庚日对应的日期为8月19日,所以8月19日为末伏的最后一天,8月20日,也就是今天正式出伏。

每年出伏时间都在处暑节气前后,此时,正值农作物由伏夏的健壮生长逐渐转为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农民农事非常忙碌的时候,每年的出伏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将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既要着手在果园加紧采摘工作,又要抢抓农时,进行秋粮作物秋后成熟期的田间管理措施。

又因出伏以后,气温日夜差别增大,夜寒昼暖的气候特点逐渐显现,农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到晚上储存,因而庄稼成熟很快。正如俗语“处暑和田连夜变”“处暑三日无肯"所说,这都说明出伏后,农民农事的紧迫程度,此时农民担怕天气变化异常,出现连续降雨或出现"秋旱"的天气等。

所以,农民非常看重出伏后的天气变化情况,但古代农耕时代,又没有天气预报,他们只好根据某一特殊的日子的天气来预测随后的天气变化情况,因而在民间流传下来了许多预测天气的农时谚语,今天,老农从中精了两条关于出伏这天降雨有什么预兆的农村俗语,分享给大家,看看老祖宗怎么说。

(一)出伏落雨满河塘,阴雨绵绵到秋霜。

此俗语按字面意思可引申理解为:如果出伏当天,天降倾盆大雨,雨水积满河塘的话,那么随后的整个秋天,会阴雨绵绵,降雨频繁,梅雨成灾,而且。这种梅雨天气持续时间长,一直会下到秋后霜降时节。

其语意告诫后人,如果出伏当天,天降大雨的话,那是不好的预兆,随后天气会梅雨成灾,庄稼会减产没有收成,老祖宗警告人们,如果出伏这一天遇上下雨的话,以后会降雨频繁,雨涝成灾,要人们提前农作物的排水防涝措施,把梅雨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雨淋出伏头,四十五天暴。

此俗语按字面意思可引申理解为:如果出伏这一天,天阴下雨的话,那随后的天气会降雨频繁,阴雨连绵,整日见不到阳光,而且这种天气持续时间长,这将对即将灌浆成熟的农作物非常不利,持续的阴雨天,使农作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无法成熟,严重时,甚至会连秸秆坏烂在田里无法收割。(其中,四五天是概数,表示时间长的意思,暴是指阴雨连绵不断之意)

其语意和上一句俗语基本一样,都预示出伏当天下雨的话,是不好的预兆,此年景不好,随后的天气会梅雨成灾,农作物会减产,庄稼没有收成。

小结:农时谚语是老祖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农事观察中总结出来的积累经验,在古代农耕时代,科学比较落后,且没有天气预报的条件下,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事活动也许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不过,现在,我们也不能过于纠结于它预测天气的准确率如何,我们还是要相信科学,以当地的天气预报为准,以免给自己造成误导。

结束语:希望大家在线上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和浅析我国古代民间传统俗语文化,让其世代相传。#活水计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