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融:父辈轶事(下) ——化龙桥南华村48号的画家们

上世纪五十年代吴凡的女儿谭学楷的儿子

父辈轶事(下)

——化龙桥南华村48号的画家们

(吴融收集、整理)

《我们的猪》

六十年代初正是困难时期,物资严重匮乏,从延安来的领导李少言、牛文,号召大家发扬“南泥湾精神”。于是院子里拔去花草,种上蔬菜,围栏建圈,养鸡喂猪。木匠师傅刘开杰负责鸡和猪的食粮,化龙桥街上有一个粮库,他就去那里搞些麸糠饲料,司机钟永旭开着带拖斗的吉普车去拉回来,伙食团的杨志钦师傅除了给同志们做三顿饭,还要负责把泔水拿去喂猪。

这些猪和鸡成了院子里的成员,得到美协男女老少的关爱,每天不时有大人娃儿去看望它们,和它们讲讲话,夸夸它们好乖,目的只有一个:盼望它们快快长大、快快长胖。

徐可

李江

裴旗林

年终,美协辛辛苦苦养的猪儿终于长大了,大人娃儿都兴高采烈地盼着杀猪分肉过年,打牙祭的幸福时刻终于要到来啦!杨志钦师傅磨好杀猪刀,严阵以待,只等领导一声令下就刺刀见红。

谁料,突然上面来一个通知:“各单位养的猪不能自己宰杀,必须上交。”哦豁!晴天一霹雳,猪杀不成了,肉吃不到了,希望破灭了!无可奈何,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这天,拉猪的人来了,院子里的大人娃儿不由自主集体列队来到大门口,依依不舍地送别我们的猪,眼睁睁的看着美协的猪被人赶走,要到嘴的肉走过开关厂门口,转了一个弯儿就消失了。“再见吧,我们的猪!”大家咽下唾沫,垂头丧气,一声叹息:“哎!重新再养一头吧。”

《都是达瓦》

四川美术界多藏族画家,徐匡见面总是热情上前握手,亲切问候。其加达瓦来了,徐匡满面笑容招呼:“哈,达瓦,你好!”尼玛泽仁来了,徐匡满面笑容招呼:“哈,达瓦,你好!”尼玛泽仁一愣,马上纠正:“我是尼玛。”徐匡仰面大笑:“哦,哦,对!对!对!你是尼玛。”两人交谈甚欢,告别时,徐匡挥挥手:“再见,达瓦!”(编者:达瓦和尼玛藏语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

《广训不在》

年青的宋广训失恋了,日子正不好过,领导李少言拿来一张重庆日报社同志的集体照,指着其中一位女同志说,小宋,你看看她怎么样?宋广训不理,李少言放下照片就走了。

宋广训偷眼一瞟,咦,不错嘛。于是给姑娘写去一张纸条。煎熬在等待中。

终于,办公室响起了电话铃声,宋广训赶紧接,是女声:“我找宋广训。”宋广训心中大喜,又想,不能让她知道我在等她的电话,于是宋广训压扁声音说:“宋广训不在,我去给你叫,请等等。”宋广训跑出办公室在花园小转一圈回来,拿起电话,声音恢复正常:小贺吗?你好!我是宋广训……

画廊外

《爱心礼物》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日用品全部是凭票供应。徐匡出差去上海,看见有人排队买内裤,居然不要布票。徐匡马上加入排队行列,给自己和妻子、女儿、儿子每人买了两条,还打电话回家报喜:“我给大家都买了礼物!”回到重庆,妻子阿鸽高高兴兴打开礼物一看:尺码统一的清一色男式内裤。

年轻的徐匡在木刻

《汇报思想》

五十年代,李焕民和黄德珍正在悄悄耍朋友。一天,有个年青同志来向团支部书记李焕民汇报思想:“李焕民同志,我喜欢上了黄德珍,想和她交往,你看要不要得?”……

《呢子大衣》

上世纪五十年代,年青的徐匡拿到今生第一笔稿费,高兴万分,他从化龙桥坐车进城去了。下午,当徐匡从城里回来时,真让同志们眼前大亮——一件崭新的海军呢长大衣穿在身上,腰间扎着一根大麻绳。

《梨木碗柜》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画家们又可以画画搞创作了。改革开放后,美协开办了画廊,外宾源源不断来参观,看到喜欢的就要买。画家们翻出以前的木刻版,开始印画。有人喜欢宋广训的作品,指名道姓想收藏,大家叫他赶快印出来。宋广训哭笑不得地指指厨房角落那个碗柜,说:“哎,版子都没有了,文革十年,以为这辈子都不能再画画了,闲在家里没事,于是做木工活儿玩,梨木板子结实,就把《抗日烽火》、《红军过雪山》的木刻版子都做了碗柜,看嘛,放碗了。”

《不能闲着》

1968年到1969年“文革”期间,院子里出现了一支由娘子军组成的“挺进队”。每当太阳出来,“挺进队”的四个成员张勤、阿鸽、黄德珍、朱理存就挺着大肚子不约而同地出现在花园里,她们忙着晒太阳,为肚子里的小宝宝补钙,队员们还互相攀比,看谁的肚皮大。不久,院子里添丁进口好不闹热,四个娃儿接二连三呱呱降临:林军的女儿裴旗林,徐匡的女儿徐可,李焕民的儿子李江,马振声的女儿马欣。李焕民抱着胖儿子发感慨:“文革不准我们画画了,我们就生娃儿耍嘛,养育接班人,日子不能闲着。”

(速写作者:吴小艾)

(0)

相关推荐

  • 【今日荐读】带娃儿日记/马 达

    一 今天突然发现 家门口附近的644路公交车 直通北京大学西门 不由得一阵窃喜,心里在想 娃儿长大了如考上这所大学 周末回家会很方便 晚饭时我说出这个新发现 想不到竟引起家人好一顿笑 我知道,她们肯定 ...

  • 【今日荐读】写在六.一:返老还童有新解/马 达

    一直以为返老还童是神话 自从带上眼前的娃儿, 感觉这事儿并不在话下 近在咫尺,看得见摸得着 不信,您就听我拉个呱-- 某一天,天上突然掉下一个娃儿 如同地上钻出的一棵嫩芽 眼看着她一天天长出息 眼瞅着 ...

  • 陇西著名画家梁宗文

    梁宗文,字牧毫,中国美协会员,陇西县美协主席,陇西书画院院长,定西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 画家轶事丨张大千被画廊欺骗却不追究

    张大千 白荷 张大千 白荷 张大千 白荷

  • 巴铃镇绿荫布依寨、化龙桥——黔西南州游之五

    黔西南州游 贵州游侠 五.巴铃镇绿荫布依寨.化龙桥 驱车向兴仁县东面行驶,途中经过小石桥村,村口有一座敞肩石拱桥,跨度较大而高度不大.桥拱中间还有一幅石刻人像,桥拱下倒着生长着许多同类植物. 来到了位 ...

  • 《化龙桥》等三组文图(1997年)

    一百八十一 "化龙桥",巴渝桑梓地名也.其背靠屏鼎山麓,面向嘉陵江滩,仄路逼逼,多年来却为重庆市内主要通道.余每经此,沐江上清风而眺望隔岸之景,尤其是上游之故园所在地,心不觉皆慨然 ...

  • 【寻根寻亲】寻找湖南永州零陵、四川绵阳市北部、岳池县化龙桥的文氏族人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恳亲问祖,分享最新资讯.传播文氏文 ...

  • 打望重庆 丨故城-化龙桥

    打望重庆第54期 - 本期主题 - 故城-化龙桥 本文图片均为戴前锋摄影作品. 据<重庆地区古小说与民间故事研究>书中记载,相传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与后继者朱棣争夺皇权落败出逃,隐居于南山 ...

  • 兴仁县城两湖会馆、巴铃化龙桥、大山乡古建筑

    贵州游侠 八月三日早,我们徒步在县城游览,先来到剑平池,这是黔军师长吴建平于1934年在兴仁驻防时,号召军民挖掘的,兴仁人民感其为民造福,称之为"剑平池"后称"中正公园& ...

  • 【原创】定了——常德桥南即将呈现老西门、高山街、下南门的味道

    乡愁的尽头是老街的味道 乡愁的尽头是儿时的回忆 乡愁的尽头是那一桌一椅.一碗一筷.一钵一杯 乡愁的尽头是舌尖上的美味 定了,就在11月22日,常德桥南"贾哥土菜王"(桥南店)盛大启 ...

  • 绥阳县红果树(龙桥)景区(下)

    贵阳张老者,游览日期:2020年11月10日 七彩滑道也是东北人投资管理的娱乐设施. "观音"长年累月一直在沐浴. 水洞天生桥,是一名副其实的天生桥,天生桥上面就是环山公路.古时, ...

  • 【汗滴化雨伴笔耕】张占稳//快板 赞桥南

    快板:赞桥南 快板:赞桥南 文图/张占稳 说桥南来赞桥南, 桥南故事讲不完. 秦岭北麓是家园, 山青水秀数桥南. 皇后故里曹峪村, 民间传说传古今. 车子沟里和花园, 都与曹娥有渊源. 航天测控发祥地 ...

  • 清代精品银饰品《老银鱼化龙吊坠》

    鱼化龙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 亦名鱼龙变化.鱼化为龙,古喻金榜题名. 属于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 这种形式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为历代民俗.传说衍变而来,其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