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刘亮程:从天坑背土豆的男人

那个从天坑背土豆的男人,把沉重的往事压在每个听故事的人身上

文丨刘亮程

下天坑的栈道口站着一位卖拐老人,粗矮身体,一身蓝衣裳,戴蓝帽子,像是上世纪里的人。他用树藤做的拐棍沿崖壁立了一排,高矮粗细的都有,手艺糙了点,但不贵,20元一根。

我拿着他的拐左右端详,想买一根合手的,试了几根又放回原处。我没拿定注意要下到天坑去。带我们来的人说,下去上来要大半天功夫,我们时间不够,就在坑沿上看看吧。

其实天坑本身对我没多大吸引,我在准格尔盆地长大,那也是一个大坑,只是太广大了,看不见它的深。

栈道口窄窄的,游人排成一溜往坑里走,少有人停下来买拐棍。这个时间都是下坑的人,人下坑时或许想不到买根拐棍。

我给老人说,你若在坑底下卖拐,一定好卖。那时候人要上坑,抬头是万丈峭壁,人往上走时自然会想有根拐棍。

老人摇摇头,说,我这个年龄了,下去上来费劲。

问老人高寿。说80岁了。

他说出自己年龄时脸上带着不自然的笑,像很无奈又像不好意思。我被他说出的年龄吓了一跳,仿佛站在一个自己眼看也要走到的80岁的深渊上。突然地理解了老人脸上的表情。

老人说他年轻时经常下坑去,下面有个小村子,住着几户人,现在都搬出来了。

我问,住在下面咋生活。

老人说,下面的台地上能种庄稼,包谷水稻都能长熟。

他给我讲了村子里的一家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坑里的村子“包产到户”,那家人在分到的地里种土豆,男人把土豆背出坑外,到镇子上卖,成了当时有名的万元户。

把土豆背出天坑去卖?这得费多大的劲呀。

我小时候家里也种土豆,土豆是口粮,我也背过土豆,半麻袋土豆压在背上,那些圆鼓鼓的土豆咯在皮肉上,能把脊背磨烂。那个男人是怎样把一袋袋的土豆背出天坑,又背到镇子上卖掉,成了万元户。那个年代,一斤土豆几分钱或一两毛钱,几十万斤的土豆,才能卖到一万元。那个男人每次背100斤,得背上万次。那时没修栈道,也几乎没有路,多少年来这个小村子的人,就没打算踩一条路出来,他们担心外人会沿着它下去。

老人讲的故事,使我有了下一趟天坑的冲动。仿佛那里有一麻袋土豆,等着我去从坑底背上来。

奉节县小寨天坑据说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坑,坑口直径620米,深666米,从坑底往上攀,相当于爬300层高楼。坑里隐藏着一个小村庄,从坑沿口往下看不见房屋,也看不见炊烟,从坑底升起来的云气,把炊烟裹藏起来。在很长的年月里,小村庄人过着不为外界所知的生活。坑底有条河,水大而湍急,只是短短的,自坑底冒出来一截,又遁入底下,人称地下河。天坑便是地下河开的一方天窗。河在黑暗地下不知道自己流到了哪里,便开一个窗洞看看路。

河边台地上有几块田,种的粮食或刚够几户人吃。

整个白天坑底是阴的,只有半腰处的峭壁上有一带阳光。风或许吹不到坑底,所有的树是静止的,看不见光阴移动,人也没有影子,草木朝着坑口的那片天光长,一万年也不会把头伸进阳光。人爬到半腰处,才能看一眼太阳。人喊一声,四周有许多个声音回响起来,都是自己的。坑里人或都不大声说话。只有露头的地下河哗啦啦流,从黑暗流向黑暗。坑里的天应该只亮一会儿,就黄昏了。去过坑里的人说,从坑地看,天是圆圆的一坨。看不见朝霞和晚霞。晚上夜空低垂,星星和月亮,都挂在坑沿上。看不见北斗星,也看不见启明星。风从坑口上头刮过去,外面刮多大的风,坑里的树都不摇。坑壁上有洞,往外冒云气,地下河也往上冒云气,半腰处云雾袅绕。

明明是地陷下去,为何不叫地坑而叫天坑呢。后来,沿栈道一级级下去,下到天坑半腰处,我才领悟,人在坑半腰,天也在半腰。生活在坑里的人,日夜看见的,是坑里的天。人在坑沿往下看见的,也是天。地深陷的找不见了,天塌进了坑里。

步道沿坑壁折返下行,台阶陡峭,人需手扶栏杆,才能一步步下去。坑壁长满了树,让人觉不出自己在绝壁深渊的边缘,树遮蔽了危险。

下行到坑壁侧面,树少了些,看见正午的阳光,照在坑底北侧一方台地上。我想,那个男人的土豆应该种在那块台地上。天坑里雨水充足,露出的地下河会自己造出云来,坑太深云飘不出去,又下成雨。他的土豆一定有个好收成。

天坑底下原有一个发电站,我在半腰处听不见发电机的声音。据说早年外面有事通知坑里的人,嫌下去费劲,喊也听不见,便用石块绑上写了字的布条扔下去。很久,听不到石块落地的声音。坑里的鸡鸣狗吠不会传上来,人声不会传上来,几户人家的炊烟,散在雾气了,也不会被看见。

每下几个台阶,气候会凉一些,也更潮湿。

越往下走觉得坑越深,有点心里没底。

这么深的坑,都没有陷住那个背土豆的男人。他一次次地负重爬出天坑,把土豆卖了又下去。

我忘了问这个男人现在的生活,他早已经迁出坑外,那个在坑里的村子只剩下两间破房子。

我想他早就佝偻身子了,腿脚也已经走坏。算算那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背土豆卖成万元户的男人,现在也有七八十岁,跟坑口卖拐杖的老人一般年纪。或许他就是我路过小镇时看见的坐在街边的某个老人。

到这个岁数,应该啥也背不动,身体本身变成了负担,剩下的力气将一天天地挪不动自己。这时候回头,看见自己在一个八十岁的深坑里。人往高龄长寿里活,命却是在下沉。

这样想时,我又朝坑底看,半腰处一个山洞,正往外冒着白色的虚无缥缈的雾气,那地下河的水声也仿佛在耳朵里,又像是自己想像出来的。我这个年龄,腿脚还有力气,真应该下一趟坑底。但行至半腰处,往上看,坑口已经吃进天空里,带我们来的人在上面喊。我们没有下去的时间了。

往上攀爬时,突然感觉到了沉重。我背负着50多岁的自己,步履艰难,大口地喘着气。那老人的拐杖助了力,使我多出一条腿来。走到快上去那一段,步梯出奇的陡,不敢回看,腿在颤抖,身体愈加沉重,仿佛30多年前那个男人的一麻袋土豆,不知不觉地压在我身上。仿佛40多年前我曾经背过的那半麻袋土豆,也压在了背上。似乎一生背负的所有重担都没有卸去,它在这一刻回到身上。

还有,那个从天坑往外背土豆的男人,他的一麻袋土豆,也会压在知道这个故事的所有人的背上。

刘亮程,作家,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一片叶子下生活》等,小说《虚土》《凿空》《捎话》。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0)

相关推荐

  • 开阳县城关镇-2021年4月猴耳天坑

    开阳县城关镇-2021年4月猴耳天坑 贵阳张老者,游览日期:2021年4月1日 猴耳天坑,位于开阳县城关镇石头村桃子窝村民组.天坑坑口直径300米,坑深280米,坑底最大直径也是280米,由于坑口形状 ...

  • 藏在天坑里的小寨

    在时间的长河里,神奇的大自然孕育了无数让世人惊讶的旷世作品.提起"天坑",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曾号称天下第一的美国阿里西波天坑,其实,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漏斗天坑是位于重庆市奉节县 ...

  • 到重庆去看天坑地缝

    ZYJ 说起重庆,多数人似乎更加熟悉这里的历史文化,而对它的自然风貌知之甚少.在重庆东北部,距市中心约50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奉节.人们关注奉节,多因为这里的历史和文化:"白 ...

  • 奉节天坑地缝之行

    2015年9月,我们驱车由西安南下,从镇坪出陕,游小三峡后向张家界行驶,途经重庆市奉节县天坑地缝景区. 天坑景区外二百米处就有农家乐,干净卫生,吃住网停都有,十分方便. 这个天坑地缝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 ...

  • 【好题速递】福建莆田2021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因地质条件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层发育,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而被列入世界 ...

  •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谈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 作者 尹新武

    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 作者    |    尹新武 乡土散文是和乡土小说并驾齐驱的重要文学现象.随意翻开一本中国散文集子,其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 ...

  • 散文 | 刘亮程:远路上的新疆饭

    远路上的新疆饭 文丨刘亮程 一 有一年,我们开车去阿勒泰,从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出发,穿过茫茫准格尔盆地,往天边隐约的阿尔泰山行进.原打算在黄沙梁吃午饭,那里的路边有几家卖拌面和大盘鸡的野店.所谓野店, ...

  • 【衍水散文】第118期|致男人

            点击上方 " 衍水文学" 可以订阅我 卷首语 谈恋爱的过程就像剥洋葱,到时候了就会让你泪流满面. 致男人                   文|张继红 人常说女人 ...

  • 这首爱情诗,人人都会背,却是一个男人拒绝另一个男人的诗

    人生最遗憾的事情是相爱的两个人不能在一起,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明明都知道对方深爱着自己却不能相见. 几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作为爱情诗来吟咏,可是,你知道吗?这首诗并不是一首爱情诗,这是一个男人写给另一个 ...

  • 【那些年背过的经典】古代经典散文,犹如醇...

    [那些年背过的经典]古代经典散文,犹如醇厚甘甜的茅台老酒,历久弥香,让人回味无穷,重温经典,品味那一抹心香! 长图 长图 长图

  • 男人一定要多练背!因为练背有这么多好处

    胸肌腹肌固然性感, 但也千万别忽略背肌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练背肌? 理由 1 / 体态身材更好看 理由 2 / 穿衣服更挺拔 理由 3 / 更容易瘦.更显瘦 理由 4 / 减轻腰背酸痛 不多说了, 下 ...

  • 男人一定要多练背!练背有这么多好处!如何练背

    健身训练的时候,你更注重哪个部位你的训练呢? 很多男生会重视胸肌.手臂和腹肌的训练,对于背肌的训练却不重视.他们觉得背肌看不见摸不着,锻炼与否并不重要. 然而,背肌是身体的第二个大肌群,仅次于腿部肌群 ...

  • 汶川地震中身背亡妻回家的男人,半年后又取新妻,现在过得咋样了

    我们所共同生活的这一片土地,是地球,我们共同拥有的这个世界,温暖又残酷.人类得以在地球上生活,靠的是自己的不断进化,智慧的逐渐增长,技术的飞速提升.人们越来越了解地球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也在逐渐摸索与 ...

  • 【望安山文学】杨乃华||男人的“四心”,你占有几个(散文)

    男人的"四心",你占有几个 作者:杨乃华     主编:非   鱼  这里所说的"心",并不是人的心脏,而是作为一个男人,除了应具备做人的基本素养外,更重要的是 ...