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撒币谁最强,春秋战国看秦王
不惜耗费财力操纵别国王储之争,扶植对自己有利的人上位,这事秦国也擅长。
秦初起时,齐、晋最强。秦穆公上位才三年,齐桓公已称霸诸侯,秦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跟晋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是摆在秦穆公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
最省事的当然是联姻。于是秦穆公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便把大女儿发给了他。
“秦晋之好”就这么来的。
但不管是历史经验还是人生经验都告诉我们,婚姻关系是最不靠谱的,正常的男人,都不会因为性欲而影响了权欲。所以秦晋之好蜜月期很短,真的只能以月计。
秦穆公明白,只有扶植亲秦派上台,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机会很快来了。晋献公病死,诸公子及背后支持人为争位互相残杀。流亡在外、本来没戏的公子夷吾主动找秦穆公说,若能帮我回去,“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史记·秦本纪》)。
不战而得八座城,谁都乐意,于是穆公派兵护送夷吾回晋,夷吾顺利上位,他就是晋惠公。
不料,晋惠公一上位即翻脸,把说过的话当放屁,说好的八座城一座都不给。秦穆公觉得此时不宜与晋开战,忍下了。
没想到,两年后晋发生饥荒,晋惠公竟有脸派人来求助,秦穆公从大局出发,手一挥,就给了大量粮食。
量有多大?具体不知道,《史记·秦本纪》说,“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水陆两运,从秦都雍到晋都绛,也就是今天陕西凤翔到山西新绛,直线距离七百里,运粮车船络绎不绝。
如此大撒粮,晋惠公该感恩戴德了吧?
并不。两年后,秦国也遭灾了,秦穆公派人去找晋惠公要粮,他不但不给,还趁机出兵伐秦。
秦穆公忍无可忍,韩原一战,把晋惠公活捉,狠狠教训了一番。晋惠公捡了条命回国,把太子姬圉送到秦当人质,秦穆公也就把一个女儿嫁给了姬圉(这事之前已有专文,不再赘述【传送门】)。
几年后,晋惠公也病死了。还在秦国的太子圉怕去晚一步位子没了,迫不及待偷偷回国,上位成了晋怀公。
秦穆公又怒了,没跟我谈好条件就私自回国,把我这里当酒店,也得办退房手续吧。一怒之下,主动把逃亡在楚的晋献公儿子——公子重耳找来,说我能帮你回国夺位,干不干。
重耳当然干。秦穆公又干了一件更狠的事,把留在秦国的太子圉之妻又嫁给了重耳。
对,就是把侄子的老婆嫁给伯父。
于是重耳在秦兵护送下回国,杀了侄子晋怀公,成功上位。他就是晋文公。
这一次,在连续吃亏之后,秦穆公总算是押对宝了。晋文公励精图治,上位第一年便跟秦穆公联手摆平了周王室内乱,给了秦穆公一个在国际舞台亮相的机会;四年后,又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遏制了楚国北进的野心,让秦无南顾之忧。
再过两年,晋文公为报之前逃亡时郑国对他不敬之仇,出兵攻郑,秦穆公也派兵协助。
可是,就在这次秦晋联合攻郑的战斗中,郑国派出烛之武私会秦穆公,晓以利害,成功瓦解了秦晋之好,秦穆公私下跟郑结盟,悄悄退兵。
秦穆公如此背信弃义,不亚于当年晋惠公。饶是如此,晋文公念及秦穆公相助之恩,仍然否决了臣下与秦开战的建议,也退兵了事。
虽有磕绊,终晋文公一生,一直保持跟秦的友好同盟关系,也使秦得以集中力量对付西戎。这应该是秦国早期在他国投资亲秦派最有收获的一次。
但秦欲东出,晋是关外拦路虎,再怎么蜜汁关系,“秦晋必有一战”才是永恒的主题。晋文公死后,秦晋分分合合,或战或和,各有成败。只是,秦从未放弃过在各国扶植亲秦派的努力。
到了尔虞我诈2.0版的战国时期,这一招更是管用。
战国不同于春秋,各国关系完全是你死我活,秦要的是吞并国土,钱就更加不是事了。
最有名的,便是砸钱离间魏国信陵君和魏王之间的关系。
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国际上贤名才名远播,曾“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威振天下,是秦国的眼中钉。
秦庄襄王(嬴政之父)先是“行金万斤于魏”(《史记·魏公子列传》,万斤应该只是虚数,但这笔钱肯定是巨款),买通跟信陵君有仇的人,让他们在魏国散布谣言,说信陵君名闻诸侯,正准备废掉魏王自立。又几次派人到信陵君府,祝贺魏无忌当选——哦不,祝贺魏无忌被立为魏王。
终于,魏王中计,收了魏无忌兵权并疏远了他,导致魏无忌报国无门,纵情酒色,最后郁郁而亡。
魏无忌一死,秦再也无忌,再派蒙骜率军攻魏,如摧枯拉朽,先下二十城,又渐次蚕食,最后终于攻陷大梁,活捉了魏王。
嬴政上位,在国际上花钱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亲政之后没多久,从魏国来的游士尉缭便献上一计:
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
秦强六国弱,但如果六国一心,联合起来,秦就危险了。如果能不惜财物,砸重金收买各国重臣,摧毁合纵联盟,就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这道理嬴政再怎么没文化也懂,于是,“秦王从其计”(《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昭襄王起,秦就一直奉行远交近攻的政策,而“远交”的关键就是钱。
比如对远在东方的齐国。
当时秦一边攻赵韩魏等,一边忽悠齐王建跟它签了《齐秦互不侵犯条约》,齐也就坐视各国被秦逐次蚕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享受了四十多年和平。《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说:“五国各自救于秦,以故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
接着,秦又多次以重金收买齐相后胜,让后胜多派亲信门客入秦,接受秦的政治献金,回齐国后全成为亲秦派、带路党,劝齐王不参加六国联盟,不助五国攻秦。
等到五国先后被灭,秦兵临城下,齐国,这个曾经东方最强的国家,竟不战而降。秦国兵不血刃,吞并了最后一国,一统天下。
苏洵《六国论》开篇便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里的“赂秦”,指的是各国为了自保,纷纷割地给秦国,“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杜牧在《阿房宫赋》里也这么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但把“赂秦”反过来说,“弊在秦赂”也是成立的。不管是春秋时期砸重金培植亲秦派也好,战国时期花巨资行反间计也好,秦在军事行动之外的贿赂行为,对其统一大业来说,功不可没。
而且,这一招两千多年来都很好使。不过现在换了个名字,叫大撒币。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这么说,没有大撒币,就没有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