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来自什么家庭?(父母必读)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好的家庭会培养出乐观向上、谦逊有礼、自信自强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则会让孩子慢慢变得脾气差、没主见,长大后极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成长环境,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能成就哪些特质,将来有着怎样的性格,家庭起了决定性因素。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斯坦福大学教授总结的四种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家庭教育以及自信孩子大多出自怎样的家庭。

01

自卑的孩子大多源于这几种家庭

自卑的人往往在社会上难以立足,而家庭往往是孩子自卑的源泉,这和家庭富裕程度的关系并不算大,因为精神上的富有才是一个人自信的理由。

所以说家长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对孩子的关注,不要让这4种家庭成为孩子自卑的因素。

1、过度勤俭的家庭

虽然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是如果父母过度节俭,就会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一种穷的观念,从而导致心理上的自卑。

毕竟每个小孩子都有一颗攀比心,看到其他小朋友拥有的玩具,自己却不敢要,长此以往,会让宝宝内心中有一种自卑的观念,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身为父母的正确引导了。

告诉孩子,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才是最可贵的,而且我们说女生要富养,这里的富养指的也是精神层次的富养。

2、喜欢打击孩子的家庭

有的家庭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不到家长的肯定和鼓励,家长总是责骂、打击孩子,习惯性将孩子与别人做比较。

正在热播的综艺节目《小巨人运动会》中有一个片段,让人看起来十分心疼。

有个小男孩叫葫芦娃,他说自己无论做的多好,爸爸妈妈从来都没有夸过他。妈妈总是会打击他:“你离别人还远着呢!”

当歌手汪苏泷问他:“你取得很好的名次,爸爸妈妈从不夸你,你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夸奖,觉得委屈是吗?”

葫芦娃有了被人理解的感觉,一瞬间忍不住掩面哭泣了。

随后妈妈说,葫芦娃参加比赛,其实全部都是第一名。“你的努力,你的坚持,爸爸妈妈心里其实都知道,只是不想让你那么骄傲,所以爸爸妈妈嘴上没有说。”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类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来自亲近人的肯定和赞美,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生活中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夸别人孩子时,父母可以张口就来,但到了自己孩子那里,父母却总是习惯性打击。还有的父母,就像葫芦娃的妈妈一样,认为孩子一夸就飘了,要多敲打才对。

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

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并且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许多极端行为。

否定孩子的结果就是,孩子还未建立起自信,你就提前摧了他的自信。

3、有家庭暴力的家庭

父母是幼小孩子内心中最深切的依靠,两个人和和睦睦的,孩子就会十分的安心,但是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的话,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

所以家长们不能不当回事,经常打骂孩子的行为就更不能有了,对于孩子来说,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打骂只会起到反作用!

4、家长过于强势的家庭

有些家庭的父母性格非常强势,这也体现在孩子平时的一言一行,不准孩子做这儿,不准孩子做那儿。

如果孩子一旦做错了,就会招来非常严厉的惩罚,从不与孩子沟通,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教育之下也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

02

自信的孩子来自这几种家庭

加拿大有句谚语说:自信意味着已成功了一半。自信心在每个人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孩子能够从小认识自己的长处,具有良好的自信心,那么成年以后,当他们独立面对世界的时候,就更能有勇气面对困难的挑战,战胜困难而成为生活的强者。

可以说,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那么,自信的孩子一般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呢?

1、给予高质量陪伴的家庭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有时给予孩子爱其实很简单,从每天的早餐开始,无须多言,只需静静陪伴即可。

回归到日常生活中,扔掉手机,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件小事,比如搭积木、涂鸦、亲子阅读等,孩子也能从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所以,父母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看见孩子的需求,为孩子积累自信的底气和乘风破浪的勇气。

在高质量的陪伴中,孩子的感官系统得以锻炼、情感系统得以激发、性格会更加乐观和自信,安全感也会成倍增加。

2、懂得尊重孩子的家庭

自信,来自自尊,一个人首先自尊,然后才会自信。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内在的,只关乎自己的,是外部环境无法撼动的自我认知。

自尊最初是来自外界对他的尊重,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会都要尊重他。

美国学校一直强调“鼓励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学生们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认识,不因和其他人的长处比较而自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

也许他学数学不开窍,但是他人缘好,有领导才能;也许他作文不行,但是他画画好,有艺术细胞;也许他不善表达,但是他体育好。

正如教育专家孙云晓所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会更有自信和主见,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收获尊严、成就感和幸福。

《奇葩说》里黄执中曾说:“什么是完美人生?那就是在人生的时时刻刻,永远都尽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选择权。”

拥有懂得尊重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福气,凡事有选择余地,处处有爱的归属。

要想孩子人格完整、健康成才,千万别把家变成自己的“一言堂。”

真正智慧的教育,是对待孩子如他所是,而非如己所愿。

3、善于鼓励孩子的家庭

被认可,被欣赏,是孩子成长的土壤。每个孩子都需要来自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父母的一句:“孩子,我相信你,我看到你的努力,你能行!” 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他们身上创造奇迹,父母的鼓励还意味着承认孩子经过努力而取得的进步 。

奥运冠军傅园慧在参加一个综艺时,讲了这样一件事:从小,她的父母就一直对她说这样三句话,“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天才。”

她说:“这三句话听起来有点傻,但当你遇到很多困难时,别人都不相信你时,或者攻击你时,它们就会成为你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父母的鼓励和夸奖,是孩子生活中的阳光。

孩子画画得不好,但努力了同样值得表扬;孩子的梦想很大,但仍然值得父母的尊重和鼓励;孩子有点调皮,爱捣蛋,但他仍然有独一无二的闪光点。

做父母的,都应该以尊重、引导、支持的态度对待孩子幼小心灵的任何创新和尝试,父母发自内心地捧场和欣赏,对孩子的自信和成长非常重要。

4、给孩子自主选择权的家庭

有的家长喜欢为孩子包办一切,认定这是“为了孩子好”。

比如,今天要穿什么衣服,应该和谁做朋友,必须读哪几种类型的绘本……如此一来,孩子的自主意识被抑制,自信心受到打击,凡事依赖他人,只会养成讨好型人格。

控制孩子,事事替孩子操办真的很容易,但也是最有毒的教育,敢于放手,才能切实考验父母的心理素质。

懂得放手的父母,付出了比限制孩子更多的深情和努力,自然也值得收获更自信、更优秀独立的孩子。

03

童年时期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关键期

一个人自信不自信绝大部分是由原生家庭带来的童年经历决定的。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从出生到学龄一共四个时期的人格形成及遇到的成长问题,都与自信心的建立有关。

如果父母与孩子能在这四个阶段很好的解决成长问题,孩子就会获得自信与自尊。

1、婴儿期(0~1岁)

新生儿初来乍到,在这一时期最要解决的成长问题是让他(她)对这个世界建立信任感。

一个对世界有信任感的人,会是积极乐观的,他们对自己及世界有信心,不会轻易被绝望和挫折打败。为了帮婴儿建立信任感,母亲的照料应该是充满爱和保持一致的。

如此一来,孩子就不会患得患失,“妈妈一直在我身边满足我的需要”会成为他(她)的信念。慢慢的,这种信念也会扩展开来,得到这样的感觉:这个世界是安全而充满爱的。

所以,在婴儿时期帮孩子建立信任感,能让他(她)获得信心,使他(她)乐观并充满希望。这能为自信心的建立打下基础。

2、幼儿期(1~3岁)

在幼儿期,孩子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自主性增强了。这一时期,最要解决的成长问题是正确引导孩子的自我意识。

如果父母一味地包办,让孩子完全丧失掌控的权力孩子会形成依赖性;如果父母全然不帮助,孩子的能力毕竟有限容易遭受挫折,不断体会到无用感。

所以,为了帮幼儿建立自主性,父母温柔地支持是最重要的,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性又给予支持。如此一来,孩子会有充分的自我控制和成功体验,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

3、学龄初期(3~5岁)

学龄初期是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爆棚的时候。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孩子建立开创自己独特生活的主动性。

如果父母不支持孩子看似“幼稚和不合理”的创新行为,孩子会感到受挫,容易失去突破和创造的自信心。长大后很可能没有上进心,很顺从,待在狭窄的圈子中。

建议父母能鼓励孩子的好奇和探索行为,并提供参加各种新奇活动的机会,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让孩子从小见多识广。

带孩子旅游时多给他讲述所遇到的动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种知识,见多识广才能自信倍增。这样,孩子才会不断主动地去创造创新,达成目标,体验成功的愉悦,自信心自然会得到提升。

4、学龄期(6~12岁)

孩子们的智力迅速发展,学校成为了他们发挥智力、获取技能的地方,这一时期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体验以勤奋来完成学业的乐趣。

当他们取得学业成绩时,会感受到勤奋带来的愉悦感,这使他们对今后独立生活和工作充满信心。当孩子刚刚踏入学校,他们几乎都是勤奋的。

但是不同的学业成绩使他们对勤奋有了不同的感觉。这时为了保持他们的勤奋感和自信心,家长、同伴、老师的鼓励就至关重要了。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礼物,但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全倚仗于父母如何教育。

请为孩子埋下一枚自信的种子,用心灌溉,你终会收获累累硕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