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巧 || 黑龙洞记忆 ||“一人一城一故事”优秀征文选登(79)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黑龙洞记忆》

作者|李志巧(陕西镇安)

  时隔多年写下这篇杂乱无章的文字,只希望我的童年伙伴们读到之后,可以唤起我们童年光影里,故乡岁月中一样的记忆!

——题记

  家乡的黑龙洞,是一处传承着光辉灿烂道教文化的宗教圣地;是一处我人生第一次接触和游览的旅游风景区;是一处有着神话般传说的童话世界。它不像乐山大佛那样著名于世,它不如武当山那般闻名遐迩,它没有大批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它没有大量关于它的传奇故事,可它却可以坐拥在故乡的山水间,吸引着全国慕名而来的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而来,为其延续香火,感谢龙王大显神灵。在我心中它是家乡一处永不寂寞的神秘山水宝地,居住在其方圆十里的百姓和村落也因为它的存在不落魄,不与世隔绝。

  著名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在其《陋室铭》一文中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想借用这几句诗来形容家乡的黑龙洞再合适不过了!

  黑龙洞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南部山阳县、镇安县交界处的滑水河畔。据相关资料记载,该庙宇修建于唐宋年间,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此地山水环绕,清泉从大东山脚下的崖洞下喷涌而出,在洞口形成了半亩方塘,人们将之成为“黑龙潭”,也就是传说中龙王洗澡的地方。潭庙二者相映生辉而夺目,在这神奇的山水间至今还流传着关于龙王的古老的,美丽动人的传说。潭水清澈无比,平日里天气尚晴,透过水面可见大小均匀的石块儿铺满整个潭底,时而见整群的鱼儿浅翔水底,水面却异常平静,不掀巨浪,不起波澜。

  人们也将此潭称为“献潭”。时值每年的农历十五中旬的庙会期间,众多的香客从四面八方而来,以祈祷或者表达龙王显灵,心愿达成,特将钱币,水果,食品投入潭中,以供神灵享用。但是被投下去的贡品凡人是不可以随意打捞,否则日后将会有霉运而至。潭水可口清凉,是可以从潭中舀取的,被人们成为圣水,由专人盛装,游人们将此水捧在手心携带而去。据说此水可以健康体魄,祛除疾病。因此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潭水一股沿着人们修筑的堰渠流向了水力发电站,一股水流向了下游南边的洞河,附近的人们在河水里取水烧饭,洗衣,孩子们在这里抓小鱼,捉螃蟹,逮小虾,也有人从洞河里提水去地里浇菜,河水澄澈,甘甜,无杂质。人们说是龙王给了我们电,自来水,水果还有干净的蔬菜,是龙王养育了一方水土之上的我们。世世代代的人们将这佳话一代又一代的传颂!勤劳,善良的百姓说国泰民安,万世太平,神灵保佑子子孙孙就是我们的信仰。

  大年初一早上吃过饺子,全家人都穿上干净的,崭新的衣服出门。目的地只有一个,哪里也不去,就直奔黑龙洞赶庙会,去烧香拜神,祈求神灵保佑全家人新的一年身体健康,风调雨顺。母亲会买上几刀表,一撮香,一挂鞭炮。父亲的嘴里叼着烟袋,一手住着拐杖,一手同遇见的街坊四邻们打招呼,握手,走走停停,相互问好,年过的可好,得了空来家里下两盘象棋。我们姊妹四个跟着父母一边走,一边嗑着出门前母亲抓给我们的干果,比如自己家的炒花生,炒板栗,葵花籽或者咸咸的蚕豆。阳光暖暖的,一家人就这样的走着,踩着结着冰渣的路面向那千年古刹走去。

  黑龙庙的庙宇十分恢宏。正殿有三间,坐东向西,坐北朝南有三间偏殿,供着太上老君,文武财神,观音。老母殿中有龙公龙母的神像,形象好看极了,可谓栩栩如生。“庙宇工艺精湛,粉墙厮檐,格花门窗”,青石砖铺成的地面。大殿左右置满了石碑文,功德碑上刻满了为修缮寺庙,以及庙会时捐款较多的人的名字。有茶房,远道而来的香客可以停驻在那里洗完手休憩片刻。

  而我总是对那些神仙的大雕像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五彩缤纷,临空腾起的仙女们出现在壁画里偏偏起舞。于是每次入正殿之后,母亲总会让二姐跟着我,防我窜入人群走丢了。因为我总发现它们一直在微笑,一直在看着我,高大而又有灵性。

  首先得给龙公龙母磕头,一般是三下,人们总是默默有词,然后再从草铺垫子上站起来,去拜拜其他的神仙。父亲站起来的瞬间,束着头发,留有胡须的道士会在父亲的脖子上搭一条红布条。依次母亲,大姐,二姐,我,小弟,说是带有祈祷,求财的意思,只不过孩子们的要比父母的窄一点儿。有的人也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抽签,拿一个大竹桶,里面插满了竹签,上面写着一些我看不懂的东西,然后使劲匀力的摇摇,动作和母亲摇簸箕一样,一上一下,一前一后,把冒得最高,最前的那只抽出来,递给道士。紧接着就是解签了。大人们说最好的是上上签,就是大吉大利之意。

  从正殿里面出来,系着红色的布条,就是不一样,喜庆,大气,然后大摇大摆地向九五至尊的水泥台阶路,久久归一路走去,黑龙潭是我们的必去之地。就连暑假放假,我都会去那里一个人安静地走走。

  小的时候,我们只给龙公龙母磕头就行了,后来上了学,母亲说得去拜拜文武财神,保佑孩子们学习上进,文武都能行;毕业工作了,母亲说得好好拜拜各路神仙,还愿终于找着工作了,将来有大用处,能赚大钱;今年大年初一,母亲说,弟弟得去拜拜送子观音,赶快把终身大事解决了,给家里生一个大胖小子。我想说,这各路神仙都得拜拜,一个都不能落下,还得虔诚,我也只想祈祷一家人都能平安,健康,快乐,永远的在一起,可是后来我发现连苍天,连神仙也骗了我。

  然而关于黑龙洞最深的记忆莫过于看大戏了!

  每一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是黑龙洞的庙会。从记事起,每一年都十分热闹,尤其是唱大戏,简直将庙会的整个品味提升到另外一种境界。

  记忆瞬间也就随着人们燃放的炮竹声慢慢安静并沉淀下来。

  上小学之后,每一年的这个时候,学校总会放上几天假,让我们将教室,座位抽屉的东西收拾的干干净净,因为为我们唱大戏的戏子们来了之后要住在那里,在那里化妆,在那里换衣服,画花脸,他们把我们的课桌拼在一起铺上被子然后睡在上面。

  恰逢庙会,我们就有几天疯的了,学校距离庙宇和戏楼都很近,整体不断地鞭炮声响彻在平日安静的山谷,震耳欲聋,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人潮拥挤,我们怎能坐的住,何况都是爱玩的年龄。老师说为了不影响我们的学习,也不影响庙会的正常进行,特放几天假,直到庙会结束,人流散去。

  放假前,老师们总有话给我们说,无非是注意安全,假期后按期到校,重点是每天要写一篇日记,一篇都不能少。玩疯了我们这些小伙伴,照抄别人的或者晚上看完戏之后点着煤油灯,在豆灯下一边听着家人的呼噜声,一边痛苦万分的写着日记,东倒西歪的字爬满整个格子,翻开之后,父亲说像他吃的长白山蚂蚁。

  我们早些年间,唱戏的人们都是从秦岭山外面请进来的。听大人们讲都是戏剧团的高手和大腕。唱戏的地方起先是在一个戏楼戏台上!它修筑于清明年间,位于洞河的下游三角洲地带,距离滑水河主河道不远,能容纳近二三十人在上面耍花枪。唱戏的时候都会把戏台东、西、南三面用大红帐子围起来,顶上挂上大灯,戏子们在台上唱,东西两侧是配乐的,南面靠后部分是他们临时更换戏服和临时补妆的地方,调皮的我们总会跑到南帐子后面将它掀起来,偷看满脸花不叮当的戏子们,白皙光滑的皮肤,滚圆的胳膊,屁股摆来摆去的,他们走路时穿的鞋子,走的步子甚是搞笑,突然间有人向我们走来,吓得我们立马放下帐子,向人群里跑去。

  夜里听戏,我们总会不安分,在人群里挤来挤去,提着向母亲讨来的一元钱后买来的橘子或者瓜子高兴地玩着,吃着。戏到高潮的时候,人们都会激动的站起来拍手叫好,我们这时候撞来撞去,撞得全是大人们的屁股贴着我们的小花脸。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也会看谁家的有炭火就凑在旁边,温暖一下我们的小身体。《智取威虎山》、《铡美案》、《沙家浜》等这些戏都是在那个戏台前听来的。

  前来黑龙洞赶庙会的人们,先去大殿,再去洞前的龙潭,最后都要去戏台前听一折戏之后再离去。

  十月天,山里天气很冷,在河边要是再刮上顺河风,简直能冻掉人的耳朵,可是那时没有电视的人们是相当的爱听戏,一切都无所畏惧了,出门前烧上一盆木炭火,底子一点木灰都不用留,整盆全是红红的炭火,再扛上一条大板凳,早早的在戏楼前占取一个好的位置,让眼耳大饱福分,直到报幕员说今天的戏曲到此结束,明日节目有什么的时候大家才依依不舍得离去。这几天,家乡邻居们的亲戚都来了,跟过年一样,聚在一起,一天什么也不用干,便是听戏!十一二点的乡村公路上全是竹篾做的火把,没有电灯,人多的时候,那移动的火把流窜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看起来就像是一条放电的大蜈蚣。

  我家距离戏楼较近,早些就回了家,躺在父亲为我们已经烧暖的被窝里,直打寒战。在这个时候,我能听见人们看戏归来时的说笑声,脚步声响彻在房前屋后的小路上。虽然熬了夜,可是透过那笑声人们是欢乐的,高兴的,脚步是轻盈的。乡村这种空前热闹的场景只有在每年十月庙会的时候才有。

  黑龙洞庙会的时候,住在附近的居民,在每一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抓住机会,做一点小生意,有卖包子稀饭的,有卖鞭炮香表的,有卖当地特产的,有卖水果的,生意都不错。当地的经济因此也就带动了起来,增加了家庭收入的同时,也充分的发挥了当地百姓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从小学起,我跟着母亲,提着篮子在前来赶庙会的人群里叫卖,装的有蒸红薯,烤红薯,红红的水柿子,土鸡蛋,秋后打下来的板栗,割下来的甘蔗杆,以及打了霜之后甜甜的拐枣。一边看戏,一边经营着手中的所谓的山货,趁着庙会,我们把这学期买本子和铅笔的钱赚回来了。

  不记得那一年,我在人群中发现别人的钱遗落在下了雪的地面上,愣是没敢去捡,吓得直接撒腿跑掉了。第二天清晨我跑去昨夜有人掉钱的位置,连钱影都没见着。不知道是被失主及时发现捡了回去,还是被别的人拾走了。我还记得那时候的五块钱值钱的可怕,它是姐姐上中学时代十个周的生活费,它需要我冒着很冷的天气,卖掉一百个红红的,完好无损的软柿子才能赚到。

  在那个看戏的年代,最有趣的事情,要数我那几个婆婆们了。有奶奶的姐姐,我的大姨婆;妈妈的姑姑,也就是我的姑婆;爸爸的姑姑,我的姑姥姥;还有妈妈的妈妈,我的外婆。五个相当有趣的老太太们。除了外婆,剩下的几个都是三寸金莲,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十月前,她们都会忙完各自家里的事情,准备好麻绳,鞋底子,针线包,还有棉衣棉裤,从初一开始,陆陆续续地来了我们家,睡在西屋的热炕上,说说笑笑,聊聊家常,我们姊妹的破鞋烂袜子在她们来了之后没几天功夫能重新上脚了。她们笑起来的时候,牙齿都没了几颗,她们爱穿满襟的衣服,绣花的棉鞋,她们按年龄大小,叫彼此姐姐或者妹妹。我喜欢扎在她们的堆里听他们的笑声,听她们讲她们家,她们年轻时的故事,我不得不说,姑婆的确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尤其是吓人的鬼故事!

  早上吃过早饭,我扛着大板凳将他们送到戏场前,带她们听戏,中午的时候,回家给她们送饭到戏楼。因为她们的小脚走起路来真是太费劲了!晚上回家的时候,河里的水溅在列石上结了冰,害怕她们掉进河里,母亲总会让姐姐打着火把,她穿着雨靴穿过河水一趟接一趟地背太太们回河阳坡的家里。夜黑了,伫立在河边的枯黄的草滩上的我,望着她们的背影,我觉得母亲很伟大,心地真好。

  十七年的光阴过去了,戏台也拆了,唱大戏的换了地儿,滑水河上也架起了一座名叫“慈安”的水泥拱形桥,妈妈不用再背着太太们过石步子了,因为奶奶死了,大姨婆去了,姑姥姥走了,姑婆也离世了,五个姊妹只剩下了孤苦伶仃的外婆一个人,每逢这个时候她总爱念叨着她们。黑龙亭建好了,黑龙山门拔地而起,当庙宇被重新修缮的更加好看,更加有韵味的时候,庙会更加现代,内容更加丰富的时候,我的外婆为了儿女们哭瞎了眼睛,如今什么也瞧不见了。

  黑龙洞每一年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泉水如初一样的往外喷涌着,潭水一样缓缓的向东流去,可当年那些曾经陪着我看戏的亲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离我远去。每次去庙里烧香,对腾空升起的礼花许愿的时候,我都只祈求这些神灵们时刻在夜里提醒我时刻记得那些曾经给了我爱,给了我欢乐的人们!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李志巧

  李志巧,女,汉族,1988年6月26日生,陕西省镇安县米粮镇人。

  自幼爱好语文,2008进入大学后开始尝试写作,相继在《汉江文艺》、《瀛湖》、《安康学院报》、《中华日报》、《台湾新闻报》、《丹水》等系列杂志略见近万字拙作,并获得一定佳绩。

  2012年4月12日,凭借《青春路上话感恩》一文摘得安康文学史上第一个以刊物命名、定期颁发的文学奖项---“瀛湖文学奖”的一等奖。工作后仍不断努力学习积累,同时保持着一颗商海文心,忙里偷闲,屡次发表文章,热爱旅游摄影和厨艺,在不断提升个人精神素养的过程中,力争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以此回报我的广大读者朋友们!

  

“大秦岭牛伯伯核桃酱”杯

“一人一城一故事”有奖征文

  2016年11月1日起,《嘉年华时光》公众号面向全国有奖征集“一人一城一故事”。

  一、征集主题:面向全国所有写作爱好者,以“一人一城一故事”为主题,将你的故事以文章形式写出来,亲情、友情、爱情、亲子、人生、职场、倾诉等,字数控制在2000字左右为宜,所有来稿将在原创文学公众号“嘉年华时光”择优发表。经作者授权,“嘉年华时光”公众号也会帮助投稿者向更多媒体投稿传播。

  二、评奖办法:文章一经修改发布,我们会在当月月底,结合文章的阅读量、评论量等,再进行网络投票,最终综合评选出一等奖一名,奖励价值128元的核桃酱大礼盒一个、价值49元简装核桃酱一提;二等奖两名,奖励价值49元的简装核桃酱两提;三等奖三名,奖励价值49元的简装核桃酱一提;所有获奖作者都将颁发荣誉证书。

  三、投稿须关注微信公众号“嘉年华时光”(slycniegl )”;并添加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四、请将你和这座城市的故事编辑好,务必写清楚文章标题、作者姓名,附作者简介、个人照片,以Word打包文档的形式,通过邮件发送至邮箱:408440374@qq.com。邮件主题名为《***在**城市的故事》。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五、来稿文末必须附有作者联系方式(地址、微信号、手机等),以便联系和发放奖金。原创首发故事优先采用;已在纸媒发表作品择优发布。

  六、由于来稿较多,我们会按照投稿先后顺序编发。严禁一稿多投现象。

  七、本征稿启事从即日起到2016年12月31日止。

  八、特别欢迎优秀商家或有识机构冠名、赞助,支持征稿、特约发布品牌故事。

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

欢迎点击右下角蓝色字「写留言」参与评论
(0)

相关推荐

  • 豫南民俗 | 逐渐远去的灯影......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土人情.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欢迎投稿.交流.微信:37096414   QQ:652371646 清明特刊 又是一年春来到,清明时节在豫 ...

  • 使鹊为桥――牛郎织女传说

    七夕是中国传统而又古老的节日,她的来历与牛郎织女有关.最早的渊源和形成大约于战国时期,在<诗经>有大东篇记载说:"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q ...

  • 郭西明丨三月三老家的庙会

    古人云: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在人们的记忆中阳春三月正是百花争艳,繁花似锦的好日子,可是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盼着三月的到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三月三是我们村里的祖师庙的庙会.每年的三月三,村里的人们会从 ...

  • (1)三楚宫门脸和戏台

    黔西县东北部游 贵州游侠 九.三楚宫门脸和戏台 继续设置导航三楚宫戏台,是在城东路继续前行然后右转. 路过五小,我对阿楠说一般学校都是设在庙宇祠堂等公共场所. 前行不远有巷道左转,进入巷道就看到左侧一 ...

  • 吕剧:从刘官庄走来

    我们博兴县,是吕剧的发源地.我的家乡刘官庄一带,人们酷爱吕剧,且吕剧艺术人才辈出,被誉为吕剧艺术之乡. 1870年前后,地处黄河下游的博兴县,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农民生活困苦艰难.我们刘官庄一带及相邻的 ...

  • 五台石咀 二月十九赶会啦!

     五台县民风淳朴,素有赶庙会的传统,盛传五台有"四大会.八小会.七十二个乜乜会",大多都是因百姓敬神祈求风调雨顺而形成.届时过会的村镇搭戏台,唱大戏,杀猪宰羊作食,邀亲呼朋来赶会 ...

  • 西南“悬空寺”——青龙洞

    殿阁楼台靠山临江,依崖傍洞,贴壁凌空 地势险要紫阳院,"第一洞天"中元洞,宫廷戏台万寿宫,山巅绝顶玉皇阁万寿宫 万寿宫山门的石坊上两块微型砖雕 [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   ] 西 ...

  • 韩飞飞 | 看戏

    看戏 作者:韩飞飞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口唱大戏,搬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 一首老去的童谣,相伴老去的还有戏台.一幕幕活色生香美不胜收的老戏和那个时代唱戏. ...

  • 姥家村头的大戏院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取消了生产队,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农田分包到户以后,农民的干劲高了.劲头足了,庄稼的收成连年翻翻.家家户户的粮食囤里都有吃不完的余粮,人们不再为籴米买面犯愁, ...

  • 高伟:【看戏】(散文)

    作者简介 高伟 高伟,陕西岐山人,80后,陕煤集团职工摄影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陕煤集团彬长小庄矿业公司,业余时间喜好摄影.文字.旅游. 看戏 "花脸敬德,出来进去".这句话本是关中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